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新疆民语广播电视与少数民族文化现代转型

2018-01-31 15:01肖军
新西部 2018年1期
关键词:广播广播电视少数民族

肖军

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广播与电视逐渐走进了新疆各民族群众的日常生活。随着少数民族语言、即民语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少数民族受众的信息、娱乐、文化需求在不断得到满足,但来自全国同行的竞争等新的问题也随着产生。因此,民语广播电视需要进一步明确定位,寻求发展空间。节目需要做精做好,而非做大做强。要加大人力财力投入,提升自身的吸引力。要加大民语节目服务于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力度,更好地满足少数民族受众的信息、娱乐、学习等需求,在民族文化现代转型中有所作为。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急剧变化的转型中,传统文化正向现代文化转型。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虽然整体上发展滞后,但少数民族文化也跟随着历史的潮流正处于现代转型过程之中,尤其是第二次中央援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之后,现代文化引领新疆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呼声高涨。在此发展转型过程中,广播、电视等现代传媒提供了信息化、全球化的语境,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新疆民语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现状

1、广播电台与电视台初创后发展快速

新疆的广播业初创于新中国建国前夕。1949年5月2日,在迪化(今乌鲁木齐)创办了新疆第一家无线广播电台,该电台使用一个频率交错播出汉语和维吾尔语节目,全天播音三个小时。1956年1月1日,新疆省人民广播电台更名为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后来陆续增加了哈萨克语、蒙古语和柯尔克孜语广播,成为全国开办语种最多的省级广播电台之一。[1]

电视在新疆的出现晚于广播。新疆电视台于1970年10月1日开播,标志着新疆的电视业的发端。1986年7月1日,租用邮电部米泉地球站,使汉语、维吾尔语节目正式上星传输。1993年8月1日,新疆电视台租用中星五号转发器,增加哈萨克语节目,并上星播出。1997年8月28日,新疆电视台把卫星频道一分为三,实现汉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节目可以各自在一个频道内播出。2004年10月,新疆电视台柯尔克孜语电视节目开播。[2]

“西新工程”的实施为新疆广播电视事业的硬件建设提供了保障。截至2016年,新疆有广播电台6座,中短波发射台及转播台66座,调频发射台及转播台699座,采用5种语言播出,开办公共广播节目164套。有电视台8座,有地市级广播电视台8座,县级广播电视台80座,电视发射台及转播台560座。采用6种语言播出,开办公共电视节目216套。[3]

2、汉语和民语广播电视节目内容与形式得到发展

随着广播电视台的发展,出现了一批广大受众喜欢的广播电视节目。根据宣传工作的需要,新疆各广播电视台坚持新闻立台,对新闻节目非常重视,形成了区域内较有影响的新闻栏目。少数民族语言(简称民语)广播电视的新闻节目主要以编译中央台和新疆地方台汉语新闻类和专栏节目为主导,这类新闻节目成为民族受众了解新闻的主要渠道。

在播出汉语影视剧、广播剧的同时,为满足少数民族受众需求,开展影视剧、广播剧的译制业务。译制任务由新疆14个民语译制机构承担,分别进行维吾尔、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等四种少数民族语言的广播影视译制工作。每年都有大量的新闻节目、电视连续剧、电影被翻译为民语版,满足少数民族受众的需求。

各电台和电视台为了丰富节目内容,服务和吸引更多受众,结合本地区实际,开办了一定数量的自办节目。其中民族特色浓郁的综艺节目、生活服务节目、纪实类节目受到受众欢迎。

3、广播电视走进各族群众家庭

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广播与电视逐渐走进了新疆各民族群众的日常生活。根据《新疆统计年鉴2015》,2014年新疆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96.48%,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6.94%。根据笔者针对乌鲁木齐、喀什、和田、阿克苏及伊犁所做的调查统计(问卷20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57份,误差率小于5%,置信区间为95%),广播电视在新疆受众群体比较广泛,32.41%的受众家庭拥有收音机,其中23%的家庭每周会收听5次以上;90.96%的受众家庭拥有电视机,其中82%的家庭每周会收看5次以上。

在调查中发现,受众存在显著的城乡、年龄差别。城市受众,居民聚居,受教育程度总体较高,可接触媒介丰富,可以选择的节目较多,收看民语广播电视的受众集中在家庭妇女、年纪较大的受众。乡村受众,居民分散,受教育程度总体偏低,可接触媒介较少,可选择的节目内容较少,收看民语广播电视者较多。

民语广播电视对少数民族现代文化转型的影响

“文化即人化”,[4]现代文化实质上是人的现代化,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组成部分,要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人的观念变革是关键,交往交融是有效方法。[5]“现代文化建构的重要特征就是借助于媒体呈现,在文化主体内、文化主体与文化他者之间产生互动,在这种互动中形成文化认同与文化区隔。”[6]作为社会影响力很强的现代传媒,广播电视具有极强的辐射性和影响力,具有传播现代文化的强大推动力。传媒的文化表现与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少数民族文化转型的未来走向。

1、民语广播电视经过长期发展,逐渐成为少数民族现代文化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

由于新疆地广人稀,人口分布在相距較远的城镇和绿洲,报业和互联网的发展受到较大的制约,广播电视日渐被少数民族受众群体所采纳,它以视听技术的优势走进受众的日常生活,并逐渐普及,新闻、娱乐、广告等信息通过无线和有线的广电技术散布到新疆各地,甚至边远的农牧村落。加之国家的重视,实施了“西新工程”和“村村通”广播电视覆盖工程,使新疆广播电视覆盖率和民族语言节目时间相应增加。广电传媒的现代信息传递方式较好地解决了时空的限制,较好地满足了当地受众获取信息的需求。看电视和听广播成为少数民族群众日常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成为一种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的主流的现代文化式样。

2、广播电视传媒介入少数民族地区,提供了信息化、全球化的语境,打破了传统封闭的社会endprint

引进了外来文化,使文化、思想多元化,也使传统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受到冲击。广播电视成为受众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使信息传递方式多元化,使信息传递结构扁平化,这种撒播的方式使得传统的意见领袖作用降低。媒介提供的多元信息,或多或少会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思想观念。在调查中发现,少数民族青年女性受众对韩剧所呈现的婚姻观念有共鸣,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向往;而少数民族青年男性受众对喜闻乐见的中国武侠片有一定程度的观看和了解,但由于译制的武侠片不足,他们对武侠文化和侠义精神了解甚少。可见,广播电视传播成为受众了解外部世界的重要工具,会促进或限制到他们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和理解,媒介信息所蕴含的文化观念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少数民族受众的传统观念。

3、作为跨文化传播工具的广播电视,同样带来了多元文化的冲突

主流的声音呼吁合理利用传媒技术,服务于新疆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于民族文化传播,促进少数民族现代文化健康发展。少数民族精英知识分子理性看待广播电视等现代传媒所带来的对传统文化的破坏性,呼吁要保护少数民族传统非物质文化。“维吾尔族聚居地区不管是生态环境、生产方式、经济形态还是社会环境,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尤其是随着广播、电视、电影、电讯、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的维吾尔族受到的冲击是很大的”,[7]其实在新疆这种现代性的冲击是普遍存在的。少数民族广传媒电工作者开始用现代传媒技术来表现民族文化,创作流行音乐和影视剧,用音频、视频的格式把音乐、舞蹈等艺术传播出去,保存下来,如今人们可以在家利用电视欣赏“十二木卡姆”等民间艺术,享受现代传媒带来的便捷,换言之广播电视对民族文化的传承起到了促进作用。

民语广播电视发展问题与展望

1、民语广播电视在少数民族受众与外部世界之间架起了桥梁,但受到全国媒体竞争的严峻挑战,因此其定位需要进一步明确

随着民语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少数民族受众的信息、娱乐、文化需求在不断得到满足,但新的问题也随着产生。民语电台和电视频道由于节目的语言限制,其受众主要是由少数民族群体组成;译制过程导致播出时间滞后;有线电视与卫星电视的推广与普及导致可选择节目大增。随着受众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语言障碍逐渐减少,民语广播电视特定的少数民族受众群体开始分化,一部分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受众转而收看汉语节目,尤其是收看央视和省级卫视的流行节目;同时新媒体的发展使得一部分年轻受众选择不收看广播电视节目,利用互联网和手机作为替代品。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还使得人们投身经济活动的时间逐渐增加,减少了接触媒介的时间。可见,民语广播电视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定位,寻求发展空间,服务好少数民族受众群体,服务于地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民语广播电视节目需要做精做好,而非做大做强。

2、广播电视业是党的新闻宣传事业,也是媒介经济产业,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

新疆的媒介承载着重要的宣传任务,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确保意识形态领域安全,与“三股势力”作斗争,还要丰富人民群众日常文化生活,使得广播电视的发展主要依靠国家投资,媒介产业化发展水平偏低。而广播电视的公信力、引导力,得益于广播电视影响力的提高,广电媒体产业的发展是基础。

民语广播电视节目主要还是依靠译制,原创节目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主要原因是受到资金与人才的限制。资金的投入依赖国家投入与产业发展,而人才的培养周期较长,流失较快。由于初入媒体的人员工资待遇普遍低于公務员、教师、宣传干事等公职人员,新疆高校新闻专业大学毕业生进入媒体的比例较低,以笔者所在的塔里木大学为例,广播电视学本科毕业生对口进入媒体工作的学生不足10%。由于待遇的原因,学生对进入新闻媒体工作兴趣不大,更愿意考取特岗教师、或进入公务员队伍。总之,电台与电视台的发展,还需要加大自身的吸引力,吸引优秀人才投身广电事业。

3、继续发挥广电在民族文化现代转型中的推动作用

民语广播电视的继续发展虽是历史的必然,更需借力新疆作为“一带一路”核心区而带来的社会发展与进步。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媒介的发展仍是一个叠加的过程,民语广播电视作为现代传媒不可能完全被新媒体所取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是竞争和互补的关系,受众会根据自身的主观意愿或客观条件选择适当的媒体,因而媒介市场会进一步细分。民语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是要发挥其语言与地域的优势,服务于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满足少数民族受众的信息、娱乐、学习等需求,在民族文化现代转型中有所作为。

总之,新疆民语广播电视作为新疆广电事业的组成部分,在确保边疆文化安全、实现少数民族文化现代转型、促进民族融合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提高广播电视的影响力,增强媒介的传播效果,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库尔班江·尤努斯.新疆广播电视:成就、瓶颈与发展对策分析,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M].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7:80-88.

[2]帕哈尔丁.新疆新闻媒介发展简史[J].当代传播,2003.4,30-31.

[3]新疆统计年鉴2016[Z].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http://www.xjtj.gov.cn/.

[4]孙美堂,杜中臣.文化即“人化”——文化概念的一种诠释及其意义[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6.

[5]牛汝极.试论“现代文化”的理论与实践[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6]庄晓东等.网络传播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现代建构[M].科学出版社,2010.122.

[7]马合木提·阿不都外力.现代化进程中维吾尔族文化转型刍议[J].新疆社会科学,2006.6.

作者简介

肖 军 就职于新疆塔里木大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广播广播电视少数民族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服装
周二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周二广播电视
周四广播电视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