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机制的思考

2018-02-05 08:05浙江省平湖市农经局农办314200唐红芳
新农村(浙江) 2018年1期
关键词:废料资源化废弃物

浙江省平湖市农经局(农办) (314200) 唐红芳

农业废弃物量大面广、常年产生,乱堆乱放较为普遍,随意焚烧时有存在,影响了农业安全生产和城乡生态环境。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打造清洁田园、建设生态循环农业的重要抓手,也是改善城乡环境面貌、建成美丽乡村示范县的关键举措。

1.利用现状

(1)农作物秸秆 浙江省平湖市按照《嘉兴市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条例》要求,从2016年起大小麦秸秆以全量还田为主,设立秸秆收集点82个,配备各类捆扎粉碎、运输机械294辆,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2%以上。但油菜、棉花和豆类(毛豆、蚕豆)秸秆除部分原地腐熟还田、农村家庭燃料使用外,每年约有近6 000吨作为垃圾丢弃。

(2)生产废料 全市每年果蔬生产产生的菜叶藤蔓约14万吨(鲜重),除叶菜类就地腐熟还田作肥料或喂养家禽外,其余大多作为垃圾丢弃。每年约7 200吨芦笋根茎废料,利用率有待提高。蘑菇菌渣因有机物含量丰富,已基本实现肥料化利用。

(3)畜禽粪污 根据“五水共治”和畜牧业转型升级要求,平湖市畜禽养殖量大幅削减。截至2016年6月底,全市生猪存栏0.79万头,家禽存栏39.72万只(其中规模养殖24.47万只),牛存栏735头,羊存栏1.11万只(其中规模养殖0.52万只)。参照《环保标准HJ497—2009》畜禽排泄物年排放系数,全市畜禽粪便总量约31 437吨,其中粪19 607吨、尿11 830吨。

全市较大规模的1个养猪场、4个养牛场“两分离三配套”设施齐全,猪粪(牛粪)经干湿分离堆放后作有机肥原料或用于蘑菇等种植业基肥,污水经处理后纳入市镇污水管网,实现达标排放;羊、家禽排泄物以就地消纳为主。

(4)废弃农药包装物 平湖市从2015年全面开展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工作,两年总计收购废弃农药包装1 740万只,回收率97.87%,处置率25.5%,基本实现常态化管理。回收工作按照“农资零售网点折价回收、农资公司归集运输存放、有资质处置公司规范处理、职能部门联合协调监督”的机制,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委托市农合联下属丰达农资公司具体操作。处置工作委托有专业资质和设备的公司进行。

(5)废旧农膜 据初步统计,全市每年各类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超过1 750吨,废弃量约900吨,并呈逐年增长趋势。特别是地膜易破碎、难降解,导致土壤团粒结构破坏,容易飘散飞扬,是农村“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

2.存在问题

(1)秸秆 一是散户收集成本高。全市50亩以上水稻规模种植户仅500余户,占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的50%左右。其余散户无法实施机械收割翻耕、运输不便,收集捆扎秸秆需要的用工较多、成本较高。二是能源化利用进度不快。平湖当地的浙江圣普新能源科技公司,采用固化成型燃料技术将秸秆制成生物质燃料,每年消纳2.95万吨秸秆,约占全市秸秆总量的12%。但因堆放场地缺乏、财政补贴力度不足,以及部分村秸秆收集点不规范等原因,其秸秆收集量增长缓慢。

(2)生产废料 一是养猪散户清零后,以往作为猪饲料的菜叶菜渣、瓜果藤蔓、根茎废料无法利用,而散养家禽消纳能力有限,农户丢弃于房前屋后、道路沟渠,成为新的污染源。二是果蔬规模种植户产生的菜叶等废弃物,只有少部分将之粉碎、翻耕、沤肥或收集堆放,因人工成本高、技术模式少等原因,利用率普遍不高。三是利用技术研发推广不够。平湖是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市,形成了“稻—菇—笋”等生态循环模式,培育了一批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主体,但对生产废料特别是果蔬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研究不深,推广不够,路径不多。

(3)畜禽粪污 平湖现有商品有机肥生产企业2家,每年约利用8 000吨畜禽排泄物、2 000吨蘑菇废料等生产有机肥。因企业用地违法须拆除原有厂房,以及化肥价格比较优势,导致畜禽粪便利用成本相对较高,对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带来一定影响。此外,水禽污染治理不彻底,养殖场多未配套沼气池、沉淀池、氧化池和足够耕地进行消纳。

(4)农药废弃包装物 受制于专业处置单位能力,无害化处置不及时,造成已回收废弃农药包装物只能堆放在露天和农资网点,带来了财政结算资金滞后、资金周转不畅、农资经销商埋怨多、基层农资店工作积极性受挫等问题。

(5)废旧农膜 目前主要以废旧物品回收站回收为主,亟待规范。回收后的农膜主要用作塑料造粒。随着“低小散”塑料造粒厂的逐步关停,废旧农膜处置问题堪忧。

3.对策建议

农业废弃物的清理、回收和利用,事关农业生态安全、农村面貌和农民切身利益,应及早建立健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机制。

(1)坚持统筹谋划 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作为“美丽平湖”建设、五水共治、生态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实,坚持政府主导,统筹谋划,逐步实现长效管理。要明确各职能部门和镇街道、村级组织的职责,充分激发储运组织和利用主体的积极性,协同推进。

(2)明确重点任务 开展麦秸秆全量还田,巩固完善收集运输体系,推进农作物秸秆肥料化、能源化、基料化、饲料化、原料化等多元化利用,推广秸秆分散堆肥。构建更多农业生产废料生态循环模式,增加城乡环卫保洁力量,推广就地就近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促进畜禽养殖场规范提升,开展水禽和养殖尾水专项整治,加快养牛场转产转业。规范收集废弃农药包装物,扩建堆放场地,及时消化积存,缩短处置周期。研究细化废旧农膜、化肥包装物回收处置规程,由农合联依托现有农资网点实施回收处置。

(3)强化技术推广 创新循环模式,探索构建农、林、牧、渔各产业之间的农业废弃物生态循环利用体系,扩大“水稻—蘑菇—芦笋”“鲜芦笋茎基废料开发芦笋饮料”“农作物秸秆、果枝生产食用菌”等应用,实现最为直接、高效、经济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目前秸杆机械粉碎还田、发酵堆肥肥料化、生物基料转化技术,农业废弃物生物质发电等技术日趋成熟,应抓紧系统整理和推广实践。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扩面提升工作,拓宽农作物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渠道。

(4)加大财政扶持 梳理分析已出台的秸秆、畜禽粪污回收利用、病死动物处置、农药废弃包装物等扶持政策,结合实际补充完善。对规范处置、自我消纳、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的经营主体,予以适当奖励或补助。坚持问题导向,紧盯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过程的难点、焦点和关键环节,加大城乡环卫保洁、秸秆收储和服务体系、技术研发推广和机械设备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和社会组织参与,扶持农业废弃物消纳能力强、资源化利用率高的市场主体,在政府部门做好公益性、基础性、服务性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专业化、市场化运营。

(5)营造良好氛围 利用各类媒介和技术培训、政策宣讲等形式,引导广大农户和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广泛支持和参与农业废弃物回收、处置、利用工作,形成全社会广泛知晓、支持、监督的良好氛围。同时,对于农业废弃物随意丢弃、利用不到位的农业经营主体,应取消财政扶持项目申报资格,视情降低市级惠农补贴额度。

猜你喜欢
废料资源化废弃物
磷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任重道远
制造了全世界三分之一废弃物的产业
人造石行业固废资源化处理及综合利用概述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电子废弃物
冲裁模大孔废料下滑问题的解决
工地废料变节日礼物
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管理的思考
污泥的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202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铝废料的主要来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