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德育工作创新策略探述

2018-02-05 22:00胡永球
新一代 2017年19期
关键词:创新策略德育工作初中

胡永球

摘 要:在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中,德育工作处于边缘位置。只关注成绩不注重道德教育的行为,严重影响学生人格的形成,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是学生道德观念形成的重要阶段,德育工作能够指引学生发展的方向。本文主要论述了新课改理论对初中德育工作提出的要求,探讨了当前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关于德育工作创新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德育工作;初中;创新策略

一、新课改对德育工作的要求

德育是指教师与学校在学生就读期间,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注重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并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德育是新课改下教育体系的核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新课改理论对德育工作的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即教育观念、教学态度和教师素质。

在我国的传统教育观念中,成绩是衡量学生素质的唯一标准,成绩偏低的学生难以得到重视。新课改理论主张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而卷面成绩只是学生能力的一部分,不能完全地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和教师应根据新课改理论的标准,调整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新课改理论要求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教师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能够加强师生互动,教师能够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性特点,对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理解程度有一定的了解,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

新课改理论要求教师自身有良好的素质,并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成长阶段的相当长的时间都是处于学校内,与教师接触的时间较长,学生又缺乏社会经验和阅历,导致自身的道德水平和价值观容易受教师的影响。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素质,避免对德育工作的成果产生不良影响。

二、当前中学德育工作的存在问题

(一)道德教育过程缺乏情感,不符合实际

德育工作的内容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对德育工作的认识误区之一,就是对德育教学内容的社会实际性缺乏重视,认为仅凭说教就能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实际上纯粹的道德理论讲解是极为枯燥的,学生自身又不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种缺乏情感的教授会导致学生了解道德规范但没有共鸣,对道德规范的实际意义也缺少体验,容易出现对道德规范理解出现偏差的情况。

(二)教师与学生地位不平等

德育工作中,基本上教师处于主体地位,以类似于强制记忆背诵的形式,教授道德规范,且经常缺少详细的解释。这种情况会使学生对道德的理解不全面,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教师高于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可能会缺乏与教师沟通观念和情绪的信心,担忧交流后可能出现的被训斥的后果,使得师生交流过少且缺乏有效沟通,严重影响学生道德观的形成。

(三)教师与学生缺少沟通,对学生的反馈缺乏关注

德育工作是一种客观的教学活动,但教学过程中广泛存在主观性,需要教师经常与学生交流,及时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当前德育教育中教师普遍缺少与学生的沟通,不了解学生对德育教育的理解情况和可能产生的问题,学生的错误无法得到改正,严重影响学生对道德的认知程度,不利于其人格的發展。

三、新课改下德育工作创新策略

(一)重视德育工作的开展过程

德育工作需要教师灵活地利用各种手段,将道德规范传达于学生,并使学生能够完全理解道德规范的意义。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要避免出现课程内容过于偏差的情况,不能将德育理解为政治家的培养,政治观点和政治立场的教育不能充斥整个德育过程。

教师在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结合社会的实际情况,进行可操作的方向正确的教学。在整个教学工作中,面对学生对道德的不同理解,教师要注意避免只对学生做出正确与错误的判断,要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促进学生进行情感体验,而不是评判学生观念。德育教育中的情感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并规范自身行为。

德育教学过程应加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对案例有更深的体验,有利于提升德育工作的教学成果。

(二)教师与学生平等交流,加强沟通

只采用说教的形式进行德育教育,势必会影响师生关系,而师生关系是德育教工作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对道德观念的学习和理解方向,并关注学生的人格培养。

德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与学生平等交流,使自己与学生处在平等的地位,这样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平等交流使学生在面对教师时较为放松,能够更多地表达自身观念,有利于教师收集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德育教学工作的目标和教学手段。

教师需要通过沟通来对学生的思维模式有明确的认知,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特点,调整德育教学的内容,提升德育教育的教学质量。

(三)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

学校需要创建良好的环境,使学生能够将课堂上的德育教学内容与实际相联系,避免学生产生理论与实际相差过大的体验。学校和教师对待学生的方式和部分面对学生的规定,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对道德观念的理解。良好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德育教学的内容,巩固教育成果,保障德育工作的开展。

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还包括对学生差异化发展的关注。教师不能以成绩来决定对待学生的态度,要注重发掘学生在其他领域的能力,重视学生的差异性。教师要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创新,为学生日后进入社会打好基础。

四、结论

新课改理论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德育工作是对传统教育安排的完善。在新时期教育改革的大形势下,德育工作要求教师以良好的素质和态度,采用适当的方式来加强学生对德育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海.浅谈网络环境下初中德育内容的创新策略[J]. 启迪与智慧(教育),2016,(02):71.

[2]汪新.“和谐”教育“生态”评价——武汉市江岸区中小学有效德育评价体系的建构与实践[J].成才,2016,(01):5-7.

[3]文作兵,吴亚兰.“德能银行”传递正能量——华容县实验初中基于网络的德育创新实践[J].发明与创新(教育信息化),2014,(07):18-20.

[4]孙欣,尹爱玲.试论如何实现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创新[J].新课程学习(下),2014,(04):155.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策略德育工作初中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互动与互补:《新周刊》微博传播策略浅析
关于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思考和浅谈
新形势下企业干部管理的创新策略探究
国有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创新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