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那束光

2018-02-02 10:59毕经涛张敏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18年1期
关键词:项目部工地混凝土

毕经涛+张敏

自山东聊城市,穿过金堤河上最下游东堤险工,进入河南省台前县,汽车在堤顶道路上一路前行,干冷的冬季,天气日渐寒凉,满地的落叶送走了萧瑟的秋风,道路上扬起的蒙蒙细灰伴随着寒冬归来。

紧临堤顶道路,不时闪现着一片片机淤施工的场景,过吴坝乡,走鑫通黄河浮桥,颠簸几分钟后,遂来到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戴庙乡林辛分洪闸,站在临黄堤右岸,阳光普照大地,涵闸矗立,一切好像都发着光,熠熠生辉的样子。

林辛分洪闸除险加固工程是聊城黄河工程局改制为山东安澜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后,承建的首座大型水闸工程,意义非凡。该闸修建于1968年,1977年改建,主要作用是黄河发生大洪水时,分洪入东平湖老湖,以确保下游黄河两岸的防洪安全。2009年被黄委鉴定为三类闸后,确定对其实施除险加固。

据山东安澜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林辛分洪闸项目部负责人徐宗刚介绍,此次除险加固主要施工内容包括:水闸加固、启闭机和闸门更换、启闭机房重建、交通桥拆除重建,电气设备、安全监测设施、消能防冲建筑物检查,水渠拆除重建、堤顶道路恢复和养护,工程工期15个月,总投资2500多万元。

冬天里的“一把火”

凛冽寒风起,鲜艳的旗帜在寒风中猎猎作响,与装载机、搅拌机、气动凿岩机的轰鸣声交织,奏成一首回荡在黄河畔的施工进行曲。

进入冬季以来,除去天气原因外,林辛分洪闸施工现场几乎每天都保持着这般热火朝天的景象,施工人员不惧严寒,不畏艰辛,日夜忙碌,为确保工程目标完成而战。

走近施工现场,看到绿色的防护网整齐划一,黄色的安全警示一目了然,项目部经理孙明吸了口冷气,随手递给笔者一顶安全帽,认真地说:“安全施工规定,进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笔者注意到公路桥桥面铺装已经完成,现场施工人员手持一种形似电钻的工具正在作业,“这是凿毛,为公路桥护栏混凝土浇筑做准备,在已经完成的混凝土结构面凿出一条条凹痕,增加新老混凝土的结合面,使两个施工阶段的混凝土黏结牢固。”

公路桥上,寒风呼啸而过,施工人员裹紧了身上的大衣,工地外部一些施工已经停止。“天儿太冷了。”孙明告诉笔者,“冬季停工,主要是一些施工工序對温度有严格要求,比如丙乳砂浆修补、混凝土浇筑。这两天就接到监理通知了,按照《冬季施工管理办法》,能否开工主要取决于天气,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安全和工程进度,进入冬季施工期前,项目部就提早上报了《冬季施工方案》,等温度上来了,相关工序继续施工。”

工程上的“一盘棋”

笔者随项目部的人员来到闸前工作桥。站在近6层楼高的工作桥上,向下望去,一会儿就觉得晕眩。闸前一条顺势而下的道路引起了笔者的注意。

原来,早在2017年3月份,在项目施工拆除主体工作结束后,施工就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雨雪降温齐袭,一个月连续阴雨11天,加之湿陷性淤泥特性,道路泥泞、材料进场困难,大型设备无法进入现场,怎么办?

开弓没有回头箭,迎难而上。参建各方通力协作,项目部、监理和施工单位等经过协商决策,在闸前、闸后进行清淤作业,开辟2条进场道路,清淤开挖同时进行,进而打开了大型设备进场作业的通道,现状得到迅速改变,施工进度进一步加快。

“进场作业的时候,因为要占用临近村里的交通用地,磨破嘴、跑断腿,积极同村民进行沟通,最终达成一致。”在现场的项目部施工员高兵苦笑道。项目部利用现有的临河围堰顶面作为临时通道,并设置防护栏杆及安全警示标牌,道路宽度足有6米,满足了附近村民日常出行需要。

2017年6月9日18时9分,随着最后一块胸墙混凝土的吊装完成,林辛分洪闸除险加固工程胸墙吊装全部到位。在胸墙吊装工作开始前,项目部与监理、施工单位等部门多方论证,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吊装方案,从胸墙在预制 厂装车、运输和吊装,到吊车在公路桥上的行走、站位等,都进行了充分考虑,为实现6月30日关门挡水这个汛前关键节点目标争取了时间。

抓牢度汛节点,抢夺施工工期。2017年6月下旬,公路桥桥板预制现场,施工高峰期,近百人的施工现场,2个预制厂,3个施工班组,预制桥板共190块,工程量大,施工场地、模板设施有限,项目部与监理、商混站、施工人员共同研究协商,优化调整施工环节,把每个工序进度细化到小时,为桥面铺装创造了良好条件。

2017年7—8月,机架桥排架柱浇筑时,正处于炎炎夏日,为了克服气温高,混凝土浇筑水分散失过快的困难,项目部会同施工单位积极寻找对策,调整现场混凝土配合比,使混凝土浇筑顺利完成。浇筑完成后进行薄膜覆盖,并派专人按时洒水,保证了混凝土养护的质量。

“在老闸上除险加固,其中机架桥、公路桥的拆除重建需要在原闸墩上进行钻孔植筋,钻孔过程中受原闸墩老钢筋干扰,老钢筋位置不确定,电钻钻到一半,遇到钢筋只能重钻,钻头钻坏不说,而且无法保证每个钻孔深度一致,导致植筋钢筋长度每孔不一。”现场的项目部质管负责人赵文明告诉笔者,“为了保证施工质量,施工人员对每个孔深度进行测量记录,现场对每一根钢筋进行切割长度调整。”

工程施工项目多,工期紧,多点平行作业必不可少,不仅考验着各方的沟通和配合能力,也时刻牵动着项目部这根“中枢神经”。

项目部的“一览表”

回到项目部办公室,资料柜里整齐地存放着一盒盒工程资料,简单的办公桌上摆放着工程项目的相关材料和管理类书籍,墙上挂着的各项管理制度引人注目,项目部的工作人员各司其职,正紧张撰写质检资料、施工方案,计算工程量等。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项目部的管理牵一发而动全身,制度的建立要审慎、奖惩得当、可操作。”谈起项目管理,孙明经理用坚定的语气说,“项目部刚性的管理制度,必须严格执行,从自身做起,一律平等。”

制度是管理的前提和基础,项目开工前就制定完善了一系列管理办法。材料员、技术负责人、安全员岗位职责,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样板工程建设领导小组、质量安全部职责,施工安全制度、工地廉政制度,等等,都实现了制度上墙,人员责任到岗。endprint

項目部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各负其责,层层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各种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每周二召开调度会,由项目部人员、监理和施工队长参加,以协调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会议,研究项目安全生产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在刚性管理的框架下,项目部也把人性化融入管理中。每月规定几天探亲假、舒适整洁的职工宿舍、干净的食堂、可口的饭菜、添置防寒御热设备,等等,项目部像一个温馨的大家庭。

干事上的“一条心”

项目上的每个人都是风风火火,分秒必争,每天的工作一旦开始就停不下来,大家经常因为全情投入而错过饭点,后勤王师傅却惦记着,每次亲自打来电话,他那句亲切的“来来来,老张、老赵、小康…… 开饭了,吃饱了再接着干”的话,就如同一股暖流,流淌在每个人的心间。

在项目工地上,每天都会看到一个个忙碌的身影穿梭在现场。

这位衣着朴素、性格温和却有着精湛技术、资深经验、对工作精益求精的人是张安东,聊城黄河河务局派驻工地的督察特派员。“现在施工项目多,工程质量我们得看紧了,不能有一丝懈怠。”他每天负责对项目质量、进度,安全管理,资料整理,对工程现场管理和施工协调进行督察。每天一早,他就会来到施工现场,看看桥梁、道路等修建的质量怎么样。在这里,工作是他的生活方式。

飞扬的青春热情在这里挥洒,对于近年参加工作的小伙子们来说,他们得到了磨炼。张志康,项目部的安全员,这位1993年出生的小伙,因为工期紧,身在工地,婚礼不得不一再推迟,新婚刚过,就火速赶回工地。他每天负责巡视检查施工现场日常的安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事无巨细,用心记录着每页安全日志。张凯,项目部的现场人员,这位20岁出头的小伙,尽管来工地才几个月,每天他都坚持上工地,每个工点的施工进度、人员,他都掌握于心,很快进入了工作状态,成为独当一面的好手。在这里,工作是他们的成长平台。

在工地工作虽然忙碌辛苦,但他们没有任何怨言,每个人都显得格外开朗豁达,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目标:工地是我家,众志成城、攻坚克难、精心设计、精致施工、精细管理,矢志打造黄河精品工程 。

这不是一次旅行,而是一次赛跑。夕阳西下,当落日余晖映照这片土地,望向远方,河雾弥漫,缭绕在险工、路基、涵闸,远方那束光突然闪过了地平线,汇成圆,洒落在即将完工的林辛闸上。endprint

猜你喜欢
项目部工地混凝土
混凝土试验之家
关于不同聚合物对混凝土修复的研究
房建施工项目部安全管理问题及其对策
工地上的一对夫妇
波比的小工地
混凝土预制块模板在堆石混凝土坝中的应用
混凝土,了不起
建设单位矩阵组织结构下的项目部质量管理研究
热闹的工地
如何推进企业文化在项目部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