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路径探析

2018-01-30 11:33刘涛刘文迪
北极光 2016年10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完善建议法治化

刘涛 刘文迪

摘要: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依法治国在各领域如火如荼的开展。然而高校里的学生管理面臨问题与挑战,校园问题层出不穷、时有发生,影响到高校学生的健康良性发展,对国家的现代文明法治的建设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完善高校法治,依法治校显得尤为重要。依法治校保障高校学生安全,为国家建设提供坚实后备力量,实现高校学生法治化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国家法治化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基于此,笔者试图从我国高校学生管理问题中透过现象揭露本质,为我国的高校法治化治理提供几点应有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完善建议

一、我国高校管理法治化中的问题

(一)校园贷问题层出不穷

2016年轰动校园及各大社会舆论话题之一,事件为河南某高校的一名在校大学生,用自己身份以及冒用同学的身份,从不同的校园金融平台获得无抵押信用贷款高达数十万元,当无力偿还时跳楼自杀。涉事金融机构发放监督问题和在校生恶性消费现象。该事件已在我国高校里引起轩然大波。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研究中心调查了全国252所高校近5万大学生,并撰写了《全国大学生信用认知调研报告》。调查显示,在弥补资金短缺时,有8.77%的大学生会使用贷款获取资金,其中网络贷款几占一半。只要你是在校学生,网上提交资料、通过审核、支付一定手续费,就能轻松申请信用贷款。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校园网贷风险防范集中专项教育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在教育部发布《通知》后不久,深圳P2P平台我来贷宣布将于2016年10月12日零点正式关闭学生申请贷款通道,并于10月16日正式关闭已授信用户的提款服务。一些高校采取了关闭的做法。容易贷款的背后给大学生带来巨大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无形的压力,大学生资金来源单一,无力还贷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学生在享受消费同时也遭遇着潜在的危险,“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超时空消费观念给大学生带来了一系列巨大的负担。学生盲目借贷,不计后果,眼光短浅给自己留下了祸根。

(二)大学生自身、与学校之间的矛盾纠纷凸显

诸多高校因为学生的奖助学金评定,个别学生总以为暗箱操作,心里不阳光、各级各类考试,枪手事件、毕业证及学位证的颁发、违纪处分以及安全事故等方面的问题与家长发生纠纷、学生向校方主张权利并诉诸法律的事情屡屡发生。比较典型和具有影响力的案件有北京大学博士生刘燕文状告北京大学,要求颁发毕业证和学位证案;北京科技大学本科生田某状告北京科技大学,要求颁发毕业证案;因涉及高校纪律管理纠纷,西南某大学两大学生因发生性行为,导致女生怀孕,被该校依据学生违纪处罚条例中关于发生不正当性行为者,给予留校察看直至开除学籍处分的规定,作出将这对相恋的男女大学生勒令退学的处理决定后,学生以学校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生韩某状告财政科学研究所勒令退学案等等。案件数不胜数,这些案件的背后都是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忽视学生权利,加剧了学生与学校的矛盾。学校里的校规,例如图书馆里的管理规定闭馆时间,学生就认为是不合理的,学校不给出合理的解释,学生不理解,直到学生和图书馆管理人员起冲突。

二、我国高校学生法治化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受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人治色彩浓厚

人治就是个人或少数人因缘历史原因掌握了社会公共权力,以军事、经济、政治、法律、文化、伦理等物质的与精神的手段,对占社会绝大多数的其他成员进行等级统治的社会体制。我国封建的历史传统,人治色彩很浓厚,部分人只相信人情,不相信法律的公平与公正,遇事托关系、找熟人,给高校里的法治化治理带来了一些列的问题。

中国古人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教育要求的是老师严格管理学生,学生对老师的绝对服从。这种传统的师生关系根深蒂固,深远持久的影响着当代的高校管理。许多高校里的管理者受这种传统师生关系的影响,把学生权利视为无物,学校里的规章制度不符合法律的规定,采取管理的方式过于极端,以致在管理过程中诱发了学生的叛逆心理,出现了与管理者预期相反的情况,产生了很多的矛盾。例如为了防止学生谈恋爱,就把男女生分开来上课、就餐,用错误的处分责令学生退学或者张贴大字报批评学生。如此做法只能激化矛盾,学生的叛逆心理诱发,增加问题的严重性。

(二)学生法律意识淡薄

校园贷里,利息超过法律规定的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四倍学生竟然全不知情。还贷无力时,不知道通过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只是一味的向放贷方妥协。直到最后,利息与本金大到一个极限时,不能接受这个数字而选择了离开这个世界。这都是被动的去接受,而没有主动地诉诸法律,积极地去解决这个问题。等等,皆可发现,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还很薄弱。学生是高校法治化治理的主体,高校里的法治化应该让他们参与进来,以此达到和谐治理学校的目的。所以,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也就爱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此,笔者也做了一个关于高校学生的法律认知度的调查,种种数据显示部分学生在解决纠纷的问题上,不愿意诉诸法律,在穷尽其他途径无果之后才会向法律靠拢,不相信法律的公平公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大学生的法治观念、法律态度、法治心理、法律思维都存在很大的问题。

(三)相关立法的缺失

法治不健全,相关权益受损害得不到及时的救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虽然早已形成,但是关于高校法治化治理的法律的方方面面仍然欠缺。法无禁止即可为,导致高校学生法治化治理出现些许问题。我国关于高校大学生法治化治理虽然已经有了部分立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等,但是在许多学生管理领域仍然空白,一些学生问题找不到法律依据。没有法律也就没有法治依据,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予高校过多的自由裁量管理权,限制了学生的权利,加重了高校法治化治理的难度。因此,高校学生的法治化治理,这就需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实施立法,立地方性法规以适应依法治校。endprint

三、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完善

(一)完善高校学生治理相关立法

法治不健全,每个人都可能是受害者。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要求全面的科学完备立法来保障依法治校的全面进行。校园问题层出不穷也需要不断创新立法来确保高校问题的有效法治化治理。全国立法和地方立法势在必行,地方性法规也应以当地高校里的大学生问题为基础,立法面向大学生问题,制造适应高校里的大学生问题的法律。关于高校里大学生法治化立法,保障科学立法,科学立法是指立法过程中必须以符合法律所调整事态的客观规律作为价值判断,并使法律规范严格地与其规制的事项保持最大限度地和谐,法律的制定过程尽可能满足法律赖以存在的内外在条件。民主立法,让广大的大学生主体参与到立法中去,大学生即将成为此种立法的对象。增加立法的科学化,以此促进我国高校大学生法治化治理的进步。立法的完善,为有法可依提供了可能,否则受法无禁止即可为的影响,依法治校就会增加负担。相关立法的完善,依法治校就会有很好地落实下去的基础,依法治校也就会越来越完备。

(二)培养学生法治意识

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培育学生的法律信仰。高校应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报、校园橱窗、墙报以及校园网络等平台进行校園法治文化建设的宣传。同时,还应当充分利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12·4宪法宣传日”以及新法出台等机会组织学生发放宣传材料、举办图片展、进行现场法律咨询等活动以营造浓厚的法制宣传氛围。引导广大学生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既要明白法律的实际意义,又要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把应然的法律与实然的法律结合起来,同时兼顾实体法与程序法。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培养大学生真正的法治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学生权益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靠学生维护。学生作为高校里管理的对象,他们的法律意识直接关联着法治化的治理效果,法治意识越强,他们就会越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法治问题也就会自然减少,反之,则会越多越难管理。学生的法治意识养成,自然而然的也就会促进依法治校的进步。

(三)完善司法救济机制

司法是权利救济的最后防线,调解与仲裁任然解决不了学生与学校之间的矛盾的情况下,只能依靠诉讼。“有权利必有救济,无救济就无权利”,司法救济对于权利保障具有重要的作用。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学生在司法救济中感受到公平与正义。注重民事诉讼、行政诉讼,把实体法和程序法结合起来,兼顾好实体法与程序法,让大学生在学习明白实体法的同时,在诉讼中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确保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公平与公正,做到真正的依法治校。法律的公平公正判决自然会提升学生对法律的认知度。完善救济方式,监督制约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更好地维护学生权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推动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的法治化进程。

高校大学生法治化治理并不意味着所有高校里的大学生问题都由法律调整,高校大学生法治化治理问题应该由法律和情理道德共同调整,学生管理工作复杂多样,从而使高校大学生法治化治理充满生机与活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管理完善建议法治化
家庭教育法治化的几点思考
浅析民事保全和先于执行程序中协助执行人异议
大数据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推进的促进作用分析
我国消费者冷静期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信访法治化中的权利义务配置
国企改革法治化的“知”与“行”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