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旧城改造中旧建筑的再生设计的认识

2018-02-06 03:45郭钊林
智能城市 2018年3期
关键词:旧城废弃物建筑

郭钊林

广东呈斯意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广东惠州 516000

城市的整体规划以及市容市貌是一个城市的精神文明程度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整个城市人民自身素质和文化底蕴的象征。一些城市的旧建筑,虽然年久失修、失去了往日的风采,但它的价值和意义依然存在,因此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和旧建筑的完好状况,对旧建筑进行再生设计,是城市建设中值得探讨的问题。

1 旧城改造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原有的格局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发展的需求。在城市规划中,城市的整体布局要体现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城市的个性,以往的规划缺乏长远目标,只注重满足人们的基本生存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在一些老城中,以往的建筑和城市格局无法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生活、工作等的精神需求和业余文化活动的需求,加之随经济的发展,新区不断建起,交通路线的改建、各种配套设施的逐渐完善,都推动了旧城改造的进行。旧城改造是经济发展的需求,合理的城市规划,能够增加城市的魅力,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提高城市的经济实力,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不同的区域环境各不相同,经济发展状况也有所区别,这就需要城市不断构建适合区域发展需求的城市环境。为了城市经济更好的发展,城市规划就要改善原有的经济环境,拓展经济发展的空间,促使整个旧城的改造。

2 旧城改造的基本原则

2.1 保护与再生

对于旧城改造,注意对原有旧建筑的保护和再生是最基本的原则,也就是说,既要对既有旧建筑按原样进行合理的修复,又要挖掘出它的新价值。特别是对历史文化遗迹,既要保持其原有的结构特点,使人们对我国悠久的历史有直观的认识,又要保护它的文化价值,更好地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民主精神。同时加以创新,使其成为提高人们精神文明程度,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要做好旧城改造的保护与创新,需要不断学习,收集各种资料,分析探究,对旧建筑的历史价值做出正确的分析,真正了解历史建筑的核心价值不仅在于它坚固、独具匠心的外形设计,更在于它的历史意义和影响力。真正有效的保护工作,除了要保护现有建筑的存在形式外,还要构想并再生出有助于历史建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存在形式。使旧城经过改造能够在新城市的经济发展中彰显它的存在意义和自身价值,通过再生改造,使旧城具有新的功能,满足现代经济发展和人们对城市功能的新需求。

2.2 重视文化内涵

旧城改造要遵循保护旧城的原有文化内涵,开发新功能的原则。旧城原有的文化内涵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因此,在旧城改造中,要通过理论学习和分析、实地考察、和群众沟通交流等方式,对城市的文化内涵进行全面的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估,将最具特色和有深远影响力的部分保留下来。在科学和文明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今天,人们对城市的需求已经不只是满足于衣、食、住、行等基本功能,还对城市的地域环境、历史文明、民族传统等有更多的需求,因此,在旧城改造中,应从人们的实际需求出发,把城市的功能性建设和文化内涵相结合,开发新功能和经济发展空间,使旧城充满新的生命活力。

2.3 可持续发展原则

仅靠一次旧城改造是无法改变城市落后和现代发展人们需求的矛盾的,而文化价值是旧城持续发展的源泉。只有保护和开发旧城的文化价值,才能使旧城在城市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包装打造,使旧城旧貌换新颜,利用旧城的地域特点和历史文化价值,发展旅游业。使更多的人了解这座城市,发挥它的文化价值。因此,在旧城改造中,应正确认识旧城的文化价值,对旧城进行合理的保护和有战略远见的再生建设,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 旧建筑再生设计理念和意义

3.1 满足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审美需求

人们对城市的需求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基本物资需求,如建筑的室内环境以及电梯、监控、物业、休闲、购物等各种配套实施是否齐全,公路是否拓宽,车辆行驶是否有序、小区环境是否清洁卫生,城市的医疗是否设备先进,教育环境是否让家长放心等;另一方面是精神需求,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生活,对业余文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对城市建设提出了更好的要求,不仅物资生活井然有序,使人们得到充分满足,更需要了解城市的地域文化、乡土民情,满足他们对历史和传统的寻根情节。因此,在旧城改造的再生设计中,应注重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审美需求,使城市蕴含着历史的记忆,在赏心悦目的建筑和城市格局中,能够体现出城市的文化内涵,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弘扬这座城市的传统文化,让历史和记忆证明这座城市的过去,诠释这座城市的魅力。

3.2 方便快捷,提高经济效益

城市建设和现有规模的形成,凝聚了无数先辈的心血,是数代人的理想和智慧的结晶,同时也聚集了大量的资金的投入。如果随着旧城改造一味的“拆迁”重建,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还使大量的老区人口居无定所,给人们带来了诸多不便。如果对既有旧建筑进行适当的维修和改造,予以它新的生命力和价值,不但使旧建筑达到甚至延长了使用年限,还使旧区居民免受流离之苦,为他们节省了资金投入,同时也减少了城市建设中拆除和重建这些建筑的人力、物力,把更多的资金和劳动力用在新区建设中,节约了旧城改造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为人们提供了便利,保持了城市原有的文化底蕴,使城市更具特色。

3.3 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城市建设会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和能源,一味的拆迁重建,一方面浪费大量的自然资源和能源,另一方面很多住宅并未达到使用年限,就不得不拆除,这不仅是社会资源的浪费,而且也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此外,在拆除过程不仅要消耗巨大的人力、物力、运输工具等,还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和废弃物以及噪音,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休息,使人们的身心健康受到威胁。因此,在旧城改造中,合理运用旧建筑,通过缜密的思考,精细的再生设计,使旧建筑内部结构更加固,再加以科学合理的布局,把旧建筑赋予生命的活力,既能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又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市场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相融合的具体体现。

4 再生设计的构想

在旧建筑的拆除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废弃原材料,如果把这些废弃物合理利用于城市景观建设中,不仅能减少环境污染,也减少了工程建设中运用新原材料再次产生废弃物的数量,节约了成本,间接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保护了生态环境。建筑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很多企业通过循环利用建筑废弃物开发生产新型建筑材料,获得更多的商业价值。把建筑废弃物通过景观设计变成赏心悦目的的艺术作品,实现提高公共意识、美化环境、提升城市软实力的社会价值。在景观建设中,可以利用建筑废弃物作为景观地形的主要材料,既增添了地形的起伏空间感,又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对于一些无毒害的建筑废弃物可以作为景观建设的回填材料;把碎砖块、渣土、矿渣掺入种植土中,有利于植物的生长,碎木、锯末和木屑也可作为堆肥原料和防护工程中的覆盖物,可防止水土流失,又增加了土壤的肥力,起到美化景观的作用。此外,建筑废弃物还可以转化为适宜的建筑材料,用于景观墙,根据建筑废弃物的透水性和多孔性特点,可以作为构建人工湿地基质的主要材料。

5 结束语

旧城改造是经济改革的需要,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阐述旧城改造的必要性,从保护与再生、重视文化内涵、可持续发展原则等方面探讨了旧城改造的基本原则,通过满足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审美需求、方便快捷、提高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分析了旧建筑再生设计的理念和意义,并对再生设计提出了大胆的构想,旧城改造和旧建筑的再生设计不是原样的保持和维护,而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富有创造性的设计,使城市更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现代气息。

[1] 曹晓亮.设计的再生——旧工业建筑再生设计典型案例分析[J].西北美术,2017(4):126-129.

[2] 李芳成.城市旧建筑的再生设计——浅析昆明市政府某会堂危房修建[J].建材与装饰,2017(18):118-119.

[3] 林墨飞,刘鑫,谭芳.建筑废弃物在当代景观设计中的再生利用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7(1):163-164.

[4] 刘晓明. 废旧建筑材料在街区改造设计中的再利用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6.

[5] 于天赋,朱益莹.浅析城市的扩张与旧建筑的再生利用[J].智能城市,2016,2(3):69.

猜你喜欢
旧城废弃物建筑
制造了全世界三分之一废弃物的产业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电子废弃物
浅谈旧城更新中建筑立面整治的策略与意义
秋日忆绍兴
建筑的“芯”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curriculum English grammar teaching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n high school
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