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戏剧表演中的“包袱儿”

2018-01-30 18:00胡云
北极光 2016年10期
关键词:铺垫人物手法

胡云

摘要:本文例举了几种“包袱儿”的表现形式,对比了戏剧小品和相声当中,不同“包袱儿”的体现手法,并讲述了“铺垫”对于戏剧小品和相声当中“包袱”的重要性。

关键词:包袱儿;铺垫;人物;手法

在相声表演中,可以说,“包袱儿”是灵魂。因为有了笑料,所以大家特别喜欢听相声。相声演员的表演基本都是为了抖“包袱儿”。也许很多人不知道,为了“包袱儿”,相声演员在整个节目中铺垫了极多的内容。在戏剧小品中,特别是喜剧小品,也讲究“包袱儿”。虽然运用手法也来自相声,但却有少许差别。

马季老师在其《相声艺术漫谈》中将组织包袱儿的手法分为二十二类:三翻四抖,先褒后贬,性格语言,违反常规,阴错阳差,故弄玄虚,词意错觉,荒诞夸张,自相矛盾,机智巧辩,逻辑混乱,颠倒岔说,运用谐音,吹捧奉承,误会曲解,乱用词语,引申发挥,强词夺理,歪讲歪唱,用俏皮话,借助形声,有意自嘲。这些手法一般是交错、混合使用的。其中的“三翻四抖”等,就是常用的抖“包袱儿”的手法。郭德纲有一句名词儿“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我叫郭德纲。”这个“包袱儿”的设计,即是用了“三翻四抖”和“运用谐音”两种手法。把大家对这首诗的熟悉,和“江阳辙”的韵口作为卖点,抖响“包袱儿”。

总结“包袱儿”的多种手法,无外乎于一句话“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任何精湛的艺术都不是掠取生活的表面现象,任何感人的形象也不是只传达人们一时短暂的某种浮泛情绪,而是深入生活的底蕴,揭示潜藏在艺术形象内部的生活潜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表现无限丰富的社会内容,创造深刻隽永的艺术典型,犹如一枚味道醇厚的橄榄一样,把生活的丰富性寓于单纯的艺术形象之中。相声作为一种艺术,也应该在这方面着力。但是,如其它喜剧艺术形式一样,相声又是一种通俗的群众文艺。笑产生自矛盾,而喜剧矛盾又往往以司空见惯的事物、引以为常的习俗为基础。可以说,在各种艺术形式中,没有比喜剧艺术更强调其通俗性、群眾性的特点了。因笑的过程实际是观众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认识演员所创造的艺术形象的过程;当形象违反了生活常规时,才能产生出幽默或讽刺的“包袱”。譬如,一个五、六岁的孩子穿上大人的衣着,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妇打扮得花枝招展,他们所以可笑,乃是由于违反了群众熟悉的生活常规。因而,“包袱”的效果,乃是由于艺术形象中的各种矛盾与群众所熟悉的生活常规不能协调而产生的。

喜剧小品中,大量沿用了相声的包袱表演技巧,并把“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这句话运用得炉火纯青。赵本山在他的小品当中,有很多地方,体现了这位艺术大师对相声语言的掌控。小品《不差钱》里,有这样一段对话:

毛毛:爷爷,我饿了。

赵本山:这儿有面条没?

小沈阳:78元一碗。

赵本山:啥面啊?这么责?

小沈阳:苏格兰打卤面。

赵本山:是不是卤子责呀?

小沈阳:卤子不要钱。

赵本山:先来一碗卤子吧,孩子饿了。

小沈阳:妈呀,没这么上过啊,这老爷子,我要说面条不要钱还要面条了呢。

这是一种典型的“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当大家都在想着他会不会点一碗打卤面时,抖出包袱“先来一碗卤”。当然,之前的那句“卤不要钱”的铺垫就显得至关重要。

说到这里,我们得正视一个问题,就是“铺垫”。相声演员把铺垫放得比“包袱儿”的地位还要高,这是有道理的。没有过程就没有结果,没有铺垫就没有包袱。这是基本的常识。喜剧小品由于其表现形式多样,比相声表演多了很多的铺垫手法。

马三立老先生在他的相声《八十一层楼》里,深刻的揭示了铺垫的作用。相声里几个人因为电梯故障,只好爬楼梯上楼。其中有人出主意,大家轮流讲自己的悲惨故事,用来消磨时间。前面的内容有近七分多钟,一个“包袱儿”都没有。都只是讲述着各自不同的悲惨故事。听得观众都直发愣。到最后,爬到八十层楼时,最后一个人讲了一个故事:“我这辈子最悲惨的事情就是,没带房间钥匙!”顿时全场笑声一片,掌声雷动!试想,如果没有前面的漫长故事作铺垫,就不可能体现快到结尾时,“没带钥匙”带给观众的那种“都白爬楼了!”的喜剧冲击。

但是,这只能用语言进行铺垫。喜剧小品当中,不但可以使用语言作为铺垫手法,更可以用各种人物身份、装扮、人物性格等戏剧手法进行铺垫。例如陈佩斯、朱时茂表演的小品《吃馄饨》当中,两个人为了争夺一瓶胡椒面的场景。虽然很大一段都是用“眼神”和“表情”,甚至“掰手腕”来进行铺垫,但到最后,当陈佩斯抱着碗跑下场时,观众们还是开怀大笑,并报以热烈的掌声。因为大家之前都看到,胡椒面是朱时茂自己从包里拿出来的。

不论是相声还是小品,带给观众的都是欢乐,一种是语言上的欢乐,一种是人物内心表现上的欢乐。而后者由于具备更加丰富的表演手法和更直观的表现形式,逐步将观众们拉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宋丹丹在情景喜剧《我爱我家》里,对来自东北的情敌说出的那句“你肘(走)不肘(走)?你不肘(走),我肘(走)!”总结了喜剧小品中对:“包袱儿”的运用,他们不像相声刻画一个人物在观众脑海里,用此作为铺垫来抖“包袱”,而是直接扮演一个人物,在这个人物身上直接铺垫,抖出“包袱”。或许这更接近现代人的快节奏生活。损失了让人物多样性的“跳进跳出”,换来了更多铺垫的方式方法,可以说,小品在这方面比起相声的包袱,要占许多便宜。在孟京辉的先锋戏剧作品中,大量的使用了相声中所使用的“包袱”结构,丰富了其作品的可看性。

喜剧小品,占据了每年春节联欢晚会的半壁江山。可以说,没有喜剧小品,就不叫春节晚会。喜剧小品,巧妙地把戏剧直观,人物表现鲜明的特点和相声里“包袱”所引起的喜剧效果完美的结合到了一起,给观众带来了超凡的视听感受。捧腹大笑之余,又或许有些人生启迪,寓教于乐,既避免了无趣,又凸显了人物性格,真是一举多得。

或许在将来的一天,喜剧小品不但会具备相声里“包袱”的特质,还会融入舞蹈、音乐、甚至杂技的元素,在短短十分钟内,让观众品尝出各种艺术门类的表现特点,带来全新的艺术形式,让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形式!让我们拭目以待吧!endprint

猜你喜欢
铺垫人物手法
层递手法
我的年度汉字
——宅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牵引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90例
引导学生做好阅读理解题的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