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粮,渐行渐远的乡愁

2018-01-30 20:44王根相
地火 2018年4期
关键词:五谷杂粮白面杂粮

王根相

新时代,在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发展历史上,是一道清晰的分水岭。地处“陇中苦甲天下”的农村老家已经悄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延续了几千年的牛耕马驮、人拉肩扛的农耕方式,被推土机、拖拉机等现代化的机器取代,以耕种粮食作物为主的农业,变成了种植苹果等经济作物。昔日种满黄土高坡的小麦、玉米、土豆等主食作物变得很是稀罕,高粱、谷子、荞麦、糜子等杂粮已经不见了踪影。

金秋送爽,站在家乡的山坡上,眺望成片的挂满红彤彤果实的苹果树,看着小楼鳞次栉比的新农村,我感慨万端。回首往昔,昔日对物质文化生活追求的往事历历在目,畅想美好的生活,我深深地感到:杂粮,已经成为渐行渐远的乡愁。

杂粮与我,有着“剪不断理还乱,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的情怀。岁月更替,世事变幻,情随事迁,但它一直在我回味往事的记忆里,也在我向往美好生活的憧憬中。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我生活在极为贫穷的陇东农村。处在温饱线边沿的父老乡亲,常年以耕种粮食为生,五谷杂粮与人们的生活生存紧紧地缠绕在一起。童年虽然是在贫寒中度过的,但有了杂粮的充饥,我们也在一天一天地健康成长,长大成人。说实在的,五谷杂粮虽养育了我们,然而内心深处最不想看到、最不想吃的就是杂粮馍馍和饭菜,最希望告别的就是五谷杂粮。

那时,家里吃的最多的是土豆。一年四季,饭里土豆是陪衬品,面食里有土豆,炒菜里有土豆,稀饭里有土豆。土豆包子,土豆饺子,土豆馓饭,土豆搅团……只要是饭,好像就离不开土豆。

到了秋冬季节,土豆丰收了,它的地位随之上升成为主食,吃土豆的频次更多了,煮土豆,蒸土豆,烧土豆,烤土豆,炒土豆;把土豆做成面,把土豆磨成粉,把土豆压成泥……可以说,在母亲的手里,土豆成了“百变金刚”,正如同《礼记·大学》:“无所不用其极”的原意:“尽一切努力,来达到至善的最高境界”一样。

在生存线上维持生计而且要强的母亲,能把土豆做出这些花样来,也是费了一番脑筋,下了很多功夫,因为再穷、再困难也得让孩子填饱肚皮。但上顿不离土豆,下顿离不开土豆的日子,让我们对土豆極为厌烦和腻味,尤其是有一次吃了发青的土豆中毒,在头昏眼花呕吐半天后,年轻的心灵里萌生出一个“悲壮”的理想:他日若过上好日子,绝不再吃土豆,一定要和土豆君彻底永别!

高粱面是儿时最常吃的主食。高粱,因其根系发达,耐瘠薄,耐高温,能抗旱又耐涝,产量也相对较高,加上高粱秆能生火做饭,高粱穗可制做笤帚,便成了农村的主要作物,理所当然成为家里的主要粮食。

高粱熟了,远望去火红一片,细观颗粒饱满,甚是好看,好像猪血一般。然而高粱面做成的饭、烙成的馍、蒸成的窝头,又粗又糙又涩,不但不好看,也难以下咽,而且难屙。红彤彤的高粱地,黑乎乎的高粱面,在人们的嫌弃和生厌中,填满了饥饿的肚皮,支撑着劳动的躯体,我们不但快乐地生活着,而且健康地成长着。

每天吃着杂粮的人们,最希望吃到的就是小麦面。在甘肃老家,只有麦子面称为“白面”,其他粮食磨成的面不管青红皂白,都叫做“黑面”。从称呼上就可体会到泾渭有别、爱憎分明。在包产到户之前,按工分分到几十斤小麦的场景,在农村如同过年一样热闹,粮库的院子里人山人海,人声鼎沸,人们排着队站在那里,就是不吃不喝也要等着,好像分到了麦子就能马上过上温饱生活,很快跨入小康社会。

改革开放了,农村也包产到户了,承包到土地的父亲,做出的第一个重大决定就是多种小麦,让孩子们能经常吃上“白面饭”,解解馋。但小麦的生长需要良好的土壤条件和雨水要求,靠天吃饭的黄土高原使得小麦产量较低,父母不得不夹杂着中谷子、糜子、莜麦、燕麦等杂粮,而且是变化着做不同的饭食:玉米面条、糜面饽饽、莜面馓饭、高粱搅团、燕麦炒面、荞面凉粉、黄豆饼子、白面片子、小豆拌汤……在五谷杂粮的滋养下,我们一天一天长大成人了。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延续,农村的温饱问题解决了,小麦种植的面积扩大了,产量也提高,家家户户都吃上白面饭、白面馍。母亲说的“大跃进”“文革”期间,她们吃野菜、树皮充饥的时代结束了,我儿时吃土豆、高粱维系生活的岁月也一去不复返了。

过上了衣食无忧的温饱生活,就不能忘本。

曾几何时,我对五谷杂粮有过真诚的审视:看着成片成片开着白花、粉红色、紫花的土豆,内心却没有丝毫幼时的反感和讨厌,反而有“洋芋开花赛牡丹”的自豪感;红枝绿叶的荞麦,在粉嘟嘟的扬花季节开满了山坡,引得蜜蜂成群结队嗡嗡采蜜,花香四溢;莜麦麦穗一串串的,好像无数个风铃在随风摇曳;谷子成熟了,沉甸甸的谷穗低着头,在阳光下反射着金色的光芒……五谷杂粮,不但让无数人生存生活,也是自然界一道无比美丽的风景线,我的血液中流淌着五谷杂粮滋养的细胞,我灵魂深处刻着五谷杂粮培育的精神。

随着读书升学变迁,我来到了塔里木油田,成为一名石油人、城市人,在党的培养下成为党员干部。生活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穿的是合体舒适的衣服,吃的是肉菜米饭,住的是高楼大厦,开的是吉普轿车……渐渐远离了五谷杂粮。

幸福生活中,初心常萌动。在超市里看到土豆,心中感到格外亲切,吃着土豆丝觉得是那么可口和依赖,看着粮柜里的玉米面、莜麦面、荞麦面依旧熟悉,抓起一把小米、豌豆,仍然是熟悉的味道……此时,内心深处便涌动着一股乡愁,时刻呼唤着我不忘初心,坚持清贫乐道的本色,保持继续前行的劲头。

美好生活也逐步向人们走来。老家农村的杂粮也少了,那曾经熟悉的黄土高坡上树多了,草木茂盛了,农民用种苹果等经济作物发家致富了。他们的生活的确进入到了新时代:农村变得山绿了、天蓝了、水清了,农民变得有钱了、富庶了、幸福了,拥有了幸福的生活。

五谷杂粮少了,心中泛起了一股挥之不去的浓浓乡愁,在乡愁萦绕中,我们会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在新时代拥抱更为宽广深远的美好未来。

猜你喜欢
五谷杂粮白面杂粮
杂粮粉到底能不能吃?
“古币”会挖沙
喜忧参半的“五谷杂粮养生糊”
胡须
一次次被掏空的灵魂
细粮VS杂粮
脑筋急转弯
五谷养生糊:喜忧参半
喜忧参半的“五谷杂粮养生糊”
杂粮小镇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