以生为本创造性使用小学数学教材

2018-01-30 14:33夏孝胜
考试周刊 2017年62期
关键词:以生为本创造性小学数学

摘要:教材是学生学习内容的载体,是教师教学的主要参考。以前教师教学时对于教材过于生搬硬套,并严格按照教材的内容和要求来组织课程,这严重违背了新课改背景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因此作为一线小学数学教师,学习和探讨“以生为本,创造性使用小学数学教材”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以生为本;创造性;小学数学

一直以来我们的教师都是按照教材照本宣科的来上课。我们是否考虑过教材的内容设计和知识结构是否适合班级学生现有的知识认知水平和情感接受能力呢?我们是否站在了学生的角度,以学生为主体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了呢?我们是否已经更新了原有的教学理念,顺应时代发展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了呢?下面我就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如何“以生为本,创造性使用小学数学教材”。

一、 以生为本,创造性的延伸教材

教材内容是教育部统一安排编写的,我们使用教材时要根据本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比如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10以内的数”。我们的小朋友在幼儿园的时候对10以内的数已经非常熟悉了,读写数这些基本的知识目标完全没有问题。如果上课的时候还是一味的讲解10以内的數,讲解10以内的数的写法,学生上课的时候估计会感到枯燥乏味,因为在幼儿园的时候重复得太多了。那么学习这一节课时我会简单的带过这些内容,重点讲解顺序方面的知识,讲解第一、第二的意思和运用,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在第几排第几列,学会表达其他同学在第几排第几列等。甚至于可以这样,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还有一节“数一数”的课程,我们可以把“数一数”和“认识10以内的数”这两节课合并成一节课。那么课上的内容我想主要就是做学生思维的延伸,让学生尽可能多的用数字表达自己所知道的见过的内容,比如:学生书包里总共有几本书,家里总共有几口人,目前自己有几个老师等等。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延伸能力,而且也在不知不觉中给学生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二、 以生为本,创造性的灵活运用教材

新课程改革提倡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和开发者,因此我们可以本着“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理念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只要我们的教学能够更好的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都可以大胆尝试。比如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元、角、分”。教师可以实实在在的把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等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带到教室给学生展示讲解,然后给学生留家庭作业,让学生在父母家长的陪同下亲自到商店进行消费,亲自体验面值不等的人民币都是能够买到多少东西,进而加深对“元、角、分”的理解与认识。同样类似的还有我们在学习“克、千克”的时候。学生可能会死记硬背住书面上的1千克=1000克,但是记住之后有很多学生不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我们同样可以不局限于教材,让学生在生活中真实感受千克和克的分量,让学生去超市掂一掂10千克重的大米,掂一掂1千克重的大米,掂一掂1克重的大米,感受一下分量的区别。通过实际的操作,学生不仅会学到克与千克的单位转化,还会学到斤与千克的转化,因为生活中我们习惯于用斤这一重量单位。这样是不是很好的把数学教材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了呢?

三、 以生为本,合理开发重组教材

新课程改革下,教材有很大的开发性和弹性。新教材给老师留出了重组和选择的空间,同样也为学生留出了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要。新课改理念要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呈现教学内容,还要创造一定的教学情境,以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进行教学时,应力求改变抽象、静态、无味、死板的教学方法,不要对教材进行生搬硬套,在抓住教材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拉近教材与生活的距离,科学的灵活的设计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例如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认识方向”这节课。我们可以在教室的四个方向放上学生喜欢吃的水果,像苹果、香蕉、桃子、梨这四种水果。然后教师分别告诉学生教室的北面放的是什么,南面放的是什么,西面放的是什么,东面放的是什么,学生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后让学生站在教室的中间,教师任意说方向让学生自己去找,找到后可以给实物奖励,学生在游戏中会很快的辨别方向,参与性会很高,这样是不是比单纯的照读教材“太阳早上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方落下”要有趣的多呢?

总之,“以生为本,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必将促进我们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更新,这也符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努力的在创造性使用教材这方面,找出一条有利于促进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方法。教师应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对教材深度开发、重新组合、多向激活、适度延伸、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 席毕龙.浅议数学教材的创造性使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2).

[2] 付宜红.创造性使用教材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人民教育,2003(07).

作者简介:夏孝胜,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泥河镇明德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以生为本创造性小学数学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论强化基础 突出能力 塑造品格的职教语文教学新模式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