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医药大学:立足中医药特色,打造思政课品牌

2018-02-06 01:51张会萍
河南教育·高教 2018年12期
关键词:医德理论课政治

张会萍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河南中医药大学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建设,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作为学校发展内涵建设的核心加以推进,在师资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条件保证、质量提高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与指导帮助。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课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通过结合中医药大学学生特点探索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对2018新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开展集体备课、优秀教师示范教学展示、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练兵等多种措施,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和亲和力,增强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河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先后获得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师德建设先进集體、三育人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在2018年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技能大赛中,学校两位参赛教师分别获得了特等奖和一等奖。

目前,学校正在进一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和水平。

以课堂教学为重点,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在教学过程中,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根据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三个结合”,即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相结合、知识性传授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常规性考试与日常考查相结合,积极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提倡采用专题教学、案例教学、问题教学、讨论式等方法。这些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的课程。

以中医药院校特色为平台,实施“三结合”教学模式。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特点,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学习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中医药院校特色的“三结合”教学模式,即品德教育与医德教育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课程教学活动中,学校还围绕教学大纲展开专题教学,如“爱国主义与弘扬中国中医药文化”“从中医的‘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谈谈辩证法思想”“矛盾论与阴阳学说”“毛泽东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有关民族主义的讨论”,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课程。

以师资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学校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要“真学”“真信”“真教”,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党性原则和思想政治觉悟。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新教师试讲和以老带新的“传、帮、带”制度,通过集体备课、观摩教学、相互听课、相互评课等方式,帮助青年教师健康快速成长,鼓励他们积极参加课堂教学竞赛、精品课程建设、优秀教案比赛等活动,同时积极吸收培养学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加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中来,教师队伍建设实现了多层次、多渠道的发展。

重视教师社会实践,提高教师理论联系实际能力。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相对稳定的四个实践教学基地,多次组织教师进行实地参观调查,利用暑期组织教师到教育部确定的研修基地实践研修、理论研修;组织龙子湖十几所高校座谈交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情况,吸收借鉴兄弟院校成功经验,这些措施促使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得到稳步提高。

发挥医德馆教学功能,构建“品德”素质与“医德”教育的教学模式。学校医德馆建成于2015年。自开馆以来,医德馆作为大学生实践教学载体,通过系统展现医德思想发展史、杏林典型医德案例、医学道德历史文献、著名医家医德名言和学校名医职业精神等教学资源,学生了解区德发展史,学习医德典故,继承优良医德传统,分析医德案例,重温从医誓词等,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交相融合。中医药大学学生通过这种体验式学习,逐步达到“内得于己”的效果,为今后践行医德原则、规范奠定知识基础和德性品质基础,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更好地为学生所接受。

学校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医学伦理学、卫生法规等课程已在医德馆进行现场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一些二级院部的学生主体活动也在此地进行,对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培育起到了积极作用。医德馆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提供了良好的氛围,成为了他们的第二课堂。

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原则,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效果。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程课的社会实践主要有社会调查、大学生能力训练、今日说法、日行一善等活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积极探索“大班理论授课、小组史例研讨”的教学方式,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先后探索出了专题教学、讨论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形成了“一法为主、多法结合”的模式,产生了“在小组研讨中激活思维、在大班交流中产生共鸣”的良好效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将实践教学分为假期社会实践调查、读经典、写读后感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主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读、写、讲,包括辩论演讲法、专题讨论法、情景模拟法、专题讨论等形式。课后实践教学主要是在校内开展主题活动,包括理论热点学习、红色电影赏析、读原著颂经典、唱红歌颂党恩等。社会实践教学主要是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开展专题社会活动,体现了解国情,体察民情,认识社会、服务社会的理念。中国近现代史教师带领部分学生奔赴大别山革命老区,实地对学生进行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学校还组织部分研究生到焦裕禄纪念园进行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则依据每年的教育教学要点进行专题教学。同时,其他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都形成了专题教学方案。

发挥新媒体功能,利用网络课堂探索教学改革。大数据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普遍应用,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适应教学手段与方式的新变化,创新教学模式,推进教学改革,提升和巩同教学质量,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面对的问题。为此,学校进行了网络课堂的初步改革尝试:一是对教师进行慕课微课的学习培训,并鼓励教师参加慕课微课的录制;二是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试点进行网络题库建设。目前,学校网络题库已建好并投入使用,慕课微课改革正在推进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布置课程的讨论任务,充分利用网络的迅捷性、开放性、交互性优势,通过网络渠道回答和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扩大教育的覆盖面。先进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以其形象性、生动性适应了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接受习惯,并以突破时空限制和提供丰富的信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使学生对抽象理论的学习不再感到枯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学校通过进一步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方法,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学科建设水平等措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强起来、活起来、潮起来。

猜你喜欢
医德理论课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孙思邈医德思想发微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医学研究生医德教育问题探讨
中职护生医德认知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