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的叩问

2018-02-01 14:13马军
齐鲁周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敦煌文化

马军

2017年8月,著名画家吴泽浩先生由兰州至敦煌采风写生,记述国家“一带一路”,向党的十九大献礼。

巍峨险峻的天境祁连和无边无垠的大漠荒原是否还在默默延续着地与天的问答?

饱经沧桑的汉长城和雄伟壮观的嘉峪关是否依旧寄托着人们祈愿和平的袅袅火烟?

墨香犹存的武威文庙里那阅尽古今的巨柏和鬼斧神工的马踏飞燕,是否还记得当年的“书城不夜”和“天下文明”?

开凿敦煌莫高窟的工匠们是否知道他们两千年多前的每一次锤凿的声响都是一朵人类文明的灿烂之花?

还有丝路沙海映出的千军万马、奉旨西行的张骞和玄奘的问禅,也有气势磅礴的张掖丹霞地貌、鸣沙山月牙泉的夕阳、“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忧伤……似乎都在无言地向我们诉说着什么……这一切最终汇聚成一条民族文化的河流,不舍昼夜地流淌,今天,流到了我们的面前。

2017年8月,年过七旬的著名画家吴泽浩先生带着求索不止的精神和智慧,由山东经兰州过武威来到敦煌采风写生,用他熟悉的笔墨书写敦煌,讴歌民族文化交融,记述“一带一路”,助力当代美术研究和发展,向党的十九大献礼。

一家一带一路情,

丝绸古道采风行。

老少欢歌同同乐,

凉州消暑金风临。

在济南至兰州的路上,吴泽浩先生满是期待,他用诗作抒发自己的这次敦煌之行。事实上,这是他第二次赴敦煌采风,在他的心里,“敦煌就像一个瑰丽的宝库,一旦你打开它,走进来,看过它,就不会忘记,就不想着离开。”

吴泽浩,1943年7月出生于广东汕头,1966年毕业于广州美院国画系,是海派大家刘昌潮和岭南派关山月、黎雄才、杨之光等大师的高徒。1968年,他作为新中国第一批接受正规高等教育的艺术人才分配到山东济南,一直从事美术辅导、创作和领导组织工作。而今,他早已融入了这方土地,也造就了其自成一家的绘画风格。也是在这里,吴泽浩先生相继创作完成了“欧阳海之歌”“长征路上”“98年抗洪”“台湾同胞爱国怀乡诗意画”“粤风鲁韵”“甲午海祭”“铁铸抗战”“弘一诗意”等一系列产生着广泛社会影响的主题性美术创作。2011年1月25日,“吴泽浩先生中国画作展”在世界最高艺术殿堂——法国巴黎卢浮宫开幕,他以传统书画的形式为中国代言,向世界展现着博大精深的华夏文化。2017年7月,吴泽浩先生在俄罗斯采风写生,感悟“一带一路”,弘扬民族文化。

大汉凉州呈武威,

儒学文曲延续奇。

汗马踏燕飞天外,

丝路花雨从兹西。

在武威,吴泽浩先生感慨世事变迁,即兴创作数幅写生线描稿,并赋诗抒怀:

西域沙山漫天飞,

胡汉交通扑朔迷。

凉州故事词里唱,

英雄豪杰万代里。

在其写生稿《河西走廊路上的武威》及《嘉峪关下的驼队》里,我们似乎又回到了那个光辉灿烂的时代。武威,这个曾经的中国第三大城市,是汉武帝为彰显大汉帝国军队的“武功军威”而命名的城市,素有“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之重地。嘉峪关,这座始建于明代的“天下第一雄关”一直有着“连陲锁钥”之誉。关口内城西门额上雕刻的“柔远”两字,向世人讲述着延续至今的民族和谐发展。

事实上,这些丰富的历史遗迹,是丝路文化的载体,更是见证着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的生生不息。正是如此,它们成为吴泽浩先生此次敦煌写生的重点表现载体。这些以人文遗址、宗教建筑、石窟造像等形式组成的名胜古迹,是浩瀚时空中历史兴替、文化传承的物质遗存,也是生命灵智、宗教情怀的外在呈现。因而,我們在吴泽浩先生的写生稿中既看到了《白塔寺》《嘉峪关》,又看到了《汉长城》《阳关遗址》,还看到了《莫高窟》《千佛洞》……他们无一不是民族文化的结晶。细细读来,这些作品既有生命诗情的独特感悟,亦具宗教情怀和历史意识的隐秘抒发。更为重要的是,它们作为丝路灿烂文化的集中彰显,正以其博大深沉的精神气象反哺着记述他们的艺术家的灵思妙想,实现着民族文化的自信和传承。

祈连白雪皑,

沙漠草毯栽。

牛羊成群伴,

动车天际来。

在此次采风写生的行程中,沿途的山川风物以其神奇壮丽、光怪陆离之风貌畅人情志,启人遐思。吴泽浩先生亦不例外。于是,他以其苍涩凝练、扭动错愕的书写性线条,勾勒出山体的结构与形状,其激越流宕的线条节律与吞吐开阖的物象结构营造出诗意般的抒情境界。在《祁连山下》《仙山昆嵛》《张掖丹霞地貌》《雅丹地貌之西海舰队》《鸣沙山月牙泉》里,我们能读出山林的草木丰茂、胡杨的苍涩道劲、沙漠的绵延起伏、戈壁滩的广袤无垠……草草数笔透显着吴泽浩先生文人写意般的逸致与雅趣、责任与担当。

千百年来,包容万物的敦煌古城见证着丝绸古道上东来西往的商旅们的足迹,也传播、演绎着东西方多姿多彩、旖旎迷人的民俗风情。在敦煌莫高窟、在敦煌博物馆、在敦煌大剧院《丝路花雨》演艺现场……吴泽浩先生无不郁陶乎予心而形诸笔端,他以速写的形式将莫高窟的牌楼、洞窟里的飞天、《丝路花雨》的场景,以及不同信仰状态下的各民族人物的精神特质展现在画卷中。他以极尽燥润、刚柔、转折之变的线条捕捉人物的容貌神情与千姿百态,使其无不跃然纸上。这些作品打破了人们处理现实生活题材的思维定势与审美习惯,其构思将传统与现代并置,时间与空间合一,构筑出此次敦煌写生的艺术长廊,开启了其记述“一带一路”的新篇章,成为延续民族文化记忆与精神的呈现图谱。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敦煌是东西方文化交融发展的中心,我在这里写生,有着满满的文化自信,我要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敦煌,吴泽浩先生与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葫芦雕刻家阮文辉先生一见如故,并依据阮文辉先生作边塞主题诗赋《手捧黄沙向蓝天》之意境创作大幅国画作品,家国情怀的责任与担当跃然纸上。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吴泽浩先生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作为文化工作者要肩负起时代的责任,走进历史,深入生活,创作出更多的精品力作。”

诚然,吴泽浩先生此次敦煌写生活动早已超越了其描绘的具体物象,更是与国家、民族、人类的历史进程和前途命运息息相关。或许,这种深邃境界的开拓,正是中国美术在历经曲折磨砺后的凤凰涅槃,也正是文化复兴在烈焰中振翮飞升的擂鼓与号角。当然,这也是吴泽浩先生此次敦煌写生的初衷吧!

吴泽浩简介

吴泽浩,号铁塔轩主,著名中国画家、书法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九、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院务顾问,国家民族画院顾问,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山东省人大书画院副院长,山东省文史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济南市政协原副主席,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济南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原主席。1943年7月生于广东省汕头市,1966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受业于关山月、黎雄才、杨之光教授。1968年到山东省从事美术辅导、创作、领导工作。曾在中国美术馆、中国军事博物馆以及日本、美国、新加坡、法国和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举办个展和讲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敦煌文化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文化与人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敦煌之行
亮丽的敦煌
敦煌,跨越千年的美
绝世敦煌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