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数学课的导入

2018-01-31 11:58张昶德
考试周刊 2017年73期
关键词:导入方法小学数学课堂激发兴趣

摘 要: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精彩的导入可以在一节课的开始就将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调动起来,激发学习兴趣,为新课的讲授做好铺垫。如果课堂导入不恰当,学生只能跟着老师边走边学,不能把握重点和难点。因此,在小学数学课上,导入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方法;激发兴趣

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个小学数学课的导入方法:

一、 由生活事例导入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学生在生活中总会积累这样那样的问题,使他们迷惑不解又有强烈的解答欲望,用这种问题作为课堂导入材料,一定会吸引学生眼球、调动他们求解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例如“余数”的教学中,我先拿了12个苹果,叫四个学生站在讲台上,又请上来一位学习较差的学生,让他把这些苹果分给四位同学,这个学生很顺利地就将苹果分下去了,每人三个,准确无误。我又让他把分下去的苹果收起来,放在讲桌上。我说:“某某同学分的很对,我决定奖励他一个苹果。”他拿着苹果高兴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紧接着,我又叫了一位学习稍微好点的同学让将剩下的苹果再次平均分给站在讲台上的四位同学,这下可把这位同学难住了,他怎么也分不对,我请其他同学帮忙,他们也不能说出好的分配方法,于是我在黑板上工整的写了两个大大的字:“余数”,自然而然的导入了新课,学生带着刚才分苹果时遇到的困难,很投入的进入新课学习中,这节课最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 通过类比导入新课

很多知识是与已有知识进行类比而产生的,小学数学中这类现象太多了,我们在教学时要抓住这些联系,让已有知识在新课学习中发挥积极作用,这样,学生既能学习从相互联系中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又能在比较中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有利于形成系统知识。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是小学数学课的一项重点,几乎贯穿整个小学数学知识体系,作为数学老师,一定要从他们的类比中找到联系,从而解决问题。

例如,“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先引导学生复习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再要求学生说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再要求学生说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强化面积计算中的转化法。然后让学生思考:能否像寻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一样,通过割补(或拼接)把三角形的面积转化为我们已经学过的几何图形的面积来计算?学生不难由推导方法的类比而获得公式。于是,我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教具,让学生通过割补法尝试解决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没多长时间,同学们都发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割补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底*高,那么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应该为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于是很自然的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样,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不但掌握了新知识,而且培养了他们从已知出发探求未知的做学问思想。

三、 总结、归纳,找出共性,导入新课

心算、速算在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中至关重要,是体现一个学生思维灵活性的重要途径,那么这些能力的培养就应该体现在小学数学课的教学中,进行日积月累的训练。

在导入新课时,通过一些个别现象,让学生去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总结出一般规律,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小学数学中的定律、法则、性质等规律的教学常常沿着这种思路来引入。

例如:“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我先在两块小黑板上分别出示了下面两组练习题,把全班同学分成甲乙两个比赛组,分别作第一、二组练习比赛。

第一组 第二组

(1)4*25+4*75 (1)4*(25+75)

(2)8*115+8*10 (2)8*(115+10)

(3)15*31+15*69 (3)15*(31+69)

当乙组获胜甲组不服时,师生讨论:第一组算式到底能否像第二组算式那样进行简算?当学生发现,每组的第(1)题、(2)题、(3)题结果分别相等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结果相同的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而提出:通过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这样学生发现了算式中的共同点,从而总结得出了乘法分配律。

四、 通过分类,导入新课

小学数学中有许多知识是以一组知识的形式出现的,并非单个出现,那么教学中就应该充分把握这些知识中的不同点,从而引入新知识的学习。这样引入背景突出,整体性强,学生思维连贯,认识自然。因而对所学的知识理解最深刻,知识结构最完整。

例如“偶数、奇数的概念”的教学中,我先在黑板上出示了4,12,26,58,72,94,118这样一组数,让学生用2去除这些数并找出共同点,学生很快得到了答案,即都能整除没有余数,紧接着我又在黑板上出示了7,15,29,43,55,77,91,131,让学生用2去除这些数并找出共同点,学生很快得到了答案,即都不能整除、有余数。

于是我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每一类中各数之间有什么共同点,不同类别中的数之间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中引出偶数、奇数概念。

五、 通过演示实验导入新课

实验直观性强,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这样学到的知识既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接受,又能激发学生通过动手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小学数学中有许多知识可以通过实验演示的方法获得,符合学生的认识心理特点以及情感需要,教学效果明显。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时,我拿着事先准备好的各种形状的实物,叫了几个学生分别拿着这几样教具,这几个学生对这几个教具进行了挤压、推拉等,别的同学在下边仔细观察,过了一会,我问学生:“你们发现有什么不同?”学生的回答各种各样,但总结起来不外乎是三角形不变形、稳定,其他的教具都不稳定,于是得出了三角形的稳定性。我又引导,三角形的稳定在生活中应用广泛,谁能举例,学生们积极回答,效果良好。

教无定法,新课的导入也没有固定的模式,数学教师要精心设计,灵活运用。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小学数学老师,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更新教育理念,在课堂导入中多下工夫,创新导入方法,让学生在积极愉快中进入新课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简介:

张昶德,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区北关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导入方法小学数学课堂激发兴趣
利用电子白板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应用分析
培育情感之花 铺就成功之路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