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发展质量的评价和反思

2018-01-30 21:17于金英
北极光 2016年10期
关键词:发展质量反思措施

于金英

摘要: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当中属于相对完整独立的一个经济单元,也是过敏经济的基础层次,会影响到市域、省城以及全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简要介绍我国县城经济的发展质量,并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进一步提高县域经济发展质量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县城经济;发展质量;评价;反思;措施

县域经济可以说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想协调发展县域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需要不断创新工作理念以及工作方法,从县域特点出发实现县域经济发展。

一、县域经济发展质量的评价

第一,县域经济有着广阔的市场潜力。我国超过70%的在县域生活,近年来城市消费日趋饱和,但是县域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市场潜力巨大,在刺激消费以及扩大内需方面,农村地区的潜力要优于城市。根据相关理论,在恩格尔系数超过一定的水平之后,市场需求会出现明显的上升。当前我国农村地区以及基本解决温饱这一方面的问题,并且在构成市场的人口、购买力以及需求等要素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优势。第二,县域经济有着资源优势。矿产资源、农业资源以及人力资源可以说是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优势。在农业发展过程当中需要走产业化以及集约化的发展道路,立足农业尝试产业创新,实现农业资源的挖掘与开发,特别嫁接高新技术以及传统农业,这也是发展县域经济的根本方法。矿产资源作为县域经济一种特色资源,有效利用矿产资源可以发挥这些资源的经济价值,并且实现县域经济的发展。不过从长期发展的角度而言,利用资源发展经济有其限制。县域经济应当依托资源而不是依赖资源,要最大限度转变资源优势为产品优势以及产业优势,这也是资源型县域经济的发展特点。第三,县域经济有着微观优势。县域经济首先摆脱计划经济约束,有着机制创新以及组织创新的良好基础。尤其是民营企业以及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表明县域经济的宽松环境以及发展条件有利于不同组织形式保持自身的发展活力,因此县域经济有着非常重要的微观优势。县域是一个比较完整独立的经济区域,各县的经济基础、自然资源、文化背景还有地理区位等因素往往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这就需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探索本县的特色定位。县域经济的发展需要结合区位优势以及自然资源方面的优势,重点发展特色产业。对那些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的县域来说,更需要立足于本地区的资源优势以及经济基础,来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

二、提高县域经济发展质量的措施

第一,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县域政府需要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尤其是发挥产业政策所具有的引导作用,转变当前片面强调产值增长的理念,逐渐过渡到依靠结构升级优化的技术密集型以及知识密集型发展方式,不断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要转变发展方式,从当前依靠能源、资源以及劳动力等要素消耗的发展方式,转变为依靠劳动者素质提高以及技术进步的发展方式,转变经营管理的方法方式,改良生产流程,从而不断减少能源消耗以及资源消耗,提高利用资源的效率。要从以来资金投入的发展模式,转变为提高资本利用效率的模式,优化组合各个要素。要立足当前的基础,持续强化对企业的改造。在产业政策制定以及执行的过程当中,县级政府应当在政府政策允许的条件下,结合县域经济的具体情况,借助于合理的价格政策、财政政策以及金融政策,调控本区域各种生产要素的配置,从而确保在制定产业政策的过程当中,能够重点扶持支柱产业以及主导产业。县级政府还应当借助于积极引导等方式,或者是提供配套的服务,来确保县域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同政府的产业政策保持协调,通过县域企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

第二,大力发展高新产业。县域经济需要利用自身优势并且创造条件,来努力发展各项高新技术产业,并且将此作为基础来逐渐增加其他产业方面的投入,从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这可以说是县域产业实现结构升级与调整的发展路径。同其他的县域产业比较而言,高新技术产业有着非常明显的后向联系以及前向联系,因此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可以借助于其优先增长来吸引投资。这样一来就能够带动相关的部门以及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应当实施不平衡发展战略,也也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发展县域经济的客观要求。当前情况下,县域经济的发展要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只有突破各方面生产要素的贤侄,借助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来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战略,才可以最终确保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

第三,有效轉变政府职能。县级政府需要综合使用各种经济手段,充分市场作用机制,从经济利益层面来引导并且影响企业的各种行为,确保企业行为跟县域经济的发展目标相符合。需要注意的是,在此过程当中需要避免政府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高度尊重企业的自主经营权。政府需要转变自身的职能,从管制型政府过渡到服务型政府。这样一来通过持续的深化改革,借助于改革来将指令性计划转变为指导性计划,并且要提高计划弹性。要讲市场当作基础,来构建具有方向性、宏观性以及政策性,同时可以代表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以及发展方向的经济计划。借助于制定、发布以及执行相关的计划,来充分实现管理指挥的作用。除此之外在约束微观主体方面,需要县域政府承担起相应的职责。

第四,完善县域资源利用机制。要建立健全市场主导的生产要素价格机制,避免通过行政手段来过度干预生产要素的配置,实现生产要素的充分流动。要构建激励各方面资源高效利用的相关机制,借助于设置具体的目标,来引导企业合理利用能源以及资源。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作为指导,来构建配套的淘汰机制,借助于行政强制措施,套套高耗材以及高耗能的落后工艺、技术以及设备。要建立起有利于合理利用县域资源的补偿机制,根据县域企业具体开发量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征收排污费或者是环境税等方式,来补偿企业造成的环境问题。

第五,完善环境准入机制。在空间环境方面需要构建相配套的准入机制,应当充分发挥县域的自然环境特点,结合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划分出独立的功能区,并且根据各个功能区的特点,来具体规定开发建设活动相关标准。在准入制度方面,县域空间需要包括禁止准入区、限制准入区以及优化准入区等不同的功能区域,其中各个功能区域都应当具有明确的生态保护目标以及环境保护目标。在构建环境准入制度领域,需要合理分配环境容量,完善排放申报登记以及排放许可制度。在项目准入机制的建设领域,需要不断健全环境预审制度、验收审批制度以及影响评价制度。

第六,健全清洁生产制度。首先是要转变理念,把清洁生产当作可持续发展背景下落实企业环护工作并且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任务。其次是要把清洁生产逐渐纳入到县域经济以及环境协调发展的决策当中。再次是要把清洁生产纳入到环境绩效考核指标当中,定期展开考核。最后是要做好政府引导,尤其是要制定配套的优惠政策,从而营造相关的条件,来鼓励企业开发研究清洁生产的相关工艺以及技术,最大限度应用无害的原材料来完成产品生产,并且建立循环生产圈。要制定清洁生产的培训计划,引导企业见这方面的指标纳入到技术改造过程当中,确保技术改造同生态保护以及污染治理相结合。除此之外还应当在清洁生产过程当中协调公众以及企业的关系。

综上所述,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有机组成内容,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当前情况下县域经济发展质量普遍不高,要想进一步提高县域经济实力,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就需要因地制宜并且突出特点,一方面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另一方面发挥民营经济作用,实现县域经济的稳定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发展质量反思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新常态下独立学院学生党员发展质量考核评价体系研究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