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

2018-01-31 09:12郭少欢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34期
关键词:变废为宝源泉

郭少欢

摘 要 学生不但在作业上出错,也会在我们的课堂上出错。富兰克林有句名言:“宝贝放错了地方便成了废物。”反之,“废物放对了地方就会变成宝贝 ”。只要我们善于利用学生在课堂上的有效错误,就会变废为宝,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 变废为宝 源泉 因错而亮 成功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教育专家早就指出:“课堂上的错误是教学中的巨大财富。”学生在课堂上“不小心”说错的话,或者是“不小心”做错的题,只要我们能引导学生挖掘错误的原因,再加以剖析,或许能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同时,也会让学生在认识错误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1错误能成为课堂教学的源泉

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一文中提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注意力、合作能力、发表的意见和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资源。”善待学生的错误,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那么,我們的课堂将成为快乐学习的大本营。

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尝试的过程,有成功的喜悦,也有错误的迷茫,学生正是在不断的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获得知识,领悟学习方法。如在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学生在学习“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基础上,有一部分学生认为“个位上是3、6、9的数都能被3整除。” 但有一小部分的同学马上会说:“不是,13就不是3的倍数。” “33、66、99就是3的倍数。”同学们各执一词。这时,我把赞成和反对的同学分为两组,让他们验证自己的想法。学生从大量的例子中验证:如果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这个结论是不完全正确的,从而说明这一结论不是普遍存在的。但从小量的例子,如“33、36、39、66……”等数中,他们又发现这些数的个位、十位都是3的倍数。此时,教师再提出“21、18”是3的倍数吗?这些数又有什么特征呢?课堂讨论更加热烈了。学生就是在这种“错误”下开始了新知识的探讨,我们的课堂也“活”起来了。

2错误能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

2.1巧用错误资源,营造探究氛围

教学的艺术不只是简单的传授知识,更着重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参观苗圃》这一课时,根据除法算式600€?9,我设计了一道练习题:园艺师要用600盆花布置广场,每个图案用29盆花,可以组成几个图案?还剩下多少盆花?我先让学生根据应用题题意列出算式。学生基本都能列出算式:600€?9= ,并说出其中的理由,然后要求学生算出结果,教师巡视观察、指导。“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结果是多少?”学生甲:“我算出20个图案,余下2盆。”学生乙:“我是直接用竖式进行计算的,结果是20个图案,余下20盆。”到底哪个答案是正确的呢? 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班里的同学开始争辩。于是,我让学生自己动手验算,亲身体验两种结果。同时,我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余数是20,而不是2呢?从而加深了对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2.2诱导学生犯错,引发探究欲望

杜威曾说过:“失败是有教导性的,真正懂得思考的人,从失败和成功中学得一样多。”课堂上教师有意“出错”能有效调节教学氛围,让平淡无奇的课堂变得更具魅力。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课时,我在概括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 €?高”后,出示了如图:

很多同学都列出5 €?3 = 15(平方厘米)这算式,我也顺应着把算式写在黑板上。突然,一个同学说:“老师,这题不能算。”“为什么?”同学们都看着他。“因为以3厘米为高的底不是5厘米,它们不对应。”“噢,是呀是呀!”同学们一下子就明白了:三角形的面积=底€赘還?,但底和高一定要对应。对于三角形的面积计算,这是一个很重要思考过程,同样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赘撸缀透咭惨蠖杂Γ饩褪侵兜那ㄒ疲谘幕逗羯兴忱瓿伞?

设置“陷阱”,诱导学生“犯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在“错”的过程中领悟“对”的方法,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加明确。

3错误能为课堂教学注入动力

英国心理学家贝恩里奇曾经说过:“错误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因此,教师要创造一个允许学生犯错的平台,让他们可以大胆的暴露自己的想法,进而才有创新的思维闪现,我们的课堂才会有动力。

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合格率》时,出现这样一道题目:绿色小队参加植树活动,共植树400棵,有10棵没有成活,这批树的成活率是多少?首先,我让同学们独立完成,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有部分的同学直接用10€?00=0.025=2.5%,这显然是错误的,但这错误中又隐含着另一个内容“不成活率”,而且只要增加一步计算,也可以计算正确的答案。

4错误能成为学生在课堂中体验成功的途径

”在日常的教学中,许多教师对学生总是不放心,一直手把手、苦口婆心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提醒学生这里要注意,那里要细心,总害怕学生出错。其实,学生在感受了错误之后再去体验成功,就会进入“恍然大悟”的境界。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时,涉及求半圆的周长与周长的一半的计算,一个一面靠墙,另一面用篱笆围成的半圆形养鸡场,这个半圆的直径是6米,问题(1)篱笆长多少米?(2)小鸡绕着里面走一圈,走过的路程长多少米?这是学生难以区分的内容,我放手让学生独立计算,结果混淆的学生有很多,主要的算式有3.14€? 、3.14€祝?€?)、3.14€? + 6、3.14€祝?€?)+ 6,我让学生根据这四道算式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他们会发现求圆的周长和圆周长的一半的关键是一条直径,发现求篱笆的长度时,“靠墙”就不用算直径的长度,而算小鸡的路程时,就要把围墙的长度也算出来。学生就是在不断的讨论,交流中获得知识,提高学习能力,体验学习的成功感。

变废为宝,因错而美,只要我们多一份耐心,细心聆听学生的每一句话,把握好每一个“小错误”,我们的课堂也会因错而活,因错而亮,因错而出彩。

参考文献

[1] 肖川.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1.endprint

猜你喜欢
变废为宝源泉
我的快乐源泉——书
“变废为宝”
差错引领,变废为宝
变废为宝,创新教学
发明并不难生活是源泉
激活写作的源泉
大地的源泉
动力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