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影响因素与正确引导策略

2018-02-02 12:42孔维君
祖国 2018年1期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引导策略心理问题

孔维君

摘要:一般情况下,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大学生,这已经成为一种共识,有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应就此给予密切关注。本文对于造成高校贫困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心理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几点策略进行正向干预,希望能够改善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为培养更多优秀的高素质人才做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 心理问题 影响因素 引导策略

一般情况下,高校中贫困大学生要承担着远大于其他普通大学生的生活、学业和人际关系的重大压力,更容易导致他们心理方面状况不佳,甚至可能因为长期处于精神紧张和封闭的状态造成比较严重心理障碍。这甚至已经逐渐成为一个共性问题,需要有关部门和工作人员给予密切关注。本文针对高校贫困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状况进行了探讨,分析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多种因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几点策略,希望为推动我国高校事业发展做出更多的努力。

一、当前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亟待改善

心理健康,一般是指普通人在正常智能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完善的人格、良好处世能力和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心理特质结构。心理健康是人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也只有心理保持健康状态,才能够保持健康的生活状态。高校大学生是我国未来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心理健康关系到我国未来国民的整体素质。贫困大学生是高校大学生中的一类群体,他们受家庭经济贫困的影响,在物质方面较为匮乏,也要承担比其他普通大学生更加沉重的生活和学习压力,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遍不佳。更为严重的是,这已经不是某个单一个体的问题,甚至成为贫困大学生群体性的共同“标签”,成为影响他们后续发展的重大障碍。要高度重视这一情况,针对贫困大学生的心里健康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以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二、影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多方面因素

心理状况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贫困大学生承担了很多不属于他们这个年龄所应该承受的压力,导致他们心理健康状况堪忧的因素也来自于方方面面:

(一)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即贫困大学生的父母或亲长所共同构成的成长环境。原生家庭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影响是巨大的:一方面,这种影响来自于心理方面。很多贫困大学生的原生家庭处在困苦之中,他们的父母长辈在艰辛的生活中能够葆有积极上进的良好心态是十分难得的,也由此带给贫困大学生的多为消极的心理影响;另一方面,影响来自于物质方面。贫困大学生的原生家庭之所以贫困,多数是有其特殊原因,或是因病致贫,或是因遭受某些不幸事件而致贫,一般来说,所造成贫困状况一时之间是难以改变的,导致贫困大学生要承担很多来自生活的考验。

(二)主观因素

贫困大学生承担了比同龄人更多的生活、学业和人际交往的压力,当他们走进校园,看到丰富的外部世界时,因为承受这些过于沉重压力所造成的内心失衡就会被进一步放大:一种结果是,他们或许更加自卑,封闭自己的内心与外部世界之间的通道,并由此更加消沉;另一种结果是,他们可能更加功利,迫切希望运用各种手段来改变原有的贫困现状,也由此表现出焦躁、焦虑的心理状况。

(三)外部环境

外部环境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贫困大学生所处的外部环境包括人文环境和硬件两部分,其中人文环境中的同学和老师占据了很大的比重,来自于同学和老师的情感倾向,决定了他们所感受的人文环境是友好和善的,还是充满恶意的;硬件具体是指校园及社会所构成的物质条件,这类物质条件可能是是否能够为贫困大学生提供更为便利的生活环境,或者是让他们感觉一切美好的生活都必须付出更多金钱才能得到,与他们无缘,等等。这些都将影响到贫困大学生的内在心理状况。

三、正确引导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具体策略

贫困大学生群体所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关系到高校教育工作的整体发展,也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有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应就此展开深入研究,力求寻找到解决的有效路径。笔者建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解决实际生活困难

贫困大学生们所面对的最大压力是经济困难。高校应当积极实施助学贷款和勤工俭学政策,多方开辟勤工俭学的渠道,在图书馆、后勤部门等开设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密切与社会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为学生争取到更多的实习就业机会,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经济保障,解决他们内心中最大的忧虑,强化他们自立自强意识,并使他们能够安心向学,最终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优质人才。

(二)畅通心理交流通道

畅通心理交流渠道,使他们有抒发和倾诉的途径:一方面,保证心理交流的安全性。保护隐私是心理交流的第一要务,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能够确保个人隐私不被泄露的交流才能能够使他们更乐于打开心扉进行倾诉;另一方面,要营建和谐的交流氛围。在交流过程中,使贫困大学生感觉自己与他人之间是平等的、被关爱的,这一点极为重要。交流如果是在非常温馨的氛围中进行,心理交流也将更加深入。

(三)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课

心理健康是一门系统的科学,既需要外界对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的人给予帮助,同时,也更重要的是心理状况较差的人对自己进行调整。专门的心理辅导课程,有助于贫困大学生学习到心理学方面的常识,掌握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能够正确归因并克服一些不良心理,正确看待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树立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争取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家庭摆脱贫困,使自己拥有更好的未来发展。

大学阶段是人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从个体心理发展的角度看,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向成年期转变的关键时期。贫困大学生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一部分,其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有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应当就此进行密切关注,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力求通过有效策略对提高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干预,为推进我国高校育人事业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石艳华,王仕龙.贫困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状况及提升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01).

[2]开治中,傅文芳,戚振興,宁乙静.贫困大学生人格特质、心理症状和人际关系状况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05).

(作者单位:广东金融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贫困大学生引导策略心理问题
浅析高校辅导员对贫困大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思考
基于发展型资助视角的贫困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研究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关注学生的心灵花园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策略
捕捉灵动话题,催生日记写作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