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

2018-01-31 04:33覃业彦易继刚唐志军
湖南教育·C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石门县贫困学生贫困生

覃业彦+易继刚+唐志军

“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早在2015年,刚履新石门县县委书记的谭本仲就在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向全县人民庄严承诺。

实现教育扶贫全覆盖

近3年来,石门县为了落实国家“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战略,立下愚公移山志,以“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这一庄严承诺作为教育扶贫的目标,多措并举,创新方式,合力实干,基本实现了教育扶贫全覆盖。

扶贫先识贫。为了做到精准扶贫,石门县教育局和县扶贫办组织乡镇政府、街道办进行了逐户上门“地毯式”的摸底排查。据统计,全县现有各类贫困生1096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生10157人。

石门县按照“应助尽助、应贷尽贷”的原则,打出“奖、贷、助、补、免”政策资助“组合拳”,全面落实各项学生资助政策。2017年,全县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经费1617.8万元,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金2242.2万元,幼儿资助金232.3万元,中职助学金384.4万元,普高助学金572.7万元,建档立卡普高学生免学杂费和教科书费183.8万元,中职学生免学费662.4万元,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177.19万元。

同年,全县整合教育基金、保育保教费、高中学杂费共计130余万元,将贫困幼儿和高中生的资助面提高5%;在全面摸底排查的基础上,对未能享受到国家政策资助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2800人,由县教育基金“兜底”扶助;为义务教育5317名建档立卡学生免费发放教辅资料,为义务教育3366名建档立卡学生每周补助交通费;对在县外就读的学前和义务教育阶段近820名贫困学生,教育扶贫分指挥部组织各乡镇给学生就读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去函争取发放补助。近3年来,常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石门县县委书记谭本仲指挥调度和募集教育基金,内引外联,发动企业、团体、基金会和爱心人士资助贫困学生,募集资金逾5500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1265人次,援建薄弱学校1563.8万元。

促进城乡教育均衡發展

“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石。”石门县县委副书记、县长郭碧勋在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县动员大会上如是说。

为了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石门县统筹资金,大刀阔斧启动标准化学校建设、薄弱学校改造、城区学校扩容提质等项目。由香港言爱基金捐赠1000万元、省政府配套1000万元、县政府投资1亿元新建的思源实验学校,可容纳2800余名学生,大大缓解了进城务工子女就学的压力。总投资5.5亿元的湘北职专易址新建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2018年春季可投入使用。

2014年以来,石门县累计投入资金3.2亿元,完成学校建设项目125个,维修改造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88所,让91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实现“三有”目标,山区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7年10月,石门县迎接全省“两项督导评估”考核位居常德市第一,并顺利通过了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评估认定。改善办学条件成为石门县教育精准扶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大亮点。

教育精准扶贫,教育信息化大有可为。近几年来,石门县加快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仅2017年就筹资5000万元。截至目前,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接入教育城域网,完小以上学校全部配备了标准电脑教室,建成录播教育互动教室31间,35所学校建起了学校网站,8所学校加入“1+N”网络联校,实现教学点数字教学资源全覆盖。山区教学点也享受到了全新的优质教育资源。

教师是教育扶贫的先行者。石门县以“两创新、一保障”来引进和留住教师。通过“全日制普通高校师范类二本及以上应届毕业生直签、特岗教师入职即入编”的创新政策引进优秀人才,仅2017年就新聘教师300人。义务教育阶段新聘教师全部到山区学校任教,缓解了农村学校师资结构性矛盾。创新城乡学校均衡发展人才交流机制,2016年来,全县选派300余名城区优秀教师到山区薄弱学校支教、走教,交流校长112名、教师398名。近两年,全县投入资金1.4亿元,建设公租房、周转房1868套,让山区教师“安居乐教”;发放乡镇教师工作补贴、武陵山片区教育人才津贴共5306万元;开展县域内义务教育教师均衡配置工作,优质示范学校对口扶持薄弱学校,城镇学校对口扶持农村学校,建立了石门县第三中学和三圣乡中心学校、磨市镇中心学校两所农村中学结盟的“石门三中联盟”等8个学校联盟。

创造山区教育的奇迹

教育扶贫带来的景象是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据石门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廖琪宁介绍,2014年以来,全县中小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共获国家级奖375人次、省级奖500人次、市级奖1537人次;初中毕业会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评估均位居常德市第一方阵;高考成绩持续保持全市领先水平。2017年,全县高考上线率达99.89%,超全省14.25个百分点,本科一批上线率达26.44%,超全省14个百分点,9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2011年以来,全县共有63名学生考入北大、清华,创造了山区教育的奇迹。

“奇迹”还体现在职业教育上。近年来,石门县教育系统“对口扶贫”真抓实干。以职业培训为重点,夯实“一个平台”,实现“四个对接”。以湘北职专为平台,大力发展职教事业。“与贫困学生对接”,开通职业教育“直通车”,2015年以来,2432名贫困初中毕业生直接进入职校就读;“与贫困劳动力对接”,利用湘北职专的优质资源,与县人社局、县扶贫办等部门联合开展贫困劳动力职业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近3年培训技能型人才3700多人;“与学校后勤岗位对接”,各级各类学校优先为贫困生家庭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与扶贫点村对接”,全县国家工作人员全员“一对一”结对帮扶贫困生……

如今的石门县,一所所山区村小焕然一新,一座座漂亮的教学楼拔地而起,一项项改扩建工程先后竣工,一个个贫困学子在学堂快乐学习……石门县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的庄严承诺。endprint

猜你喜欢
石门县贫困学生贫困生
贫困生的隐私与尊严亦当细心呵护
湖南农村商业银行金融精准扶贫研究
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
石门茶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陕西全省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
南明区离休干部党支部慰问嘉润学校贫困学生
大学用话费查“装穷”贫困生月超150元取消资格
澳门爱心人士吴少芬、释会明等赴兴仁县看望贫困学生
莫与贫困生“抢饭吃”
对山区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