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惜芳华且努力且见证

2018-02-03 18:15张旭辉
中华环境 2018年1期
关键词:落后地区芳华环境治理

文 张旭辉

2017年的最后一天,北京用“良”空气质量告别了这一年。澄净的蓝天总能教人呼吸畅爽、心情愉快,而蓝天背后的故事也让人感动。

“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脊背。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11月采暖季刚开始,在河北某地政府的一个工作微信群里,有人唱起了一首老歌《为了谁》。当地政府部门在采暖季即将到来的最后时刻完成了当地煤改气的全部任务,有的干部相拥而泣庆祝胜利,大家传唱着这首当年写给抗洪勇士的赞歌,相互慰藉并勉励着。

获得令人惊喜的成就,往往意味着付出不同寻常的努力和代价。享受蓝天的我们应该记住,采暖季北京四个月、天津长达半年的暂停施工、数省市停产限产、大面积能源结构调整等综合治理措施。我们更应该记住,在这过程中辛勤付出的干部和群众。对此成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吝美词:“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生态文明建设三个前所未有,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成效明显——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成效明显。”

巨大的肯定当然令环保工作者欣喜鼓舞,但更加耐人寻味的是,以上评语在会议公报中被置于“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一小标题下,即把生态环境治理视作经济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样归类即使不是首次,也是以往十分少见的。这意味着,在中央领导层的认识里,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已经不仅仅是“不矛盾”,而是子集与总集的关系,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意也。

会议公报明确提到,2018年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事关国家经济发展全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任务,只能是经济发展任务。可见,中央已经把生态环境保护定性为经济工作,保护环境不再是“服务于”经济发展,而是成为经济发展本身。

要读懂中央部署的深意,恐怕还需稍微跳出习惯性的环保视角,从国家治理全局角度去理解。首先,生态环境破坏是一个经济发展中的社会公平问题。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我国的落后地区当中,许多属于资源输出型。廉价的自然资源供应一度有力促进了一部分地区以较低成本实现了先富,但也造成了发展方式粗放,以及落后地区的持续贫困,这种贫困一方面来自资源的低价,一方面来自环境污染的伤害。只有通过生态环境治理提高自然资源、环境容量的经济成本,才能促进发展方式向集约转型,让落后地区群众多得实惠,少受污染损害,获得更充分的发展,从而让地区之间、阶层之间更加平衡。因此可以说,污染防治与新年另一项重大任务——精准扶贫在某种意义上是相辅相成的。

其次,生态环境治理产业将成为新“巨头”。生态环境治理代价有多大,仅从这几年京津冀治理空气污染的阵仗和过程就可见一斑。可以预见,“十三五”不断拓展和深入的生态环境治理必定占用大量经济和社会资源,相关产业规模和交易量将不断扩大,因此必须被列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有必要引入更加有效的资源配置制度和手段,有效评估和掌控其投入产出比等经济效率指标。生态环保产业将不再小打小闹,而是像制造、通信、金融、贸易等一样,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举足轻重的一员。

最后,生态环境治理亟需决心和自立。我们不止一次听到国外的环保官员和专家表示从未面对过我国现在的污染规模和复杂程度。美英法德日的环保史可供参考借鉴,却绝无可能用以预见我国污染治理的未来路径。理论与实践都表明,随着污染防治进入啃骨头阶段,边际成本越来越高,效果却不再那么明显。对此,唯有做好独自探路求索研究并承担高成本、大代价的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

一言以蔽之,生态环境治理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扶贫并列为2018年三大攻坚战绝非偶然。作为国家经济大局有机组成部分,生态环保治理工作在新时代将要发挥的作用和取得的历史地位,恐怕不是现在能够想象的。我辈不妨珍惜芳华,且努力且见证。

猜你喜欢
落后地区芳华环境治理
绝代芳华
百年芳华
联合国环境治理体制
数字传声:环境治理变中向好
马伊琍的芳华
少数民族地区县级图书馆管理面临的问题及措施
嘉兴市:多措并举推进环境治理上台阶
落后地区教育要注意培养家长的素质
浮生若梦,刹那芳华
书刊信息:环境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