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一餐饭,养老大改革—记广州长者饭堂

2018-02-07 02:58广州市民政局
中国民政 2018年9期
关键词:饭堂长者居家

◎广州市民政局

每周一至周六中午11点,广州市天河区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内的长者饭堂准时开饭。4月4日的午餐菜单,是山药五花肉、洋葱炒肉、南瓜蒸饭和萝卜龙骨汤。只需6-12元,60岁以上长者就可享用两荤一素加热汤的营养午餐,可以边吃饭边和老友聊家常。

“饭菜热气腾腾,汤清淡营养,搭配合理,我们就像回到家里一样,吃得开心。”张木兰阿姨成为饭堂常客后,亲手写了一封感谢信。

覆盖率达到100%

2016年上半年,广州市对1025名老年人进行了入户调查和访谈,发现33.3%的居家老年人需要助餐配餐服务,位居老年人需求首位。

针对这个问题,广州市委决定大力开展以助餐配餐服务为重点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在原有养老助餐配餐基础上,实现“四个转变”:即从部分街道、社区零星开展助餐配餐向助餐配餐覆盖全市所有城乡社区转变,从以服务保障独居、孤寡、高龄、计划生育特扶、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人为主向服务保障所有居住在广州有助餐配餐需求的常住老年人转变,从以救助帮扶为主向优质服务可持续发展转变,从让老年人在“吃饭难”问题上不再纠结发愁向提升老年人幸福生活指数转变。

针对一些社区助餐配餐“推进难”,通过广泛发动宣传和压实责任入手确保改革落地。通过电视台和报刊跟踪报道,QQ群、微信公众号推送资讯,基层办事窗口和社区网格员派送宣传单,推出免费试吃、入户动员等方式,使养老助餐配餐人人皆知,倒逼改革落实。与此同时,将养老助餐配餐服务改革纳入市委全会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分管市领导每两个月主持召开一次全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场会,通报养老助餐配餐服务改革情况和部署工作;建立统计通报和督办制度,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纳入街(镇)工作绩效考核,对养老助餐配餐服务改革进行专门督导。

养老助餐配餐全面铺开后,如何解决“持续难”?那就是营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广州相继出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改革创新试点方案》《开展老年人助餐配餐服务指引》《关于进一步提升老年人助餐配餐服务的通知》等文件,指导各级有序开展养老助餐配餐改革工作。改变过去政府“唱独角戏”的做法,引导多方支撑、多元参与,“政府补一点、企业让一点、慈善捐一点、个人掏一点”,建立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社区、家庭和个人共同推进养老助餐配餐合作机制,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格局。

目前,广州共有长者饭堂952个,城乡社区覆盖率达到100%。老年人不但吃得上饭,而且吃得安心、吃得开心。这项改革得到了全市老年群众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在中央财政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绩效考核中被民政部、财政部评为优秀。

构建“大配餐”服务体系

张木兰阿姨的一餐午饭,背后是“大配餐”服务体系的构建:智能化信息平台、大厨房供应系统、易及性就餐网络、社会化运营模式。

长者饭堂依托市、区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信息平台、“智慧社区”平台、助餐企业信息平台,实现养老助餐配餐网上办理。市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实现包括老年人关爱地图、家政服务和助餐配餐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接入受理、服务管理、评估监督等功能,并通过政府信息共享平台逐步与市民健康服务信息系统、老年人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系统等对接。部分“智慧社区”平台建有老年人助餐配餐系统,提供选餐点餐、费用划扣、互助送餐和餐后点评等一站式服务,对助餐配餐进行全程跟踪和监督,向上接入区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向下利用微信公众号与老年人手机链接,老年人使用微信公众号即可报餐、点餐、评价配餐等。

面对养老助餐配餐增量提质的新要求,长者饭堂启用四种配餐供应机构—获得A(或B)资质的集体用餐配送公司、供餐能力超过1000人的中央厨房、省二级以上养老机构、供应100人以上的社区自建厨房。经过筛选,确定18家中央厨房、72家餐饮配送公司,由各区、街(镇)就近签订供应合同。

整合社区日托中心、星光老人之家等多种养老资源,有的街(镇)挤出自有物业建成社区长者饭堂,形成步行“中心城区10-15分钟,外围城区20-25分钟”的服务网络,并对无人照料、行动不便的失能、重病卧床等老年人进行送餐上门。

长者饭堂主要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交由各类社会主体运营管理,运营情况定期评估。运营工作包括为老年人登记就餐、组织就餐活动、送餐上门等。目前,全市社会力量运营占比85%,成为提供助餐配餐服务的主体;全市养老服务企业193个、养老类社会组织74家,助餐配餐等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连锁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态势明显。

未发生一起食品安全事故

长者饭堂的安全高效运营,来自于多方面的监管保障机制。

首先,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强化政府监管,建立巡查、通报制度,开展日常巡查和督导,对承办机构和助餐配餐点开展执法检查和明察暗访,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膳食安全质量的抽样检测。加强行业自律,在配送公司和中央厨房设置老年人助餐专区,统一长者饭堂标识,建立安全可靠的餐食供应和配送服务链。主动公布助餐配餐服务地图,主动接受舆论监督、公众监督。全市未发生为老年人助餐配餐服务食品安全事故。

其次,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对于配餐供应机构、长者饭堂运营情况,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开展评估。评估每年组织一次,主要以老年人的评价为主,综合考虑服务项目专业化程度、服务人次数、服务质量、服务成本等因素,评估结果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个等级。对评估为优秀予以奖励;评估不合格的不予补助,并要求其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中止合同,且2年内不得参与广州养老助餐配餐购买服务项目招投标。

最后,健全资金激励保障机制。市、区两级财政保基本,主要用于设施设备购置、场地装修、网络建设等,确保养老助餐配餐“开好局、起好步”。市从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中下达助餐配项目资金,对各区助餐配餐服务予以补贴,包括就餐补贴—对老年人就餐予以适当补贴,送餐补贴—对有需要的老年人送餐上门予以补助,运营补贴—根据各助餐配餐点服务老年人的人次予以资助。全市每份两荤一菜一汤的配餐价格基本不超过12元钱,经市、区、街道(镇)三级补贴后,老年人自掏腰包不超过9元钱,有的区对特殊困难老年人还实行免费。

协同推进其它服务改革

长者饭堂不但解决了居家和社区养老中最受关注的助餐配餐,还协同进了社区医养结合、社区互助养老、公益慈善助老等服务的改革。

配餐供应机构聘请有公共营养师制订食谱,有的还根据老年人的需求制定个性化菜单。助餐配餐点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期派出医生、护士驻点服务,提供健康体检、健康宣教、营养指导等服务,组织老年人进行康复 训练。

助餐配餐使更多老年人从家中“走出来”,开展集体看电视、互动小游戏、唱红歌等活动,拓展交际圈,得到更多精神慰藉,一些街道(镇)还为长者过生日。许多老年人说,“大配餐”服务既解决了他们的就餐问题,也为他们提供了相互交流、融入社会的平台。

老人走出家门后,居家和社区养老也有了更大作为的空间,探索邻里互助模式,成立“老友记互助社”,让较年轻的老年人为较年长的老年人服务,有能力的老年人帮助失能、失独等老年人,特别在地域广、老年人居住分散的农村社区采取邻里结对帮扶,把饭菜送到服务对象 家中。

公益慈善资源、志愿义务服务与助餐配餐服务相结合,建立“社工+志愿者”服务队伍,重点为特殊困难老年人开展志愿助餐配餐服务。

广州市慈善会发起“爱心午餐”计划,为长者饭堂筹集慈善资金;南沙区探索“时间银行”,发动志愿者参与助餐配餐服务。“时间银行”发布助餐配餐需求,志愿者通过助餐配餐、清洁等服务以及送餐上门获取“时间币”,以此调动和激发志愿者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饭堂长者居家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饭 堂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大象“长者”会把生态知识传给下一代
staycation居家假期
奔往饭堂的路上
微生高的往事
——长者的期盼">"老博会"剪影
——长者的期盼
饭堂打拼记
一代儒将的长者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