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科研水平 拓展研究平台为新时代行政决策提供强有力支撑

2018-02-07 02:58王胜三
中国民政 2018年9期
关键词:决策行政研究

◎王胜三

20多年来,在历任部领导的关怀下,在相关单位特别是民政部区划地名司的支持下,民政部地名研究所(国际交往中称“中国地名研究所”,以下称“地名所”)根据国家和社会需要展开研究,逐步发展成为研究领域包括地名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地名文化、地名标准化、少数民族语地名译写和国外地名译写、信息化、国际公有领域地名研究、地名标志检测与研发等在内的全方位、立体式研究机构,较好地履行了国家赋予的职责。地名所是目前唯一的国家级地名研究机构。

一、地名所20年发展进程

地名所发展的20年,是为行政决策提供智力支持的20年。20年多来,地名所不断面对新形势,积极进行学术和理论探索,大胆先行先试,为行政决策和实践提供前期的理论探索和过程中的技术支持。2004年地名所组织专家开展全国地名普查所需技术手段和普查内容进行研究、论证并出版专著,为2014年全国地名普查全面铺开做了坚实的理论铺垫;同年,地名所开展地名文化研究,并探索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保护工作的实践。2012年,以地名所为主要力量起草的《地名文化遗产 鉴定》行业标准颁布实施,同年民政部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地名文化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此外,在地名法规建设、标准化建设等方面,地名所也做出诸多建设性努力。

地名所发展的20年,是紧密围绕国家大局和重要部署积极作为的20年。20年多来,地名所立足本职,不断加强地名研究,围绕国家大局和重要部署推出了一批较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先后形成了《一带一路列国志》《一带一路名城志》(全五卷)等成果,其中《一带一路列国志》发行量超过7000册。为服务国家“走出去”开放战略,形成包含了30余万地名的数据库,出版了1000万字的《世界地名译名词典》。2015、2016、2017年分别结合中央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建军90周年等重大事件,出版《印·记:二战重要地名录》《星·火:长征重要地名录》和《刀·枪:人民军队建设重要地名录》。2018年4月,在雄安新区成立一周年之际,出版了《雄安新区村落地名录》。

地名所发展的20年,是自身不断壮大业务能力持续提升的20年。20年多来,研究所单位发展与个人进步相互统一、相互促进。单位整体科研水平明显提升,承担国家级课题、完成行政委托重大任务的能力显著提高。除服务民政部门行政决策外,研究成果被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单位采用。多次为地方政府提供学术支持,解决实践难题。形成墙内开花,墙内墙外一样香的良好局面。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我们必须以巨大的勇气直面问题,进一步深化改革,优化人员和资源配置,提升科研水平,拓宽研究平台,为行政决策提供更优质、更全面、更有力的支撑,推动各项工作稳步开展。

二、地名研究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及因应

进入新时代,地名研究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主要来自地名本身和外部两个方面。从地名本身来看,要解决好地名信息的研究、处理和标准化问题;从外部来看,要解决好地名研究与其他领域相关研究的衔接、融合问题。

—提升科研水平:做好地名信息研究、处理和标准化。地名是重要的社会公用信息,地名研究和地名管理工作的核心和最终目标是地名标准化。地名所成立之初,就被赋予“研究并建立我国地名信息系统”的职能,并出版了《数字地名》《地名信息化概论》等专著。但由于种种因素,数据采集手段和措施不足,多年来多是本着“统一平台、分类推进”的思路逐步开展专题数据库建设工作,比如外国地名数据库、运河地名文化数据库、一带一路地名数据库和红色地名数据库等。虽然有了一定的硬件基础和建设经验,但地名数据的分散和不系统成为地名研究难以突破的瓶颈,距离推动地名标准化,服务行政决策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大数据时代社会公众对地名这种底层基础信息的政府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改善标准地名信息的政府供给,是“共享”发展理念的要义之一,也是大数据时代的必然要求。准确、迅捷、高效的信息处理,要求地名数据处理必然要走政事分开的专业化道路。经过四年多的地名普查,结构统一、属性齐全、类型丰富、容量庞大的数据库正逐渐形成。对这些海量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进一步发挥地名所服务行政决策的作用,应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政事分开原则和事业改革发展方向,进一步明确、突出地名所数据处理、标准化和受权发布职能。通过强化地名数据处理与地名研究的有机结合,使信息处理更加科学、高效、准确,政策建议更具针对性和现势性,更好地为行政决策和社会公众服务。

—拓展研究平台:推动地名研究与相近民政工作融合。地名涉及领域多,应用范围广,地名研究也涉及众多学科。进入新时代,地名管理、地名研究与相关领域特别是行政区划工作关系更加密切。1977年,中国地名委员会成立后,其办事机构先后由原国家测绘总局和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代管。中国地名委员在很多文件中明确:凡是涉及行政区域名称这一类与政府管理和人民群众关系最密切的地名时,要征求和尊重民政部门的意见。1988年1月,中国地名委员会办公室正式划归民政部。之所以有这种变化,一个很重要的理由就是,民政部门承担的行政区划工作与地名管理工作关系最密切,行政区域地名是影响最广泛、最深远的地名。代管单位的变化,反映出对地名作用、地名核心工作及其周边关系认识的变化。同年7月,在国家机构改革中决定民政部成立行政区划和地名管理机构。30年的实践强有力地证明区划工作与地名工作相互融合是完全正确的,地名、界线和区划的有效行政管理从“点”“线”“面”三个方面服务了社会治理,从多个维度推动了空间治理和空间治理体系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遗憾的是,自1995年地名所成立以来,一直仅仅承担地名单方面的研究工作。虽然多次承担撤县设市等区划政区调整过程中地名更名论证工作,但限于职能整体服务行政决策效果没有完全发挥。如果能以目前地名研究为基础,实现地名研究与区划研究的融合,从学术层面看,有利于形成统一的研究、咨询平台,极大改善目前行政区划研究分散的局面;从行政层面看,有利于降低行政决策咨询成本,有利于增强行政决策和实施过程中的风险点控制,最大程度减少社会波动。

三、把握重点关系,完善发展路径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深化改革,不断增强公益属性,不断加快发展步伐,以进一步深刻认识、正确处理重点关系为着力点,进一步完善发展路径,切实提高为行政决策服务的能力。

一是正确把握前期理论探索、中期技术支持和后期经验总结的关系。作为一个为行政决策提供智力支持的数据分析和理论研究的机构,要着眼于地名行政管理的整个流程,服务和支撑覆盖行政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领域和各个部位。从以往的研究工作来看,前期的理论探索效果比较明显,过程中技术支持也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后期的经验总结,工作还很不够,还有很大进步空间。今后的研究工作,要更加注重政策建议实施效果评估,通过实践来完善理论,再用完善后的理论支撑新的实践。

二是正确把握学术研究与行政决策支持的关系。能不能为行政决策提供科学、有效、针对性强的政策建议和技术支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前期学术研究的深度与广度。要进一步加强与高校和其他研究机构的学术交流,跟踪学术研究的热点和尖端问题,让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的源头活水不断涌进,实现学术的“厚积”。还要紧紧围绕当前行政的重点工作开展研究,提供精准智力支持,实现学术的“薄发”,既要追求学术层面的实事求是,更要做好工作层面的适势求是。

猜你喜欢
决策行政研究
行政学人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加快行政审批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