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与对策

2018-02-05 08:05浙江省杭州市农村能源办310016华永新虞益江艳浙江省杭州市农办310016娄火明
新农村(浙江) 2018年1期
关键词:杭州市资源化垃圾

浙江省杭州市农村能源办 (310016) 屠 翰 华永新 徐 钢 虞益江 陈 艳浙江省杭州市农办 (310016) 娄火明

党的十九大闭幕不久,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就专题研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问题,提出要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农村生活垃圾是农村环境的重要污染源之一,其既是废弃物,也是一种潜在的资源。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通过村庄整治“千万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脏、乱、差”面貌基本改观,但生活垃圾治理是一项长期工程,涉及源头收集、中端转运、末端处理等诸多环节,工作难度较大。为此,通过对杭州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情况的调研和分析,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1.主要特点

多年来,杭州市坚持从源头抓起,以“减量化、资源化”为主要目的,开展以乡镇为单位的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模式试点。强调在源头严格、细致地垃圾分类,在中间整齐、有序地组织运输,在末端科学、合理地进行处理,形成相对科学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体系。《杭州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及减量化资源化处理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明确,2018年底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处理的行政村、规划保留自然村全覆盖,全市农户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率80%以上,设备化或有效焚烧处理比例70%以上,垃圾减量力争50%以上。从目前运行情况看,有以下特点。

(1)源头分类减量化明显坚持从源头抓起,引导每一户村民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据调查,杭州市农村生活垃圾中有机垃圾占20%~40%。通过把有机垃圾分离出来就地处理,既控制了垃圾“进城”,也避免了垃圾“围城”,有效减少送往县级垃圾处理站的垃圾数量,减轻了其负荷,也减少了处理过程中的二次污染。

(2)科学合理分类运输各地充分考虑人口密集度、可堆肥垃圾量、交通运输成本等因素,将需要不同处理工艺的垃圾分类运输,并尽量选择小容量的电动环保车分别运送。省钱又环保,做到科学、经济、实用、高效。

(3)末端处理方式多样化杭州农村多山区,在生活垃圾的末端处理中,各地因地制宜,大部分选用机器堆肥,也有采用生物处理、专业设备焚烧和太阳能沤肥等工艺;在集中填埋场和大型焚烧厂附近的农村,则集中进场处理。

(4)运行机制逐步健全 各地均制定并实施了县、乡镇、村三级管理制度,农户“门前三包”制度,保洁员考勤制度,垃圾收集运输制度,中转站运行管理等制度。目前,七区县市农村共落实保洁员16 290人、监督员4 985人,县乡累计出台政策文件347个,出台村规民约的村数1 980个。

(5)资金保障逐步加大 目前,区县市财政每年拨付农村垃圾治理资金达到2.2亿元。

2.不足和问题

(1)标准体系缺乏 在法律上,我国目前有关农村垃圾污染防治的主要有《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地方性法规规章虽有提及,但缺乏可操作性,各项制度建设尚处摸索阶段。

(2)规划需要完善 一是处理站点的规划上,要避免垃圾站选址、运输路线安排、收集方式等环节过于粗放。二是处理工艺的选择上,要与垃圾产生的量和成分相匹配。农村生活垃圾地区差异较大,城郊村和农家乐集中村的厨余垃圾较多,偏远山村则以种养殖业的废弃物为主。如何解决生活垃圾的季节性波动是今后推广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建设运维资金压力大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不但在建设上需要较多的投入,建成后也需有足够的经费来维持其运转,如管理员、保洁员工资,设备运行电费、折旧费等。一般一个乡镇每年运维经费在30万~100万元之间,如果采用第三方公司外包的形式,其费用会超过150万元,这对于一般的乡镇,财政压力可想而知。

(4)宣传教育任重道远部分群众还不适应分类工作的要求,“一袋装”“政府干、农民看”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尚未形成齐心协力的氛围。按照杭州市人大有关法律规定,全市垃圾分类及处理工作由城市管理部门负责,但由于体制等原因,上下衔接有待进一步理顺。

3.几点建议

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是建设美丽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作,是改变村民千年积习的难事,更是实现全面小康的要事。

(1)科学制订规划 以避免“垃圾进城”和“垃圾围城”为出发点,按照就地就近处理的思路,以县为单位制订农村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规划,以乡镇为单位因地制宜确定收集方式、运输线路、垃圾站选址,根据生活垃圾成分(有机质含量、可燃烧物含量、建筑垃圾含量等),选择处理工艺组合。

(2)加大扶持力度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激励政策以及相应的资金补贴、建设标准等。国土、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在用地、减税、贴息、融资等方面给予优惠,适时出台相关企业税收优惠、资金奖励、鼓励和限制性项目、分类收运市场化等配套政策。主管部门应制定农村生活垃圾长效管理办法,落实设施建成后的运行维护配套资金,规范、激励和引导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工作顺利开展;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等投资参与;开展协会、合作社等参与式后续管理试点。

(3)开展合作攻关 加大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知名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在处理效果、建设运行成本、安全性和操作等环节攻克技术难点。研究出台相关技术、管理标准或指南,规范生活垃圾处理工艺选择、分类方法、运输要点、机器选择、安全注意事项等,为垃圾处理工作提供相应的模板和技术支持。

(4)完善运维体系 一是构建市场运作体系。有条件的地区可将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工作推向市场,政府及主管部门承担督查、考核、宣传等职责,由保洁公司具体负责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等业务工作。二是完善考核体系。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纳入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管理体系及目标责任制考核。三是培育发展废品收购市场,出台下乡收购废品的补助政策,促进废品回收利用,以经济利益的驱动,推进农村垃圾的减量化。

(5)强化宣传教育 通过宣传栏、宣传单、垃圾桶分类标识、公益广告、专题节目、志愿者入户、保洁员上门和移动传媒、网络等多种媒介和方式,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引导村民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同时,加强垃圾分类工作管理人员、保洁人员、分拣人员、志愿者等培训,以保证垃圾分类工作的顺利开展。

(本文第一作者为浙江省杭州市农办副主任)

猜你喜欢
杭州市资源化垃圾
磷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任重道远
人造石行业固废资源化处理及综合利用概述
垃圾去哪了
玻璃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倒垃圾
风景如画的杭州市卖鱼桥小学
《杭州市行道树修剪技术规范》编制的必要性探讨
污泥的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