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源于“对话”

2018-01-31 14:40陈碧芬��
考试周刊 2017年87期
关键词:平等对话培养能力对话

陈碧芬��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关键词:数学教学;自主探究;培养能力;平等对话

2016年11月16~18日,一场数学“盛典”——华东六省一市第十八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在南京市银城小学举行了。两天半的时间聆听了来自七个省、市的15节优质课及特级教师魏洁、张冬梅、张齐华三位老师引人入胜的现场同课异构,一睹大师风采。

一、 自主探究,美味对话

在“小数乘小数”的课堂教学中,张老师的教学环节设计独具匠心,层层递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空间和展示的平台,各环节“口感不同,尽是美味”。

(一) 自选习题,复习引入。片断(一):复习引入

师: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小数乘小数”。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小数乘法?

生:以前学过了小数乘整数。

师:写出6道小数乘整数算式,你想选哪两题进行复习最合适?

①1.6×24②9×4.7③4.2×32

④1.36×4⑤72×0.56⑥1.15×12

生:纷纷自主选择算式,并说理由。

师、生最后确定第①、⑥题,为什么选⑥题,你们会在下面的学习中找到感觉。

生:独立练习后进行展示。(略)

张老师开门见山引入课题,让学生在自主中选择算式,不但复习了旧知,为新、旧知识的联系与沟通作了巧妙的铺垫,“为什么选⑥题,你们会在下面的学习中找到感觉”,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学生兴趣,同时又为学习小数末尾有0的小数乘法打下伏笔。

(二) 自编例题,探究新知。片断(二):探究新知

师:两种方案,一是老师出三道题进行讨论,二是你们小组自己出三道题进行计算。

生(情绪高涨)要求自己小组出题。

师友情提醒:只編一个乘数是两位小数,并想一想,你们组为什么设计这三道题?

生:4人小组快速确定后记录算式。

生展示:组1

组23.25×4.89.13×1.189.99×0.23

组33.6×1.23.14×4.6 1.15×1.2

师:观察第一组的竖式,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要提醒大家?

生:第二题竖式中的数字没有对齐,小数乘法的竖式要从右边起把数字对齐。

师:引导学生确定第三组的三道题进行研究。

生:独立计算。

师友情提示:先写算式,再写竖式;计算过程中遇到困难,请教同学,再请教老师。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张老师让学生在这个环节中自编例题、自主探究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算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 联系实际,活用知识。片断(三):应用拓展:

师:生活中,我们要用到小数乘小数的知识吗?

生:经常用到。买菜、买肉、买房子……

师出示一组题:一种衬衫面料,每米售价8.6元,王阿姨打算买3.2米。

①王阿姨算出总价是23.4元,你觉得对吗?

②王阿姨的儿子结合图,列出了0.12+1.6+1.8+24=27.52,你能看懂吗?(图略)

③王阿姨想用计算器计算,可不知道哪个键坏了,她怎么也算不出结果。你知道是哪个键坏了吗?

“王阿姨买面料”问题题组的设计,不仅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渗透了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拓展了学生思维。

二、 培养能力,快乐对话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总目标中要求:学生能“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张老师以“小数乘小数”为载体,把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能力培养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在课堂学习中,使学生在“快乐对话”中培养能力。

在片断(二)中:学生自定3题小数乘法进行竖式计算并板书后,张老师以第①题为例,让学生当小老师,向板演的学生进行提问,培养他们提出问题的能力。

生问:乘数是一位数,为什么积却是两位小数?

生答:3.6×10就是36,1.2×10就是12,36×12=432,积就扩大了100倍,所以积要÷100,就是4.32。

仿照这题同学的问答,学生继续完成对②③题的讲评。

在片断(三)的教学中,张老师留足时间,让学生对“王阿姨算出总价是23.4元,你觉得对吗”从多角度进行分析解答,使学生在实践中感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生:王阿姨算的23.4元是错的。

生(1):我是这样想的,每米售价8.6元,只想8元;买了3.2米,只想3米,8×3=24(元),就已经比23.4元多了,所以王阿姨算错了。

生(2):每米售价8.6元,买3.2米,想3米,8.6×3=25.8,所以王阿姨算错了。

生(3):每米售价8.6元,想8元,买3.2米,3.2×8=25.6,所以王阿姨算错了。

生(4)我是用估算的方法判断出王阿姨算错了。8.6×3.2≈8.5×3=25.5

生(5)我是用今天学的方法列竖式计算后发现王阿姨算错了。

三、 适时点拨,“精彩对话”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教师教学应面向全体,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课上,张老师完美地演绎了教师主导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只在关键时、重点处适时点拨,对话精彩。

片断(一)中,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并展示评议后,张老师适时点拨,提出问题:第二个乘数末尾4乘第一个乘数1.6,为什么竖式写64?1.15×12竖式计算后,结果应是13.80,为什么写成13.8?通过对话,让学生进一步明晰了小数乘整数的算法、算理,为新课的探究打下坚实基础。

片断(二)中,学生猜错环节。

生猜:2.14×4.6积的小数点位置错了。

师问:为什么小数点位置会错?

生:2.14是两位小数,4.6是一位小数,把它们看成214×46后乘得的积要缩小1000倍,积应该是3位小数。

重点处张老师适时提问点拨,通过与学生的对话解读,同学们理解并掌握了积要为什么要点上小数点,积应该是几位小数。

张老师的课简朴、大气,对话课堂是本节课的精髓。精彩源于“对话”!

作者简介:陈碧芬,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教师进修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平等对话培养能力对话
小学语文趣味教学构思
对九年级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实践与探索
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实现师生的和谐互动
浅谈对讨论式教学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