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化背景下军需装备社会化保障研究

2018-01-30 18:13赵骥越朱克勇赵程
北极光 2016年10期
关键词:实战化

赵骥越 朱克勇 赵程

摘要:随着战争的形态不断发展,军需物资的高投入、高消耗已经是现代战争的重要特点,仅仅依靠军队建制的保障力量已远远不能满足战争的需要。因此,探索新的军需装备保障路子,建设军需装备社会化保障力量,是军需装备保障发展的必定趋势。本文结合我国基本国情,探讨了实战化背景下军需装备社会化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实战化;军需装备;社会化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不断加快,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加强,交通运输业,机械制造业及汽车工业都得到迅猛发展,形成了相配套的制造、使用、维修、配件供应等服务机构和设施一条龙,为实施军需装备社会化保障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1军需装备社会化保障的意义

1.1军需装备社会化保障可以提高装备保障的效能

随着现代战争的不断革新,我军的军需装备保障体制已远远不能适应和满足打赢战争的需要。以部队对通用军需装备实施中修或大修为例,按照现行规定,送基地修配厂需要近百十公里的长途运输,其困难可想而知,这种维修路子在平时尚影响军事行动,战争时期更是争分夺秒,耽误不得。如果采用寓军于民、军民兼容的有效路子,军需装备就地整修,其经济效益和军事效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提高。如果我们将军需装备、器材供应等军需装备保障工作委托地方企业进行,甚至可以紧急征用地方部分设施设备和工作人员加强军队保障力量,其工作效能无疑可以提高数倍,其作战能力也会大幅度提升。

1.2军需装备社会化保障可以有效的整合资源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市场竞争也是日趋充分,而激烈的市场竞争必然推动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可以给社会带来大量的技术人才,这些条件都可以为实施军需装备保障社会化储备了丰富的技术资源。特别是军需装备管理体制的调整和运转,在为军需装备建设的长远发展、军需装备保障的高效运转,以及实现军需装备的全寿命、全系统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础的同时也为军需装备实施社会化保障提供了组织保证。因此,军需装备社会化保障可以有效的整合社会资源,使军需保障的路子更广,效率更高。

2军需装备社会化保障的思路

2.1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在市场经济这个大环境下,推进军需装备社会化保障要借助于市场机制,其利益驱动必不可少。主要应采取向承包商提供经济补偿、减免税费以及提供额外业务等策略,以此来提高民办企业参与军需保障的积极性。军需装备社会化保障,其重要方式就是调动市场的力量来完成军需装备保障任务。在推进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注重引进竞争机制,实行招标、投标,择优选用装备保障承包商,对其严格考核、管理,适时更换。这些措施能有效地保证军需装备社会化保障的质量和效益。在利用市场机制时,要注意坚持军事性与经济性相结合;在满足军事要求的前提下,活用市场经济杠杆,谋求更大的装备保障效益。这样可以提高军需保障的效率,更好的为军事行动做好充分的准备。

2.2积极引进社会科技力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合作开发与研究已经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从目前我国社会科技资源看,地方科研单位、生产厂家等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刺激和影响,为谋求较大的经济效益,在某些方面进行了较大投入,水平和技能在某些方面已经高于军队,对那些军地通用的地方科技成果,则可以采取“拿过来”的办法或稍加改造加以使用;对军队急需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可以借助社会科研力量,对军需装备保障的重点、难点课题,组织军地联合攻关;对部队急需的专业人才,则可以实行人才征用储备制度,平时根据部队需要和地方人才资源建立人才储备档案,战时依据国防动员法征召使用。这样就可以避免人才的浪费,提高军需社会化保障的效率。

2.3健全军需社会化保障制度

健全军需社会化保障制度非常重要。尽管军需装备维修保障工作在许多方面具有军民通用的性质,但是要完全做到军民结合、平战结合,使其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迅速转化为军需装备技术保障力量,还会在全局与局部、经济效益与军事效益、计划制约与市场调节等方面发生这样与那样的矛盾。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人们的商品意识和市场意识逐渐增强,经济效益在一些经济部门地位突出的情况下,仅靠行政命令干预,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军需装备维修保障战备的要求。有了法规制度,在战争状态下才能依法办事,避免不必要的纠纷,提高保障效率。

3军需装备社会化保障原则

3.1平时和战时结合

要立足现有条件和设备,着眼战时军需装备维修保障任务,加强人才的培养和物资的储备,平时怎么效益高就怎么建设,怎样利于战时保障能力提高就怎样组织实施,战时怎样便捷就怎样组建。只有做到平时和战时相结合,才不会在战争状态下手忙脚乱,才能游刃有余,取得现代化战争的胜利。

3.2军民两用,取长补短

军民两种保障都有自己的优势,在军需保障中要坚持取长补短的原则,以提高实战条件下的军需保障效率。实施军需装备社会化保障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战时军需装备保障能力,这就要求积极开发、利用、引进社会资源,弥补军队军需装备保障能力的不足,能够具有随时随地应付当前和衔接后续的军需装备保障能力。这样才能在现代战争中给军事行动提供有力保障。

3.2寓军于民,兼顾协调

现代武器装备技术复杂,成本高昂,长期过高的国防建设投入,国家难以承受,但为了维护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安全,又必须进行国防建设。面对有限的财力和资源,只有坚持“寓军于民”,才能降低军备成本,并在加强国防建设的同时,发挥国防建设的“溢出效应”,促进乃至带动国民经济发展。伟大的人民战争是我党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之一。要发挥这一传统优势,就是要瞄准军需装备的军地通用性,充分发掘、利用地方人力、物力資源,贯彻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原则,努力加强军需装备保障战备建设,增强军需装备保障的军事效益和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我军由于某些方面起步晚、基础差、经费紧张等因素的限制,军需装备保障的配套建设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而地方维修、器材生产企业,分布面广,功能齐全,技术精湛,服务周到,为提高军需装备保障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为此,完全可以将地方企业能够承担的军需装备维修保障任务予以移交,避开军地双方的重复建设,造成不必要的浪费。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战化
灵敏协调素质对军事体育的重要性
某导弹装备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士官职业技术教育装备维修保障专业实战化训练改革的思考
实战化在士官教育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