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舞发展特征

2018-01-30 18:04白相春谢珊珊
北极光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特征发展

白相春 谢珊珊

摘要:中国古典舞在戏曲、武术和芭蕾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逐渐形成了自身的发展特征,并且在本研究中也会从初期阶段(新中国成立后)、文化大革命期间、改革开放期间、二十一世纪四个阶段中,说明其发展特征、发展背景以及每段时期里兴衰的原因,明确其发展道路。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发展;特征

一、绪论

中国古典舞起源于中国古代,但并非是古代舞。中国古典舞实质上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创建的,是对古代舞、戏曲、武术的融合、继承与发展。同时,也是对芭蕾的借鉴、吸收与创新,在其基础上,不断的摸索前进。

回望历史发展规律来讲,中国古典舞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具有过不同的发展特征。初期阶段(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古典舞以戏曲舞蹈为基础,借鉴芭蕾模式建立起来,相互借鉴吸收创造自己的形式基础期;文化大革命期间,受政治文化的影响,中国古典舞被“样板戏”、“现代京剧”、“土芭蕾”所笼罩,由兴盛走向衰落甚至停止不前;改革开放时期,人们的思想解放,思维活跃,从而创立了身韵,使中国古典舞得到了质的飞跃与量的提高,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二十一世纪,中国古典舞不断创新、发展,顺应了时代潮流,为它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与视野。

然而,在这样的发展过程当中,学术界的每位学者对中国古典舞的发展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会从不同的方面去研究古典舞。在其发展历程中大体分为:审美方面、教学方面、发展方面三个方面。美学方面,杨军(2011)、邱晓晨(2012)、王慧(2013)、王砚秋(2013)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古典舞在传统美学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发展与创新,展现出了中国古典舞深厚的审美理念。教学方面,韩瑾(2006)、丁健勇(2010)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古典舞不单是肢体教学方面的,还要有教材方面的理论知识,通过教材对教学的不断完善,中国古典舞在教学方面也有了新的发展空间。发展方面,江东(2008)、田湉(2015)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历程中,发现了中国古典舞的独特之处与古典化过程的主要特征及早期的中国古典舞形式的建构历程做个梳理。

在上述文献中,发现他们的研究都提及了中国古典舞发展的问题,只有不断的创新与发展,中国古典舞才能屹立不倒;但是他们的研究方向不同,解决的方向也不同,从审美方面来说,它则论出了中国古典舞的艺术魅力,解决了单纯摆动作的问题和铺垫了中国式的舞蹈理论基础,让美学更好地融入到了中国古典舞中,使它变得更加有韵味;从教学方面来说,中国古典舞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教学体系,将教材与教学完美结合、相辅相成,让教学目的更加明确,为以后的教学奠定了基础;从发展方向来说,通过对中国古典舞发展过程的“反向”观念做一个梳理,使其明确了古典化过程的主要特征——课堂化,同时,也说明了课堂对发展中国古典舞的重要性。

从上述前沿研究中发现,中国古典舞的发展比较全面,如果想要往更好的方向发展,需加强对发展历程方面的研究,将历史与实际相结合研究,使它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本研究,可以让更多的舞蹈研究者了解中国古典舞的产生、发展特征、每段时期里的兴衰和与时俱进的原因,为中国古典舞研究者奠定一个基础。

二、初期阶段(新中国成立后)

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古典舞随之产生,它在戏曲舞蹈和武术为基础,整合芭蕾训练方法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国古典舞的“结合派”的基础教材。

1960年,中国编写出了第一部关于中国古典舞训练课的教材——《中国古典舞教学法》。對于“中国古典舞”这一称谓,最早提出的是欧阳予倩先生,并且,通过对其他国家古典舞的研究,提出了“中国在其民族基础深厚,艺术资源丰富的条件下,也应有自己的古典舞……目前唯一的,也是最好的方式,就是从现有的艺术种类中继承传统、吸收养分——从戏曲中学习中国古典舞……”的新观念。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舞蹈研究者认为应该建立一种具有中国民族舞蹈艺术形式的舞种——中国古典舞。并从戏曲和武术中提炼、整理舞蹈动作,同时,也开始借鉴芭蕾,参考芭蕾的训练方法,为中国古典舞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石。

但是,由于当时文化水平与发展条件的限制,中国古典舞只是局限于对戏曲动作的模仿和壁画中舞蹈形象的取材,在戏曲、壁画中不断的吸取养分,创作出了当时的经典作品:《春江花月夜》、《飞天》、《荷花舞》、《东郭先生》、《盗仙草》,并且,通过对戏曲舞蹈的历史发展、表现手法、动作结构、表演形式和审美风格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与分析,创编出了以1957年《宝莲灯》和1959年《小刀会》为代表的早期古典舞剧作品。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不仅借鉴了戏曲舞蹈的动作,还吸取了戏曲表演艺术中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与造型体态,使中国古典舞获得了新的生命力,并得以迅速发展。

车延芬在《中国古典舞之发生研究》一文中,说明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古典舞的发展特征主要为:“全盘借鉴、吸收戏曲,以及其后的‘盲目套用苏联芭蕾”。魏俊在《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历程探究》一文中,说明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古典舞的形成主要是从戏曲舞蹈中汲取营养,并将其从内至外进行不断的提纯与改善”。孙汉明在《中国古典舞的时代性探讨》一文中,则说明了当时中国古典舞的发展特征为:“从戏曲中独立出来……只局限于外部动作舞姿,技术的摘取,还不能从审美的高度,去寻找其内部规律和内涵”。

由于时代背景的影响,发现上述研究都说明了:中国古典舞是戏曲的产物。但他们的发展特征不一样,车延芬的研究结果为:全盘吸收戏曲与盲目借鉴芭蕾;魏俊的研究结果为:在戏曲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孙汉明的研究结果为:舞蹈动作只限其表,无韵律美。

而本论文则与上述论文有所不同,认为此时中国古典舞的发展特征并不完全如上所述。本论文认为,此时中国古典舞的发展特征:主要以戏曲舞蹈为主,是戏曲舞蹈的复苏,通过对戏曲舞蹈的模仿与改编,同时借鉴芭蕾,使其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展现了戏曲舞蹈的技巧,为中国古典舞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endprint

三、文化大革命期间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政策上的失误,导致四人帮等人在全国刮起了一场“否定一切”、“打倒一切”的黑风,将建国以来文化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一笔抹煞,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事业遭到极大破坏,与此同时,不论是舞蹈还是歌曲,均以歌颂革命为主。原以戏曲为基础,芭蕾为指导思想的古典舞造成芭蕾舞为基础,添加个别的民族舞蹈的技巧与动作。因此完全伤失了古典舞的特性功能,变成了土芭蕾课。

孙汉明在《中国古典舞的时代性探讨》一文中,曾说道:“中国古典舞被‘土芭蕾、‘大样板戏笼罩,发展问题不是首要,基本处于‘停摆,甚至倒退。在政治力量的推动下,全国刮起了一场学演‘样板戏的风暴”。王砚秋在《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和教育》一文中,曾提道:“在十年文革期间,中国古典舞借鉴芭蕾舞训练框架与严重的芭蕾倾向等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其发展几近停滞不前”。江东在《中国古典舞发展历程之研究》一文中,曾说道:“当中国的历史进入‘文革后,中国古典舞的发展也遇到空前的挫折。人才队伍的流失,刚建立起来初见成效的成果也如大坝溃堤一般,在一节节消融。与中国人民所经历的一切一样,中国古典舞的命运在这个困难的时期,也处在不断凋敝的过程之中”。这就说明了,文革时期,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处于停滞甚至倒退的状态。

然而,此时期的中国古典舞被样板戏、土芭蕾和现代京剧笼罩,创作出了一些融入古典舞动作的芭蕾舞剧或民族舞蹈作品,大多数都成为政治图解或概念化的演绎,其中,舞蹈类型也多种多样,有舞剧、群舞、三人舞与双人舞,拓宽了舞蹈演员的空间,并且,从这些作品中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现实生活与革命情怀。主要舞蹈作品有:京剧:《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红灯记》、《奇袭白虎团》、《海港》,芭蕾舞剧:《白毛女》、《草原儿女》、《红色娘子军》、《沂蒙颂》,群舞:《草原女民兵》、《战马嘶鸣》、《喜送粮》,三人舞:《火车飞来大凉山》,双人舞:《老两口儿送饭》等所谓的“样板戏”;然而,与此同时也有其弊端,本源自西方宫廷的芭蕾舞被放于“革命样板戏”的位置,中国各个民族的舞蹈都被禁止,一般的自娱性舞蹈被“造反舞”、“忠字舞”所代替,优秀作品被定为“革命样板戏”,脱离了文艺作品本来的意义,舞蹈进入了一个畸形发展的时期。后续又推出了现代京剧《龙江颂》、《杜鹃》等一批剧目,造成了“样板戏”一花独放百花凋零的局面,严重影响了中国舞蹈艺术事业的发展。

在此期间,中国古典舞事业进入了一个畸形发展的阶段,也是一个人体舞蹈性能得到很大利用的时代。并且,从舞蹈艺术方面来看,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倒退,“样板戏”独占天下,文艺舞台上百花凋零、万马齐喑,严重影响了中国文化艺术的存在和发展。

四、改革开放时期

改革开放后,政府以经济建设和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为重心,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并且,人们生活稳定,思维多元化,对舞蹈也有了新的理解,从而创立了身韵,使中国古典舞重新恢复了活力,获得了新的发展目标。

20世纪80年代,通过李正一、唐满城教授等人的不断创造与实践,创立了脱离于戏曲舞蹈的“身韵”,它在传统民族文化、时代审美特征与科学教育理念的基础上,让中国古典舞有了新的飞跃与质的提升,使中国古典舞成为了一门独立的舞蹈理论体系。

在唐满城、李正一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舞蹈青年,通过他们的不断努力,推动了中国古典舞事业的发展,将中国古典舞推上了这一时期的发展高峰。并且,身韵的诞生,使中国古典舞有了明确的发展道路,舞蹈研究者们也开始对戏曲、武术和芭蕾进行深入的挖掘,从中获得舞蹈所要表达的内在情感與用内在力量带动四肢的要求。

为了让中国古典舞走上自己的发展道路,舞蹈研究者将身韵推广到课堂中,训练学生并提高学生的表演力与节奏力,拓宽了舞蹈的发展道路,为以后向舞台发展做了铺垫。于1985年,由北京舞蹈学院发起了首届桃李杯舞蹈大赛,通过桃李杯大赛的举行,为舞蹈教学经验的总结、舞蹈剧目的创作和舞蹈表演水平的提高,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在其基础上,也创作出了许多作品,主要有:《黄河》、《秦俑魂》、《醉鼓》、《千层底》、《苏武》、《易水寒》、《丝路花雨》、《编钟乐舞》、《仿唐乐舞》、《金山战鼓》等,逐渐确立了中国古典舞“形、神、劲、律”为一体的动作元素,构建了“拧、倾、圆、曲”的身体形态和“提、沉、冲、靠、含、腆、移”的身体动律。

并且,杨军在《中国古典舞的发展趋势及审美特征》一文中,曾提道:“中国古典舞作品在对素材或题材的择取方面,既不受历史年代的限制,也不受人物身份的限定,它可以创造性地去展现中国古典舞蹈的文化内涵与精髓”。孙汉明在《中国古典舞的时代性探讨》一文中,曾说道:“‘文艺春天勃发了中国古典舞发展的又一次高潮,重新对戏曲的深入学习,摆脱了以外对戏曲传统的孤立,身韵则是在对外在技术的吸收和加强对其核心与本质的情形下产生的”。

这说明改革开放后,在身韵的影响下,中国古典舞走向更深层次的发展及重寻古雅。并且,这一时期,中国古典舞的发展特征为:身韵的产生中国古典舞有科学性的教学框架,使舞蹈结构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作品上,主要有抒情叙事型、意境写意型、动作技巧型,使其观赏性不只是动作技巧方面的,还要有表演力方面的,让其发展更加完善。

五、二十一世纪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经济全球化与多样化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并且,人们受教育程度普遍提升,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与文艺的欣赏程度逐渐提高,使中国古典舞的发展既面临着机遇,又面临着挑战。此时,中国古典舞在继承、发展的基础上,与时代背景相结合,不断的发展。

在二十一世纪,技术技巧的发展在中国古典舞中具有主导作用,主要以高难度的舞蹈动作技巧为主,主要有:《竹梦》、《传说》、《练》、《乘风归去》等作品。在时代背景的影响下,中国古典舞会根据人物形象的需求融入民族舞、现代舞的元素,并借鉴和吸收各个流派的舞蹈风格与表现手法,创作出了别具一格的舞蹈风格,改变了传统男女的表演形式,打破了男女性别色彩的束缚,男女都能刚能柔,扩大了舞蹈的发展空间。endprint

并且,王砚秋在《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和教育》一文中,则说明了:“中国古典舞在其原有的基础上,应以‘和的观念来逐步适应现代人的欣赏习惯,追求多样性、多元化发展,为它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与更广阔的空间”。杨军在《中国古典舞的发展趋势及审美特征》一文中,曾说道:“中国古典舞既要坚持舞蹈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指导理念,又要与时俱进,创作出以当代人欣赏为主的舞蹈,并逐步与国际文化接轨,使其成为屹立于世界民族舞蹈之园的奇葩”。

由于世界多元化与时代多樣化的影响,上述研究则说明了:中国古典舞应与时俱进的重要性。但他们的研究方向不一样,王砚秋的研究是从多元化发展的角度来说明的;杨军的研究是从民族理念与时代主题方面来说明的。

然而,中国古典舞并不能以现代人的欣赏习惯为主,应当在不失其原有韵味的基础上来创新并加入新的元素,使中国古典舞的发展更进一步。

在本研究中,则说明了这一时期中国古典舞的发展特征:在原有的基础上,创新了中国古典舞,拓宽了舞蹈演员的演绎空间,舞蹈演员能刚能柔,舞蹈形式多种多样,但由于时代的影响,中国古典舞偏向于当代,过多的追求高难度的动作技巧,使其失去了原有的韵味,因此,必须在传统民族民间舞的基础上创新,保留其原有的韵味。

六、结论

中国古典舞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今天,其发展经历了初期阶段、文化大革命期间、改革开放时期、二十一世纪这四个阶段。然而,在每个阶段,每位学者对其也有不同的分析与理解,与研究也大径相庭。在本研究中则说明了不同时期中国古典舞的发展特征:在初期阶段,中国古典舞的发展以戏曲舞蹈的模仿为主,芭蕾的借鉴为辅;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其发展受挫,以样板戏为主;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古典舞更加注重气息与神韵,让呼吸带动身体,身体带动四肢;在二十一世纪,中国古典舞打破了传统规律,创新了中国古典舞,拓宽了其发展空间。

在其发展过程中,每个阶段的中国古典舞都有其自身的发展特征,并且每个阶段的成就也各有千秋。若要论中国古典舞在初期阶段(新中国成立后)与改革开放时期的发展哪个更胜一筹,本论文则认为胜的一方自然是改革开放时期。首先,从发展背景方面来说,一个处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一个处于1978年改革开放时期,两者的背景不同,产生的结果自然也不相同。其次,从经济方面来说,新中国成立后,虽说经济发展不错,但是人民的重心仍然以解决温饱为主;而在改革开放后,政府的发展重心则以经济为主,并且在文革时期“三五”计划的实施为改革开放时期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人民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也开始享受生活。最后,从文化方面来说,在初期阶段中,人们受教育程度不高,对舞蹈发展的认识不够透彻;而在改革开放后,学校的创办,让人们接受到了很好的教育,文化程度普遍提高,对舞蹈发展方面的认识也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因此,综合以上所述,都表明了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国古典舞的发展更胜一筹。

若是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在改革开放时期与二十一世纪相比较的话,自然也是二十一世纪的发展更胜一筹,结合上述所论的三点,以此类推,都足以说明了二十一世纪中国古典舞的发展比改革开放时期的略胜一筹。而在改革开放时期与二十一世纪中,其发展也有共同之处,首先,舞蹈结构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其次,发展领域拓宽,舞蹈种类多样;最后,其发展趋势也逐步上升,走向繁荣。

然而,每段时期的发展特征不仅是独一无二的,同时其发展成果也是历史的体现。在其发展阶段中,中国古典舞明确了自身的发展道路,确立了自身的发展体系,并且,在今后的发展中,中国古典舞也将面临更大的机遇与挑战,希望舞蹈研究者在继承与发展的基础上,能够更好的去创新,使中国古典舞逐渐走向国际的舞台。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国古典舞特征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如何表达“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抓住特征巧观察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中国古典舞创作中的情感表达探析
芭蕾基训对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形成的影响
中国古典舞教学课程模式探究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