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思维”在阅读和写作中的运用

2018-01-31 09:02林德荣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34期
关键词:祥林嫂因果关系内心

林德荣

摘 要 写作,是认知事物的一种精神活动。从写作的认知目的来看,写作所探讨的问题也是事物之间的因果事理。因而,写作所运用的最基本的思维也是因果思维。因为写作如此,以写作结果为研究对象的阅读,也就自然遵循与写作相同的基本思维——因果思维。

关键词 因果思维 阅读和写作

中图分类号:G423.04 文献标识码:A

事物之间最普遍的联系是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最普遍的事理,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分析也就是认知事物的最基本、最普遍的思维活动。“凡事总要问个为什么”就是这个道理。我们把这种分析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思维活动称为因果思维。

事物是多种多样的,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也就有不同的内涵。因而,人们对事物之间的因果认知意义就有不同。表现在写作目的上,对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的认知包含几种不同的类型:事物发生发展的前后因果关系;事物发生联系的主客因果关系;认知事物的结论与依据的推论因果关系等。事物之间的这些因果联系,虽然思维的起点和终点不同,但思维的方向都是因果思维。

写作的基本任务,就是运用因果思维,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表达对事物的认知目的。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认知事物的因果思维,就能明确写作思路,把握各种文体的写作规律,顺理成文,提高写作能力。

以写作结果为研究对象的阅读活动,就是循着作者的写作思维,解读作者的写作目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因果思维,就抓住了作者的写作思路,解读文章的主旨,进而领会表达技巧,从而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质量和效率。

1“前因后果”思维在记叙事件中的运用

记叙事件是对事物发生发展规律的认知。记叙事件的目的,就是在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表达出“什么原因产生什么结果”以及“怎样发展变化”的因果事理认识。写作时,作者往往抓住事件的结果,去分析事件的原因,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把事件发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表达出来。因而原因与结果是构写事件的决定要素,记叙内容的顺序、取舍、详略,都由表达事件的前因后果这一需要而决定。

例如《祝福》一文,作者记叙了祥林嫂半生的生活经历(经历是多个事件的组合)。作者记叙祥林嫂这段经历的目的,是要表达社会环境与人物的生活、命运的因果关系。因而,作者运用了“前因后果”的表达思维,抓住了祥林嫂“寂然死去”这一结果,再去倒叙祥林嫂从“初到鲁镇”到“寂然死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揭示了祥林嫂“寂然死去”的社会原因。

阅读中,顺着作者的这一因果思维去解读全文。抓住“祥林嫂寂然死去”这一结果,用“祥林嫂为什么会寂然死去?”这一因果思维追溯祥林嫂死去的原因,就能解读到鲁四老爷、婆婆、堂伯以及柳妈等人的所作所为,都是一步步置祥林嫂于死地的原因,这就读清了全文的内容結构,理清了记叙的脉络,明确了解读主旨的方向。

因而,阅读记叙事件的文章时,指导学生运用因果思维,抓住事件的结果,去分析事件的前因,理清事件经过,就能理清文章的内容、结构、主旨。

记叙事件的作文,无论是写一件事,还是写一段经历,都要运用这种因果思维。指导学生写作时,把这种写作思维的运用简明扼要起来,就是:抓住结果,写清原因。(结果与原因之间的关系写清了,事件的过程也就自然写清了。)

2“内因外果”思维在表现人物中的运用

表达对人物的认识,是写作的又一个目的。在写作认识活动中,人由“内”和“外”两个相反相成的因素构成。“内”,指人物的内心情感;“外”,指人物的外在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与外在表现是内因与外果的因果关系,内心情感决定外在表现。写人的基本思维,就是运用人物“内”“外”两个因素相生相成这一因果事理,通过人物的外在表现这一个“果”来表达对人物的内心之“因”的认识。

在阅读中,指导学生运用“内因外果”的思维解读文章,抓住人物表现之果,解读运用人物内心之因,或抓住人物内心之因,解读人物表现之果,就能把握文章内容和写作目的,从而把握作者对人物的认识。

例如《装在套子里的人》,对别里科夫穿雨衣、带雨伞、穿棉大衣等外在表现,用他 “为什么这样”的“内因外果”思维进行分析,就能分析出他害怕现实生活中的新事物这一内心之因。

指导学生在记叙文中写人,把因果思维的运用概括为:抓住内心之因,写出表现之果。

需要指出的是,在记叙类文章中,事件和人物总是结合在一起。事中写人,因人写事,叙事思维和写人思维结合在一起使用,要具体分析。如在《祝福》中,鲁四老爷等迫害祥林嫂致死,这是事件前因后果;鲁四老爷等因思想迷信而迫害祥林嫂,这是人物的内因外果;而鲁四老爷等内心迷信、落后,又是因为社会这个外因而产生的人物内心的结果。这些因果环环相生,昭示了作者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社会,揭示出封建礼教的本质。

3“外因内果或内因外果”思维在抒情散文中的运用

抒情散文的材料比较繁杂,思维的运用往往就比较活,而且所表达的情感往往比较隐讳,这就给散文的阅读和写作带来很大困难。但运用因果思维来指导读写,就会比较简明了。

抒情散文是借助于客观事物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文体。人的内心情感与外在的客观事物是相生相成的因果关系。从实际来看,人物的情感与外在客观事物的因果关系无非有两种:情因事(物)生和事(物)因情显。情因事(物)生,是人因外在事物而产生某种情感,事物是因,情感是果;事(物)因情显,是对外在事物因人物内心情感而产生某种主观性形象,情感是因,事物是果。两种关系归结起来都是因果思维。运用因果思维解读,就能够把繁杂的材料与主旨统一起来,把隐讳的主旨显露出来。

《我的空中楼阁》就是一种“事(物)因情显”的表达思维。作者用辐射的笔法、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楼阁独立、宁静的特点,写作的意图是什么?缺乏思维方向,不仅描写的内容难以组织,写作的意图更难以明确。但运用“事(物)因情显”的思维来阅读,材料与主旨就明了:小屋的特点(果)就是作者的内心情志(因)的显现,小屋独立、宁静的特点,就是作者追求独立、宁静的生活情志的反映。

指导用因果思维写作抒情散文,根据人物内心情感与外在客观事物的两种不同的因果关系,把写作思维概括成两种:一是抓住内心之因,写出外物特性之果;二是写清外物之因,写明情感之果。

4“依据与结论”推论思维在论说文的运用

论说文的特点是材料多而杂,行文思路抽象,结构变化多端。这些特点往往使学生难于理清表达材料之间的关系以及材料与主旨之间的关系。其实,依据因果事理来认识论说文,材料与主旨之间的关系是非常明确的,这就是:对一个事物作出的认知结论是推论之“果”,而作出这个认知结论的依据是推论之“因”。论说文的写作,就是写清认知的依据这个“因”,来推论认知结论这个“果”。论说文的读写思维依然是因果思维。因而,论说文中,再多再杂的材料,都是用来推论认识结论的依据,在思维上是“因”;不管采用什么思路,结构如何变化,都是为推论认识结论这个“果”。阅读中抓住认识结论这个“果”,用一个“为什么说”的因果思维来解读推论依据与认识结论,就能理清材料与主旨之间的关系,行文思路结构安排的合理性。

《剃光头发微》一文可谓繁杂难理了。作者纵横捭阖,古今中外,信手拈来,时叙时议,时大时小,时放时收,初读真让人摸不着头脑。但如果抓住论说文的材料与认知的因果关系来读,文章的材料、思路结构、写作目的就明了了:作者古今中外大谈剃头,目的都是以这些事实为依据,推论出理发工人“权在他手里就要耍”的认识结论。

依据是因,认识是果,这一因果思维运用于论说文的写作中,就形成议论文和论说散文的写作思维,分别是:提出认识(果),写清依据(因);分析事物(因),写出认识(果)。

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中学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思维,是能力的核心要素,因果思维是阅读和写作的基本思维。运用因果思维指导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是培养读写能力的有效途径。endprint

猜你喜欢
祥林嫂因果关系内心
基于祥林嫂称谓感知其人物形象
内心有光,便无惧黑暗
玩忽职守型渎职罪中严重不负责任与重大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
原来占据你内心的不是我
帮助犯因果关系刍议
祥林嫂与二姑姑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