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与中华文化传承研究

2018-01-31 03:20
关键词:中华文化民族价值

谭 霞

(山东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淄博 255000)

互联网在社会各个领域得以广泛应用,为中华文化在新时期社会传播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对于增加传播方式与传播途径,挖掘民族文化、濒危文化等创造更好的机遇和条件。同时,互联网介入文化传播,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对接与融合,对于实现我国悠久传统文化创新发展,以及发挥中华文化在推动世界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等,都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

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的智慧结晶和文明发展的历史积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1]201。自远古时期的炎黄文明、秦汉文化、诸子百家文化在内的中原文化,在历经了漫长时期的融合与发展演化之后,最终形成了为中华民族普遍认同的人文精神、伦理道德、价值理念并最终形成了中华文化体系。

在内涵上,首先,中华文化体现出强大的包容性特征,是我国各民族多样文化的集成,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构成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并在中华文化的整体构成中呈现出独特的民族风貌或地域特色。其次,中华文化是一个有着强大凝聚力的文化体系。尽管中华文化由不同的民族或地域文化汇聚而成,作为文化构成的不同文化都沿袭着各自民族或地域的特殊风貌习俗与语言特征,但整体上看,中华民族各族人们对中华文化整体价值体系及民族精神等体现出普遍认同和最终归属感。再次,中华文化是具有动态发展和强大包容特性的文化体系。其传承的不仅是中华文化内部各民族不同文化,也是与其他外来文化彼此交融,演化发展的过程,为文化发展添加新的活力,而其中落后的或是与时代发展不再适应的部分则被逐渐改进,甚至弃之不用。这一过程在整体趋势上保持了与社会文明发展进程的自觉趋同。

长期以来,作为团结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智慧源泉,中华文化所蕴涵的优秀传统道德、真诚的精神信仰与民族智慧等,对于培养人们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提升民族的凝聚力,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及整体存在感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时至今日,这些蕴涵于中华文化的优良道德传统及价值理念等,依然在社会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一,通过弘扬仁爱诚信、尚和崇礼、崇德向善、自强不息、修身自律等优良传统道德,为人们思想行为提供基本的道德支撑;其二,能够激发新时期中华各族人民的心理归属与情感归属意识,增强民族整体观念,提升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与民族团结;其三,蕴涵于其的思想理念、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等能够促进民族凝聚力与感召力的生成,加深人们对中华文化与其所赖以形成的文明基因、精神基因的关联的认识,以牢固确立中华文化根基;其四,在中华文化的价值理念的基础上,通过借鉴与学习世界先进文化理念,根据新的时代特征,促进形成新的价值理念;其五,在文化资源向文化产品转化的过程中,有着深厚底蕴的中华文化起着输送价值意蕴和精神内涵的作用;其六,有助于促进当前在互联网全球化推进而带来的世界文化汇聚交融的盛宴中,不失时机地学习、借鉴与汲取其他文化之精华,并转化为促进中华文化发展演化的新内容和新动力,以实现更好地传承与创新发展。

二、互联网加速中华文化传播

互联网迅速发展,其特有的技术优势与强大的传播功能吸引了数量庞大的用户群体。相关数据显示 2017年全球互联网用户数达到了34.9亿之多[2],意味着全球互联网用户达到全球总人口数(约85亿)的41%。而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7年8月发布的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 “互联网普及率为54.3%”[3]。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所形成的覆盖之势,再加上现代先进技术手段的支持,促进了中华文化在新形势下与其他文化体系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学习与借鉴,为中华文化的传播、挖掘、弘扬与发展等带来了新的机遇。

(一)互联网使得中华文化传播方式多样性

据有关数据,目前,有71.2%的中国网民会通过网络了解传统文化[4]44-49。之所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网络的形式获取和接受文化信息,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对互联网文化传播模式的接受与认同。这一传播模式的主要特点表现如下:首先,互联网环境下的中华文化传播呈现多媒体参与下的立体化样式。这一传播样式下文化信息的呈现方式既可以是文字、视频、图片、音频等单独的样式,也可以是多种样式的复合叠加。而且,微博、微信、移动手机网络等林林总总的新媒体,形成了立体化的网络传播模式,将文化传播置于姿态多样、生动形象而又精彩纷呈的情境之下,有效地弥补了“文字和图片中的环境缺失、场景欠缺、情感不足等缺陷”[5]19-22,提升了文化的审美感与体验感,增强了中华文化的感染力。其次,互联网环境下中华文化传播的语言集合了传统性与多样性的统一。与传统媒介下的语言相比,网络语言更具简洁生动的特点。而且,互联网环境下,信息的碎片化传播是一个典型特点。由此,网络中华文化的传播,有在传统语言样式下的文化推介,也有用户运用现代网络语言的风格与叙事方式的参与,更有碎片化的现代表现方式,促进了新时期中华文化传播与载体活力的完美融合,丰富了中华文化传播的语言表述样式。同时,在文化意蕴、价值理念与民族精神内涵的彰显中,尽情展示出中华文化的时代风貌和独特魅力,也更符合新形势下网络用户的阅读心理与浏览习惯。再次,互联网中华文化传播为参与者创造了一种拥有双重身份的传播新样式。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互联网对信息的传播是即时的、交互式的、网状散布模式。在这一传播样态下,人们在了解、学习中华文化,参与网络中华文化传播等方面都获得了更大便利和自由。尤其是,交互式的网络传播打破了传统传播模式中一方传播另一方接受的单向度、单主体传播定式。文化信息的传播者,可能因同时在接受其他传播者发出的文化信息而成为中华文化传播的接受者;而文化信息的接受者,也可能因为同时在进行互联网文化传播而成为文化信息的传播者。从而,为处于网络结点的每一个参与者便可能同时拥有中华文化传播主体与传播客体的双重身份。这一互联网环境下的特有传播样式,不仅为更多人参与中华文化传播创造了条件,还可以通过信息互换的方式,在交流过程中加深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二)互联网加速中华文化的挖掘与弘扬

在互联网发散式传播、开放式参与交互式对话的传播模式下,促成了中华文化传播溢出传统媒介模式下的信息边际限制,从而形成海量化的网络信息内容。为散布于网络结点的用户了解中华文化,加深对中华文化价值观、哲学理念、道德规范、人文精神等方面的理解起到了积极推助作用。由此,蕴含于中华文化的“‘天地之间、莫贵于民’的民本理念,‘生于优患、死于安乐’的人生哲学,‘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和合思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传统,‘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的高尚气节,‘扶正扬善、格守信义’的社会美德,‘天人合一、恬淡养生’的医学保健等”[6]40-41,这一系列涵养着我们民族的精神生活和文化基因的文化精髓,在互联网应用的支持下,跨越了国界而与其他文化一起,为世界上更多的人所了解。并且,在网络公众群体开放式交互参与的模式下,更有助于改变传统传播模式下因信息传输不畅而导致“信息孤岛”现象,使得一些在过去散落于民间或偏远地区的特色文化,或是正在淡化、消失中的优秀文化形式与观念意识等,比如少数民族特有的语言文字、民间工艺、民俗风情和文化景观等,借助于互联网,在众多社会公众群体的参与下得到了有效的挖掘与再现,既保护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传承,还更大程度地凝聚了来自不同民族人们的生活体验、实践智慧、价值观念、道德传统,以及蕴含于其中的审美趣旨等,共同建构了意蕴丰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图式。

(三)互联网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产业化发展

文化产业以经济与文化的交织运行为特征,具有文化与经济的双重属性。是凝聚着思想观念、价值理念、精神追求等特定意识形态的文化产品,能够在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满足人们的商品消费需求,成为文化传播的有力载体。由此,某些文化产业有可能被认定为某个国家或民族的特有的文化符号,像我国的丝绸、瓷器,美国的可口可乐、麦当劳等。这种将文化内涵融合于特定的载体以实现对文化价值观念传播的方式,由于借力于经济效益的驱动,往往能够产生远远超过单纯的文化传播所能引发的效果。显然,新形势下,随着经济发展的推进以及互联网应用的快速扩张,对于新时期的中华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与改变:其一,借助于现代高新技术的支持,传统文化产业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而且,互联网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网络平台,实现了文化产业的跨平台、跨地域、跨时空发展,扩大了发展空间。其二,互联网时代催生了数字文化产业的新模式,例如数字新闻、数字影视等,借助于多媒体,数字文化产品以更生动、多样的方式提升了人们的消费体验和中华文化的传播效果,扩大了影响力。总之,互联网为中华文化产业发展创造了一种更加符合现代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特征的新模式。这一模式尤其深得伴随着互联网发展而成长起来的“网生一代”的青睐。人们在消费文化产品过程中,沉浸于其中的文化内涵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得自身道德情感、思想理念、价值追求、审美趣旨,甚至是政治态度等方面都得到感染和熏陶。

(四)互联网给中华文化创新带来新机遇

文化代表着本民族自身的属性和特性,是维系本民族存在的重要条件。在社会发展的前提下,与时俱进地创新发展是中华文化满足人们在新时期的精神需求,保持其凝聚力和感召力,提升文化竞争力的重要前提。而互联网的应用则为实现中华文化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首先,互联网信息传播并不仅是限于文化的范畴,还包括政治、经济、人们的思想观点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对于实现文化创新发展来说,其更大的价值在于为中华文化的创新提供了一个与时代紧密联系的窗口和平台,为中华文化创新发展获得了与时代要求和时代精神相契合的有利时机。使得新时期的中华文化创新,更加有效地建立在中华文化优秀价值理念传承与新时期人们的精神需求相一致的基础上。其次,中华文化本就是中华民族人们集体智慧的结晶,在互联网的支持下,被开发和挖掘出来的文化,不仅为中华文化的发展演化增添了新内容和新要素,同时,凝结于这其中的知识与智慧也得以被重新关注。从而,为中华文化创新发展准备了更加丰厚和坚实的基础。并且,在广泛参与、交流互动的互联网文化传播模式下,蕴涵于中华文化的思想观念和道德传统等得到了进一步开发和挖掘,为汇聚民众智慧,促进创新带来了有利条件。再次,当前形势下的中华文化创新是以全球文化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共享为背景的。互联网汇集了连同中华文化在内的世界范围的诸多不同文化,形成了极为丰富广阔的网络文化大背景,世界文化多元共存而又各美其美,这一大环境极利于中华文化多源性地吸收其他先进文化之优长,择善而从,促进新时期中华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最后,互联网上的海量资讯除了与文化有关的内容以外,更有包罗万象的丰富知识和人们关于社会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观点、看法、见解与建议,等等,这些海量的信息不仅起到了开阔人们知识视野的作用,更有助于活跃人们的思维,促进人们的科学认知能力提升和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激发人们的创造、创新潜能,推进中华文化创新发展。

三、互联网促进中华文化传承

互联网环境下,中华文化传播借助于现代网络技术的大力推助,加深了人们对于民族共性与文化共性的理解,深化了对中华文化及其文化价值秉性的认识。面对文化多元、价值多元交汇、交融的态势,需要我们养成理性思维和科学评判的态度,透过丰富多元的文化样态及驳杂交织的多元文化价值观,树立应有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进中华文化的优良道德传统、民族精神与民族情感和价值观念的传播与传承。但文化传承并不是简单地学习和继承前人的文化,“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7]29。这里的传承包含了对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继承,同时,更要实现与时俱进的发展创新。具体来看,互联网对于新时期中华文化传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互联网有助于中华文化优秀传统道德传承

中华文化内涵的优良道德传统,比如:礼义廉耻、诚实守信的行为品格,孝悌忠信、尊老爱幼的伦理道德,贵中尚和、求同存异的处世原则,克己复礼、君子之美的品格追求,修身正己、见贤思齐的自我修养意识等,一直被视作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规范和对人们的思想言行进行道德评判的依据。在互联网的强势介入下,中华文化传播至全球的同时,也使世界上更多的人对中华民族所秉持的传统道德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一状况对于新时期人们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关照生命价值、处理人与人及自然之间的关系等,都带来了重要影响。尤其是对于伴随着信息技术发展成长起来的、长期浸染于互联网多元价值观环境下的年轻一代,影响巨大。首先,互联网对中华优秀传统道德的传播,能够使世界上更多的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道德魅力,有助于人们理性认识因文化价值观的不同而引发的道德观念差异,甚至是冲突问题,消除因网络价值观多元化而产生的道德困惑、道德焦虑和道德迷失等问题。其次,中华文化的优秀道德传统借助于互联网,起着推助社会正能量传播和社会公德确立的作用,有助于净化网络空间和维护健康网络秩序的形成,推进社会道德正义的践行等。再次,随着人们对网络利用的越加频繁,互联网对优秀传统道德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对人们进行道德教化作用,有利于促进培养优秀道德品质,树立积极进取、诚实守信、宽容向善等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最后,中华文化传统在道德方面重视人的内在养成和自我约束,强调个人修身与自我完善。互联网对“自律”意识的推介,有助于唤起人们对提升自身品德和自身修养的重视,促进人们在现实行为中,树立把诚实守信、平等宽容、尊老爱幼、和谐共处等思想观念和道德准则内化于心的观念,并自觉地以此作为摒弃生活中的消极观念和落后思想的依据。而在当前互联网共享经济的发展中,人们的自律意识与诚信观念对于个人信用体系建设显得尤其重要。

(二)互联网有助于提升中华文化的民族凝聚力

深厚的文化积淀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发展的基础,“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8]48-50。中华文化不仅是我国各民族和各地区在长久的发展中实践知识与思想智慧精华凝结,还将深厚的民族情怀、民族个性、精神追求等转化为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以此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支撑与民族认同的主要依据。“‘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9]。互联网对这一系列思想价值理念及优秀精神品格等的推广,使得中华文化更加紧密地与新形势下的社会稳定发展,汇聚民族力量促进民族复兴等重要内容联系在一起,更加凸显出中华民族共有的生存力量之源和厚实的精神支撑作用。首先,互联网对这些优秀的精神品格与观念信仰等的传播,更加有助于激发新时期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归属感,激发各族人们在新时期的社会担当意识与发展使命感,提升精神境界;有助于人们树立从民族整体的高度自觉维护中华民族共同利益的思想观念,从民族发展整体认知的角度去关照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其次,互联网中华文化传播对积淀于其中的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家国天下、民族大义的英雄豪情,民为邦本、治国安邦的政治理念,居安思危、担当有为的思想情怀等,起到了扩大和加深影响的作用,提升了对社会成员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强化了其在民族团结和民族发展中的精神纽带和思想支撑的作用,有利于推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再次,得益于网络传播的跨地域、跨时空模式支持,使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超越了国家、地区和语言的局限,有利于唤起海内外中华民族成员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归属意识,共同致力于国家发展与民族复兴事业。

(三)互联网有助于牢固确立中华文化的根基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发展都离不开与其社会发展历史和现实相一致的特有文化作为支撑和依托,中华民族亦是如此。从古至今,中华文化凝聚着的各族人们特有的价值特征、精神风貌等,早已渗透于各族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形成了高度认同的民族心理趋向,成为激发民族自豪感、提升民族凝聚力的文化渊源和精神支点,从而使得我国各民族不管处于怎样多元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也不管文化样态、形式的发展演化如何,中华文化的价值内核总是与国家、民族的整体命运紧紧融铸在一起,在社会发展及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文化根基的作用。首先,在互联网对中华文化传播的推进作用下,会使更多的人了解到任何一种类型的文化,在其发展演化过程中都与其特有的生成背景、时代环境及物质条件等形成了密不可分的依赖关系。任何一个文化体系都拥有各自的独特性,抛开本国、本地区或本民族的自身因素与环境条件,不加辨别地盲目崇拜或不加质疑地照搬照用别的文化,显然是非理性和不科学的。由此,互联网文化传播起着帮助人们坚定对中华文化根基的认识,坚定文化自信的作用。其次,互联网中华文化传播及其为人们创设了相对自由与平等的参与及交流对话模式,一方面,在互联网传播模式推助作用下,被开发和挖掘出来的中华文化,起到了补充和丰富中华文化内容,扩大中华文化根基的作用。另一方面,网络对话与交流,有助于人们深入理解中华文化在提升民族精神感召力和民族凝聚力,支撑民族精神薪火相传,保持中华民族特性、精神独立和民族生命力中的重要作用。而在当前形势下,中华文化传播借力于互联网,对于推进经济发展、推进社会进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等,起着更加强大的精神支撑作用。再次,借现代科学技术在汇聚信息以及追踪前沿信息的优势,互联网所创设的信息交互模式,有助于消减人们关于不同文化价值体系间交织、对立的浅薄认识和误解,更好地发挥中华文化的文化基础作用,促进和帮助人们树立和培养与新时期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一致的主体观念、民主意识与人文精神,帮助人们牢固树立中华文化的根基意识。

(四)互联网应用有助于中华文化价值新理念的形成

当前,在互联网上,各种思想文化的多元样态,以及由其所体现出来的各自国家或民族地域的精神特征和价值追求等,都得以汇聚呈现。再加上世界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等都处于新的发展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念必然会出现新的特点和变化。首先,网络空间中依附于不同文化体系的不同文化价值理念,在某些条件下会对中华文化传统价值理念在新时期的传承与弘扬带来影响,甚至是冲击。其次,互联网环境下,价值观念的理想性和文化的根源性同时通过网络的形式得到了充分体现,从而可能引发人们在进行价值观念定位时,也会经历一个对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进行比照和辨别,透过文化存在、发展的厚重感进行价值分析和确认的过程。这有助于引发人们从人类文明的共性存在及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观点出发,深化对各文化体系特有的文化价值内涵的理解,培养理性地看待不同文化价值观之间的冲突与矛盾的观点。在新时期的价值理念培养中,避免因为过度强调自我意识而忽视民族发展的整体大义,或是因对利益追求的过度关注而无视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或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性。由此而起到了抵御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持续深入可能引发的利己和功利主义思想,指导人们养成诚实守信、积极有为、公平正义、责任担当等价值理念,使得中华文化价值理念在互联网环境中体现出其特有的时代价值。再次,互联网文化传播在当前是一种适应社会运行且流行的文化传播模式,进一步将人们在新时期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对社会发展的认识与理解,等等,一并融入中华文化的价值理念发展与传承中,促进形成具有先进时代性特征的中华文化价值理念,实现传统价值理念的优化。而且,有助于人们在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共存环境中,结合其他民族或国家的文化形成的物质根源,理解其他文化的人们所秉持的文化价值理念及信仰体系,并以此为基础,促成中华文化优秀传统与价值理念的优化与重塑。而在新的价值取向定位上形成的规范性原则,则为受其影响下的人们提供一种普遍认同的理性社会活动基础,从而起到对社会成员的思维意识与行为方式影响和制约的作用。

(五)互联网应用有助于促成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

中华文化是由我国各民族的不同文化汇聚而成,本身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作为一个文化体系,中华文化既保存了各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又体现出中华民族整体的传统人文精神、价值理念与社会伦理道德等。这一包容性特征也体现在对待外来文化上,历史上的外来文化进入中国之后,通常的结果都是经过本土化以后融入中华文化,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与内容。当下,互联网为中华文化与世界上其他文化创造出一个共享共存的广阔场域,为中华文化实现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一方面,互联网信息容量巨大,聚集了世界上通过网络呈现的所有文化体系,也汇聚了这些文化信息所展示出来的知识与智慧的积累。其优点与弱势、先进与落后、糟粕与精华等也一并呈现,对于学习其中先进的、有价值的精华部分创造了良好机遇,而中华文化正可以乘此契机进行学习和借鉴,不失时机地汲取一切先进的科学知识、技术思想、精神品格等,以形成与其他文化的优势互补。另一方面,互联网与先进信息技术结合,为人们有效地跟上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带来了机会,有利于中华文化在与世界上的先进文化交流与交往中,把握文化发展趋向,不断把新的先进理念融入到中华文化的创新发展中。

四、结语

互联网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也为中华文化实现创新发展创造了新机遇。只有在坚守中华文化价值内核与文化根基的基础上,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及全球化视野,主动舍弃或改进中华文化中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积极汲取其他先进文化的优秀因子,并将其与中华文化所蕴涵的优良精神品格、优秀道德传统,以及代表着人类文明发展共性的价值理念相融合,才能更好实现中华文化的现代化发展、传承与创新,增强中华文化在新时期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民族价值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一粒米的价值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给”的价值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
中华文化在台湾的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