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下高中德育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2018-01-31 12:00钟伟香
新一代 2017年20期
关键词:德育方法德育教育

钟伟香

摘 要:学校德育教育具有价值教育的属性,其价值取向受社会变化而呈现出明显的波动性。近年来,新课程重新定义了不同课程的价值取向,高中的德育教育开始以高中生的日常生活为基础,在注重传统社会价值教育的同时,加强了生活教育、品德教育、科学教育等综合学科的教育,强化了对于个体的关注,德育教育的社会价值开始向个人价值转变。

关键词:德育教育;德育原则;德育方法

当下,我们处于一个全球化与多元化的时代。改革开放使我们的经济、制度及思想观念与世界接轨,并因此引起社会观念及行为习惯的大规模改变;经济快速发展引起思想观念的改革,价值标准及利益准则正在冲击中国传统的仁义道德思想;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网络成为新的信息传播与技术交流的平台,在为人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带来方便的同时,也致使各种不健康的、乃至反动的思想能够在网络中肆意的传播。在这个大时代背景下,使思想尚未成熟的高中生容易受到各种不正确观念的影响,不利于其道德观念的建立。学校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的实施主体之一,应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在综合分析当下高中生面对的问题与需求后,有针对性的开展适合学生需求的,以提高学生思想认知能力与道德评判标准为目的的德育教育。

一、新时代背景下,高中德育教育的转变。学校德育教育具有价值教育的属性,其价值取向受社会变化而呈现出明显的波动性。我国传统德育教育具有重视集体性社会性的特点,它“吞没个人,导致人们处世行事缺乏个性,不重自我,常常以他人的观念为观念。”建国后,因看重德育教育功能与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当今政府坚持发挥德育教育的社会价值,坚持德育教育为社会服务的功用。

改革开放后,我国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社会任务,德育教育的经济价值被挖掘,虽然德育教育的实践与研究仍以满足社会需要为主,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带来的物质生活满足后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加之西方多种思想观念,尤其是人文主义等重视个人价值,重视自由民主的观念的引进,传统的强调社会价值的高中德育观念受到怀疑,新的学校德育教育观念亟待形成。

近年来,新课程重新定义了不同课程的价值取向,高中的德育教育开始以高中生的日常生活为基础,在注重传统社会价值教育的同时,加强了生活教育、品德教育、科学教育等综合学科的教育,强化了对于个体的关注,德育教育的社会价值开始向个人价值转变。近年颁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建设的若干意见》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两份文件,对于德育教育的个体社会价值做了强调,并且对于德育目标、方法及内容都做了相应规定,成为现代德育教育价值取向的指导性文件。

二、新时代背景下,开展高中德育教育原则与方法

(一)坚持新时代背景下高中德育教育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教育的对人性特征要求教育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德育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具备培养人类思想素质与道德情操的特征,更要求在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首先,需要管理者认识到人本的重要性,根据事实需要调整德育方式与目标,保证德育过程中对于人的关注,对于人文精神的重视。其次,需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认识到人本精神的重要性,发挥自身的德育主导地位,教育过程中做到保证教育质量的同时,做到自身思想水平与文化修养的不断提高。最后,需要认识到人本原则高中生的重要性,坚持一切以学生为本,保证德育教育能够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满足学生思想发展的需要。

2.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中国教育的传统原则,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求根据不同学生的思想发展特点、个人能力、思维习惯等制定教学方法,保证教学方法能够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当前高中德育教育中,进行的是目标一致的教育,即在整体德育目标的指导下,各个年级德育课程实际并无太大差别。这种做法忽视了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思想特点与学习方式,没有充分考虑德育教育的阶段性差别,不利于高中生德育思想整体性的建立。

坚持因材施教原则,首先需要教育管理者充分了解不同年级高中生思想与接收能力的差别,结合心理学及教育学理论,有规划的制定德育目标。其次,因材施教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德育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各个班级学生的学习习惯为依据,保证教学方法的针对性与效率性。

(二)创新新时代背景下高中德育教育方法。德育教育,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在加强对于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及个人素质的同时,还需要教师掌握适当的德育教育方法。也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参与的自我德育教育,让学生在自主管理中潜移默化提升德育素养。

1.榜样示范。榜样示范及传统教育中所说的“以身作则”。德育教育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言行举止对于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正确认识并发挥这样的影响,往往具有意外的收获。

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首先需要教师具备优良的品行与素质。教师日常生活中的举止与习惯往往对于思想意识不够成熟的高中生具有引导性效果,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这要求教师做到高中生行为规范中对于学生的所有要求,且能够展现出人格魅力,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提高自身品德。其次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有利于德育教育的顺利进行。且高中生具有行事主观性强的特点,往往根据对于教师印象的好坏决定是否遵循其教诲,而非根据理性判断。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于教师的好感,增强对其行为的认可与学习。

2.学生自我德育教育法。自我到的教育法主要通过高中生进行自我道德教育,养成良好的品的习惯。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促进高中生的自我道德教育。

首先、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动机。动机是行为的内在动力,通过教师品行示范与课程教授,使高中生认识到自我教育与品德形成的重要关系,将客观的道德要求转换為学生主动的自我教育的精神需要,才能是学生自我的、积极的、主动的进行自我德育教育。

其次、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成立学生自主管理机制,让学生在参与学生德育管理中提高自我的德育素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自主管理中进行自我认识、自我监督、自我评价与调控,并使他们在活动中能够自觉有效的提升自我的德育素养,才能保证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性。endprint

猜你喜欢
德育方法德育教育
浅谈中学生德育教育
《论语》中的德育方法及其现代价值
提升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
互联网时代高中德育方法的变革
以德立身 以德施教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