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

2018-02-03 18:15
中华环境 2018年1期
关键词:经济带长江绿色

保护好一江清水,是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重中之重。2017年7月,环保部等部门印发《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成中国经济版图上的绿腰带、金腰带。

2017年10月,中办、国办印发《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实施方案》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实施方案》。我国首批3个生态文明试验区,就有两个位于长江经济带上。

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党的十九大明确要求,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指引下,环境保护部等有关部门和沿江11省市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保护与修复并举、应急与谋远并重、区域与流域互补,实施保护水资源、治理水污染、修复水生态等一系列重大举措,确保一江清水绵延后世。

共护一江清水

长江水好不好、安不安全,关系重大。长江多年平均水资源量约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35%,满足了沿江4亿人生活和生产用水需求,还通过南水北调惠泽华北、苏北、山东半岛等广大地区。

保护好一江清水,是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重中之重。但长江流域污染物排放量大,风险隐患多,饮用水安全保障压力大,同时生态环境压力持续加大,亟须转型发展。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关键处落子,为长江经济带奠定了绿色发展的总基调。

2016年9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印发,这是我国首个把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作为首要原则的区域发展战略。立下“长江生态环境只能优化、不能恶化”的军令状,沿江11个省市硬化约束,铁腕护江。

2017年7月,环保部等部门印发《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从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保护、环境污染治理、流域风险防控等方面提出更加细化、量化的目标任务,要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成中国经济版图上的绿腰带、金腰带。

长江经济带的成绩来之不易,是有关部委、沿江各省市齐抓共管、铁腕护江的努力结果。

环境保护部组织谋划启动了整个长江经济带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整治工作,用两年时间对整个长江经济带所有县级以上1320处集中饮用水水源地全面进行整治,2017年底地级以上城市,2018年底县级以上完成整改,全面达到要求。

2016年以来,贵州25个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县(市)落实生态发展与环境保护责任,建立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2017年,贵州开始推行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制,为3000多条河流设置了2万多名河长。贵州全力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江西湖口县地处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环保压力大。近两年来,湖口县共清理违规建设项目近百个,总投资超过26亿元的十余个环境污染性项目被一票否决。

江苏省2017年已安排2亿多元专项资金投入黑臭水体整治。

湖北省印发《湖北长江大保护九大行动方案》,要求深入实施森林生态修复、湖泊湿地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业污染防治和产业园区绿色改造、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农业和农村污染治理、江河湖库水质提升、重金属及磷污染治理、水上污染综合治理九大行动,力争3至5年取得更大实效。

湖北、重庆等省市启动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强工业园区环境保护管理和长江沿线化工企业及园区污染整治。

2017年底,沿江11省市将完成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工作,全面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

协同保护,协同发展

一江春水向东流。长江以水为纽带,连接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形成经济社会大系统,无论生态保护还是经济发展,都不是独善其身的单打独斗,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实现“共抓大保护”关键在“共”,需要通力合作、协同保护。2016年以来,统筹协调、分工协作,从中央到地方正在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和壁垒,共同守护母亲河。

2016年9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从顶层设计上构建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2016年12月,长江经济带省际协商合作机制建立。

2017年6月30日,首届长江上游地区省际协商联席会议在重庆召开,重庆、四川、云南、贵州四省市审议通过了《长江上游地区省际协商合作机制实施细则》,列出了2017年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三方面重点工作方案;长江中游鄱阳湖、洞庭湖等大型湖泊是长江整体生态的重要支点,湖北、江西、湖南三省正在对湖泊保护与生态修复上加强合作,并联合执法打击在长江干流非法建设码头、非法采砂、非法捕捞。

与此同时,各省市加大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探索,从制度上为长江“增绿”。

重庆率先实施差异化产业“禁投清单”和环保负面清单。江苏推行环境资源区域补偿、绿色信贷、环境责任保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湖南对全省79个限制开发区域县取消了人均GDP考核,并加大了生态环境等指标权重。贵州率先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试点,全面实施“河长制”并延伸至乡镇。

国家发改委也表示,2017年末或2018年初,我国将完成长江经济带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试评价。届时,在长效机制作用下,长江经济带各类开发活动将严格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内。

2017年9月,环境保护部在京召开长江经济带战略环境评价启动会,环评将基于“三线一单”,提出“共抓大保护”的战略性保护方案。

2017年12月13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暨省际协商合作机制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2018年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关键之年,要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加快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二是形成与江海联运相适应的港口、集疏运、航运、船舶、通关等一体化系统;三是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四是构建“共抓大保护”长效机制。

万里长江奔流不息。展望未来,长江经济带这条绿色生态廊道正呼之欲出,一幅和谐、健康、清洁、优美和安全长江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点评: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句话揭示了长江经济带必须共抓大保护、不能再搞大开发的根本原因。一方面,长江流域近些年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综合实力快速提升,是我国经济重心所在、活力所在;但另一方面,我们的母亲河也不堪重负,疲态尽显,有些区域已经出现严重的生态危机。

长江经济带不仅是一条有巨大潜力的经济发展带,更是关系子孙祸福的生态屏障带。面对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尖锐矛盾,长江经济带建设必须“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面对“绿色贫困”,要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努力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定位的长江经济带“大保护”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更有质量和效益的绿色发展。“大保护”不仅可以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还可以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黄金水道产生黄金效益。从这个意义上讲,大保护本身就是大发展。

猜你喜欢
经济带长江绿色
绿色低碳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长江之头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教育人才培养
丝绸之路经济带媒体合作论坛联合宣言签署
长江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