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及其现实意义

2018-01-30 21:10杨瑶
考试周刊 2017年62期
关键词:幸福观亚里士多德意义

摘要:幸福是人类现实生活存在的一种重要现象,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现实活动和理想追求。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随之发生改变,对幸福的含义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本文从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着手,探讨其幸福观的内涵以及现实意义。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幸福观;意义

在西方哲学中,亚里士多德认为“心智方面的美德主要是一种沉思的生活,它以理性沉思活动本身作为目标,对思想加以思想,并从这种活动中获得悠闲自适而且持久不变的愉悦,这是一种最高的幸福”,而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人与人的交流日益密切,人们的观念正在逐步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对幸福的关注与理解也越来越多。我们在新闻上经常可以看到,记者在街上对路过的群众进行采访,提问就是“您觉得幸福吗?”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幸福,并且有一个幸福的人生。那么本文对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进行分析,探讨其现实意义。

一、 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内涵

关于幸福的含义每个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通过亚里士多德的“善”和德性与幸福的关系来探讨幸福的含义。

(一) “善”与幸福

亚里士多德的老師柏拉图把“善”的理念看做世界的最高原则,善是哲学意义上的完美。而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自足的,意为无所不包,拥有所有善的事物来作为其组成成分。”人们的一切实践探索过程和各种不同的选择都是为了获得某种善,而拥有了善就有可能获得幸福。他在《尼各马亥伦理学》中指出,对什么是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生活状况下的人也有不同的观点。比如生病的人觉得健康是幸福的,贫困的人认为有钱是幸福的。亚里士多德认为最高的善不是一般人认为的享乐、荣誉和财富,而是幸福。人的活动就是以这种善为目的,比如健康是医术的善,也是医术的目的。他认为“幸福是人生最高的目标,幸福和至善是伦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所以幸福与“善”紧密相连。

(二) 德性与幸福

德性是获得幸福的前提。一个人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良好的生活习惯,他就将获得幸福。而人的幸福不仅在于拥有德性,更重要的在于实践过程中的德性。如果一个人只是拥有德性的理念,在做事的过程中背道而驰,就无法实现真正的幸福。他认为人的身上本来就有一种分辨善恶的能力,具有这种理性的力量,当理性指导着人们的行为时,人的行为就表现出是有德性的。人的现实的幸福是可以通过学习和不断地努力获得的,一个生活在贫困家庭的孩子可以通过学习知识和自己不断努力达到自己想要的幸福,他实现幸福的方式是正义的,是有德性的方法。亚里士多德把人的幸福归结于德性的实践过程,符合德性要求的活动能够使人幸福。

二、 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的现实意义

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不仅内涵丰富,而且它的精神蕴涵也是十分深厚的。我们了解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并且探讨其对现实生活的重要意义。

(一) 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有利于积极进取精神的激励

他的幸福观把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个体幸福与集体幸福统一起来,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积极进取精神,激励人们不断地奋斗。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通过学习和培养得到的,努力是获得幸福的最佳的方式。现代生活的很多人都觉得生活的不幸福,把幸福当成上天自有安排,态度比较消极。俗话说:“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对于青年而言要树立切实可行的目标,以良好的德性要求自己,为实现自己的幸福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 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有利于集体意识的培养

其幸福观引导大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榜样,关心集体,关爱他人,并且付诸行动,使德性理论与实践统一起来。他曾经从城邦和个人之间相互依存来说明城邦的幸福与个人的幸福是联系在一起的,并且城邦先于家庭和个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只顾个人的利益,而不顾集体利益甚至破坏集体利益的现象,对于这些我们是要坚决摒弃的。因此,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对我们处理好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体会幸福的意蕴,寻找幸福的真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 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有利于良好品德的形成

幸福是合乎德性的活动,人们为了追求幸福,就要使自己的活动符合德性的要求,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有利于我们良好品德的形成。如今的在校大学生被人们认为是功利的、缺乏独立性的,而且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各种信息的涌入,很多负面信息也影响着他们的价值判断,所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变得尤为重要。我们要引导大学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不断提高道德水平。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处理问题时也能牢记道德标准的要求,恪守自身的道德底线,不仅提高自身,而且能带动身边的人一起提高,那么这样也有利于我们整个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

(四) 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亚里士多德在论述德性时也说过,德性的两个表现方式是慷慨和大方,慷慨就是在财富的接受和给出的时候保持一个中间的度,大方是人们为了高尚而花大量的钱。他认为仅仅追求物质享受也不能算是幸福,要求我们理性地对待物质消费。启示我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摒弃不合理的消费,提倡理性消费。提高消费对精神方面而不仅是物质方面的满足感,倡导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愉悦的消费理念,摒弃过度消费,倡导绿色消费,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幸福不是来自外界的因素,比如权力、财富等,而是来源于自身因素。德性和快乐是相辅相成的,二者谁离开了对方也就达不到真正意义的幸福,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对我们今天网络时代背景下人与人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实践幸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邓晓芒,赵林.西方哲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余纪元.“活得好”与“做得好”:亚里士多德幸福概念的两重含义[J].世界哲学,2011(02).

[3] 陈万球.马克思和亚里士多德幸福观比较[J].伦理学研究,2015(05).

作者简介:杨瑶,陕西省西安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幸福观亚里士多德意义
青年要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评《当代中国青年幸福观及其培育研究》
一件有意义的事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浅谈高职院校“奋斗幸福观”教育
亚里士多德的发现
亚里士多德的发现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现状、问题及对策
诗里有你
领导干部正确幸福观的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