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水土流失 激活生态红利强化水土保持在脱贫攻坚中的支撑作用

2018-01-31 22:59隰县水利水保局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18年4期
关键词:隰县淤地坝梨果

隰县水利水保局

隰县地处晋西吕梁山南麓、临汾市西北部,既是革命老区县、国家生态主体功能区、“中国好人县”,也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吕梁山片区特困县。全县土地总面积1 415.3 km2,水土流失面积占到82.9%。辖8个乡镇97个行政村,总人口10万人。“十三五”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全面提速,先后争取各级专项资金1.18亿元,重点实施了小流域综合治理、坝滩联合整治、坡耕地综合治理、沟坝地治理、黄土高原塬面保护、淤地坝除险加固等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工程。截止2017年底,全县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794 km2,治理程度达到67.8%。2018年全县争取专项资金接近3 000万元,铺开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28处,至9月底已完成年度建设任务的90%以上。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给全县农业增产、农村脱贫和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全力打好打赢脱贫攻坚大决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隰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经验,先后在省市电视、网络媒体播发报道,并多次被授予“全国水土保持先进集体”、“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十百千’示范县”、“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先进县”、“全省水土保持红旗县”等荣誉称号。

总结全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 紧扣一个中心,聚焦脱贫攻坚,凝聚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强大合力

我们隰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是中国金梨之乡,中国大美梨—“玉露香梨”原产地。全县目前梨果总面积25 333 hm2,其中玉露香梨15 333 hm2,占到60.53%,年总产值达6亿多元,梨果产业现已成为全县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从地貌类型来看,我县属典型的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全县地形呈“三大川、七大塬、八大沟”格局分布,自然地理条件呈现“十年九旱、水土流失、生态脆弱”明显特征,水土保持成为梨果产业发展的最大短板。多年来,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作为“改善生态环境、发展梨果产业、实现乡村振兴、建设小康隰县”的一项长期战略,紧紧抓住梨果主导产业这个中心,坚持“换书记不换主意,换县长不换主张,届届连念一本经、持续描绘一张图”。在实际工作中,确立了“塬面整治育基地、塬坡草灌防流失、沟道筑坝造粮田、综合配套建园区、兴水富农促发展”的推进思路,坚持“书记县长挂帅、分管领导真抓、水利部门主导、涉农部门齐上”的领导机制不动摇。每年都将水土保持与梨果生产列入县域发展规划,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目标责任考核范畴。目前,“梨果飘香、水保先行”已成为全县干部群众的共同认识,“打造好山好水、助推绿色崛起、激活生态红利”已成为全县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2 创新两大模式,打造精品工程,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跨越发展

近几年来,我县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分类实施、产业配套”原则,塬坡沟川总体规划,田林水路整体设计,创新水土保持两大模式,确保生态建设、休闲旅游、园区建设、特色农业合理布局,一步规划到位,逐年梯次推进,全力推动塬坡沟川综合治理、田林水路配套建设、农林牧副协调发展。

2.1 立体治理模式

结合县情实际,我们聚焦塬坡沟,精准布措施,合力齐攻坚,治理水土流失,打造特色园区。在各流域塬面实施坡耕地改造、经济林栽植、塬面保护及高灌提水等工程,建设高效梨果经济林,构筑水土保持第一道防线,在确保塬面保持水土的同时打造优质高效梨果示范区,促进全县主导产业—玉露香梨业发展;在各流域坡面实施经济林、水保林等造林工程,发展其他干鲜果经济林和生态防护林,构筑水土保持第二道防线,在确保塬坡保持水土的同时打造水土保持生态示范区,推进全县生态环境建设步伐;在各流域沟壑实施以大中小型淤地坝、沟坝地、坝滩联合整治等为主要措施的沟道治理工程,建设旱涝保收沟坝地,构筑水土保持第三道防线,在确保沟道保持水土的同时打造坝系生态农业示范区,保障全县粮食生产安全。

2.2 产业助推模式

按照“塬面林果、塬坡草灌、沟川粮田、生态旅游、精品园区”产业开发模式,全力实施以“治理一条流域、绿化一座荒山、整修一片农田、建设一处基地、富裕一方百姓”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工程,实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农业增产、农村脱贫、农民致富的有机结合。目前,全县已建成半沟、汪家沟等生态经济型精品小流域18条;改造二老坡塬、任家塬等塬面基本农田1万hm2,营造各类水保林5.33万hm2,发展梨果经济林2.53万hm2;实施阳头升塬、无愚塬等塬面工程保护塬面面积50 km2;建设大中型淤地坝90座,小型淤地坝900余座,完成大中型淤地坝除险加固48座,新增改善沟坝地2 000余hm2;围绕梨果主导产业,配套建设后堰塬、司徒塬等高灌提水工程20处。这些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使古老的隰州大地呈现出“塬面花果香、塬坡景色醉、沟道米粮川、产业增效益、生态环境美”的靓丽画卷。

3 构建三大机制,坚持建管并重,发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最大效益

为充分发挥水土流失治理“增绿黄土地、助推梨果业、富裕老百姓、全面达小康”的最大效益,我县构建了三大保障机制。

3.1 资金保障机制

为保障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的投入,我们首先构建了资金筹措“三力并举”机制。采取“上级争取、政府配套、资金整合”的保障措施,统一规划区域,整合项目资金,控绑集中投入,持续跟进治理,形成“共赴一桌席、同做一桌菜、齐弹一个调”的投资治理格局。仅2018年,就配套和整合各类资金1 000余万元,确保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综合效益。

3.2 监督保障机制

为保障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质量与进度,我们构建了工程建设监督“三级联动”机制。在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严格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资金报账制”的同时,构建以专业监理公司、质量监督人员全程跟踪监理监督,以县人大与政协、纪检监察、网络媒体等多方参与的社会监督,以受益乡村干部、农民代表参与的群众监督三大机制。通过全方位监督,努力做到工程建设公开、透明,受益群众认可、满意。

3.3 管护保障机制

为保障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成果持续发挥效益,我们构建了工程管护“三轮驱动”机制。小型工程结合产权制度改革,明确经营权,落实个体责任制管理;大中型工程按照区域分布,组建8个乡镇水管站、6个工程管理站及淤地坝管护站等管理机构,实行县局直属管理;同时,成立由水利、林业、环保、公安等部门组成的综合执法大队,进行综合行政执法,严查重处毁坏水土保持设施行为,全力保障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安全、健康、持续运行。

猜你喜欢
隰县淤地坝梨果
陕西榆林地区无定河流域淤地坝遥感解译
计算机视觉算法的图像处理技术研究
淤地坝坝系工程除险加固施工时序安排探讨
梨果飘香富农家——山西省积极发展梨产业扫描
隰县玉露香梨发出第一张全渠道授权证书
“隰县玉露香梨”品牌建设
梨果业劳动力现状与生产新模式探讨
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战略思考
坝系工程除险加固时防洪标准和洪水组合问题探讨
梨果采收后如何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