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rnstein编码理论下的语言使用和阶级认同

2018-02-01 14:54张鹏飞
时代农机 2018年9期
关键词:语码变体阶级

张鹏飞

(辽宁大学,辽宁 沈阳 110136)

语言学家认为,所有的语言均无优劣之分,并且所有的语言及其变体都能够满足人们交际的需要。一种标准变体(standard variety)之所以“优于”其他变体在于其社会意义上,它能够满足人们更广范围交际的需求,给人们更多的机会。尽管已经形成共识,但不同语言的使用仍然标记着不同的社会地位。而且这种偏见一直存在,成为不同语言群体交际的障碍。

1 Bernstein的语码研究

英国著名社会学家Bernstein对于儿童如何确定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的身份及其反应十分感兴趣,尤其注重语言在儿童身份构建过程中的作用。受到Whorf假说的影响,他认为,语言与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方面,语言影响着文化;另一方面,文化同样影响着语言。一个成长在特定语言及文化背景下的孩子会习得这种语言及文化并将其传递给下一代。此外,Bernstein认为,个体在交际的过程中也在确立着自己的身份。由于交际过程的不同,个体的身份在社会中也是不同的。

关于语言的使用,Bernstein认为有两种不同的变体存在于社会交际中:一种是复杂语码(elaborated code),或者叫做正式语码(formal code);另一种是限定语码(restricted code),或者叫做公共语码(public code)。这两种不同的语码有着不同的交际功能,甚至身份建构功能。Bernstein在其《阶级、法规和控制》(1971)中说:口语形式在学习过程中倡导、概括和加强与环境的特殊关系,从而为个人创造特殊的意义形式。也就是说,在特定的社会阶层中,语言的使用方式会影响人们对他们所说的事情赋予意义和意义的方式。因此,Bernstein将其概括为:一个人使用的语码象征着他们的社会身份。

2 语言使用与身份的构建

在Bernstein的研究中发现,由于两种语码的不平衡分布,所导致的一个严重后果就是来自于下层阶级的孩子进入学校后会自然而然地发现自己处于一种劣势地位,因为在学校中大多数语言材料都是由复杂语码所构成的,自身的有限性导致他们不能够融入这个环境中,地位劣势也就由此产生了。

对于语言与身份的认同主要体现在Henderson和Cook的研究上。Henderson(1972)研究了100个母亲对孩子所使用的语言。这些母亲被分为两组,一组属于中产阶级,而另一组属于工人阶级。研究发现,中产阶级的母亲更偏于使用抽象的概念和建议性的信息来回答孩子的问题,并且在他们的语言中会传达道德观念以及个人情感。因而Henderson的研究证明了Bernstein的观点,社会阶层的语言使用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并且这种差异会时代相传。

Cook(1971)在其研究中发现,下层阶级的母亲会更多地用命令式的语言,而与之相反,中产阶级的母亲则是给孩子指明可能性的结果,尤其是这些结果对于母亲本人情感的影响,例如,“你打碎的杯子,所以我很生气”,从而使孩子明白自己行为的后果。而工人阶级的母亲则凭借着地位的权势去命令孩子做某些事,或者不做某些事,例如“我是你的妈妈,我告诉你现在应该这么做”等等。

3 结语

语言无优劣之分,变体同样无优劣之分。人为的社会标记使得语言带上了阶级的烙印,而使用语言的人也成为了语言标记的阶级本身。Bernstein的研究阐述了语言标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而作为民主平等社会中的文明符号,语言所标记的社会地位应被忽略,而语言本身的价值则是语言学家,社会学家以及人类学家所研究的关键所在。

猜你喜欢
语码变体阶级
马克思恩格斯的“中间阶级”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基于DDPG算法的变体飞行器自主变形决策
语码转换探究——以情景喜剧《爱情公寓》为例
“偏离”与“回归”:京郊土改中的路径依赖与阶级划分(1949—1950)
非仿射参数依赖LPV模型的变体飞行器H∞控制
《庄子》成语的隐喻转喻特点及其变体的认知构式研究
耀变体喷流高能电子谱的形成机制
报章语码转换与城市休闲文化——以杭州为例
大学生口语语码转换句法形态研究——以维汉语码转换为例
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 促进阶级阶层关系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