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做文本的研究者

2018-02-02 05:55周佳佳于桂华
东方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研究者文本阅读教学

周佳佳++于桂华

摘要:现在,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一些误区:有浅显式、任务型阅读;有忌讳式的阅读……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需要教师精心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教师要做文本的研究者。教师研读文本要关注两点:一是文化密码;二是语言现象。教师研读文本还要注意两点:一是教师要站得高,钻进去,出得来;二是教师要学会以童心解读文本。

关键词:阅读教学;文本;研究者

小学语文教学注重“三基”:教好基础知识,练好基本能力,教给基本方法。真是言简意赅,一语中的。在“三维”目标的统领下,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仍是内化语文基础知识,历练语文基本能力。需要历练的基本能力较多,有听、说、读、写、思、背等,其中“读”可以发挥以“一”总“多”的作用,应将“读”一以贯之。

一、阅读教学中的误区。

现在,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一些误区:有浅显式、任务型阅读:认为学生能读通文本,理解课文,文中生字新词能写会用,要求背诵的能背会默就完成教学任务了。这种内容积累式的教学,学生的能力很难得到提高。只有言意兼顾,学生才会在言语实践中体悟言语表达语意的精深,体会语言表达形式的精妙,习得相应的语感和美感。还有忌讳式的阅读:教师为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感悟,忌讳主导,对文本的重点、难点、关键语段,对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对学生不理解或理解不深刻的内容,不敢讲,甚至不愿导。这种形式的阅读忽视引领学生静心思索、潜心品味,更谈不上引导学生揣摩语言的精妙,习得表达的方法,教学活动缺少语文味。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那就需要教师精心研究教材,研究学生。

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这法那法,研究教材是根本大法。

二、研读文本要关注文化密码和语言现象。

教师研读文本要关注两点:一是文化密码,文本是传承文化的载体,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因子。这种文化因子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文化密码,教师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解开这些密码。如苏教版12册《卢沟桥烽火》:课后习题2:读一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带点词语的感情色彩。一句是:1937年7月7日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一句是:当天晚上,大刀队员们手握大刀,腰佩手榴弹,又悄悄地向卢沟桥进发。带点词语分别是“偷偷地”“ 摸”“ 悄悄地”“ 进发”,这几个词语都是描写行军的,前两个词揭示了日本军队的险恶用心及卑鄙的行径,带有鄙视唾弃的感情色彩;后两个词语表现了我国守军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含有表扬、赞许之意。二是语言现象,2011版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但问题是哪些语言文字是我们课堂需要学习与训练的呢?我以为对学生而言是陌生的语言现象。因此独特的语言表达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如苏教版12册《夹竹桃》: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两句中一句是“无……不……”,一句是“无不”,表达形式不一样,但都是双重否定句,都表达了肯定、强调。在教学时,先引导学生把这两个句子读几遍,悟一悟这两个带点的词有什么异同,再要求学生推敲提供的句式,让学生比较、置换、揣摩,最后由学生独立造句,练习、内化、巩固。

再如苏教版12册《记金华的双龙洞》:在课文第五自然段中写道: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学习时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有的说:这两句话自问自答,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有的说:这两句话形象地写出了小船的小;有的说:通过小船的小有力地衬托了孔隙的窄;有的学生是通过感情朗读表明自己的理解:突出了“刚”“再”“这样小”;教师布置学生进行仿写训练,提醒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从而引导学生揣摩语言的精妙,习得表达的方法。

三、研读文本要站得高,更要学会以童心去解读。

教师研读文本还要注意两点:一是教师要站得高,钻进去,出得来;二是教师要学会以童心解读文本。

语文姓“语”名“文”,既要抓“语言”,又要抓“文字”,言意兼得才是语文的根基。审视文本资源,不能停留在文本内容上,要根据语文学科的本质特点,准确把握文本的整体语意、情感基调、语言特点、谋篇布局等。这就要求教师有语文的慧眼,有语文的情怀,要站得高,既“钻进去”,潜心品味文本,剖析文本组合要素和构成特点,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发现语文资源,又“出得来”,准确定位文本核心教学价值,从有利于文本核心教学价值内化、有助于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出发,关注那些与核心教学价值较紧密的文本资源,关注那些文本重点、教学难点、学生疑点、语言生长点、技能训练点、情趣激发点、思维发散点、内涵丰厚点、意义隐喻点、合作讨论点、话题引申点等。教师也要学会蹲下身来,以童心解读文本。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每位学生都是能动的个体,都拥有不同的文化的背景、生活经历、知识结构、审美情趣等,面对同一个文本,必然产生不同的阅读期待,对文本的理解也必然不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作品不同的人可以读出不同的色彩。教师心中的“哈姆雷特”与学生心中的“哈姆雷特”也一定不会相同。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是否应对学生心中的“哈姆雷特”有所了解呢?這就需要教师蹲下身来,以童心解读文本。教师要想一想:学生心中现有的“哈姆雷特”是什么样子?上完这节语文课,学生心中的“哈姆雷特”应该成为什么样子?其实这就是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以接近学生知识基础和思维能力的方式去解读课文,避免过多地把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和阅读积累,硬生生地附加在一篇课文上灌输给学生,将学生变成一个接受者,一个知识的容器,应当主动从课堂霸权中急流勇退,少一点任性的讲解,给每个学生一个平等地表达自我的平台。让每个“独特的见解”都得到充分尊重,让每个小脑袋都张开智慧的翅膀。endprint

猜你喜欢
研究者文本阅读教学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饿死的毛毛虫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