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韵语

2018-02-07 16:48贺子睿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凤姐红楼曹雪芹

贺子睿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题记

红楼一梦几千载,少时家世贵盛的曹雪芹,雍正年间家道败落,贫困潦倒的他坚持“批阅十载,增减五次”,终于写出了《红楼梦》这部不朽之作。而在其中也塑造了各有千秋的红楼中人:宝玉的清新脱俗,黛玉的风流别致,宝钗的雍容含蓄,湘云的清新洒脱,贾环的平庸无趣,薛蟠的粗俗不堪,等等。这些个各有千秋的性情不同的红楼中人,被芹溪那精湛的技法描绘得淋漓尽致,在这些个人物的诗作中,也充满那无限幽长的红楼韵语和那般余味悠长的红楼韵味。

《红楼梦》第三回中有这样的诗句:“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的好皮囊……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执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在黛玉初见宝玉时,作者浓墨重彩地对宝玉的外貌做了刻画,又接着说:“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有人有《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极恰。”就是在这两首诗中,说宝玉是“草莽”“愚顽”“偏僻”“无能”等,这样看似是嘲,其实是赞。因为这些都是作者借封建统治阶级的眼光来看的,概括出宝玉这个封建叛逆者的思想。而宝玉和钗黛相比,总处在劣势。小说中的贾宝玉,是荣国府贾母之孙、贾政王夫人之子,有“绛洞花主”“怡红公子”等雅号,还有“富贵闲人”“无事忙”等绰号。在宝玉上学时,经宋代朱熹注过的儒家政治教科书《四书》已被当时的封建统治者奉为经典,所以贾政吩咐光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而宝玉却偏对《西厢记》《牡丹亭》这些理学先生最反对读的书爱如珍宝。在警幻仙姑眼里,贾宝玉是“天分高明,性情颖慧”,可见,思想基础不同,评价一个人的标准也是不同的。

“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簪,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微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出场方式就引起林黛玉的特殊感觉,对王熙凤的衣饰花大量笔墨描写,显示出她的华贵、得势,也暗示出她的贪婪、俗气,“三角眼”,“吊梢眉”,美丽的容颜下隐藏着刁钻与狡黠。随后携着黛玉的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見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短短几句话,表面上是称赞林黛玉的风姿,实际上却是在奉承贾母,又不忘去夸赞迎春等嫡亲孙女,真是圆滑之至!见到黛玉后转悲为喜的变化,表现出她善于奉承、随机应变的性格特点。在《红楼梦》的人物塑造中,王熙凤的人物形象却是多样的,红学前辈王昆仑先生在他的《〈红楼梦〉人物论——论凤姐》中曾有句名言:“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想必这句话,应该也是众多品红楼的读者通有的感受。

说起王熙凤这个性格多怪的红楼中人,便引出颇多的性格见解。可以说王熙凤是个八面玲珑的女强人,她办事井然有序,处事圆滑,且擅长讨好奉承,很得贾母和王夫人等荣国府掌权者的喜爱。她威严中不失女子的温柔:从衣着来看,她是个富贵里透着娇媚的女人;从言行来看,她是个尊贵里透着温柔的女人;而从周围人对她的态度来看,她又是个不失威严的女人。她还具有外交家的风度,在贾府众多的女子中只有她能稳住阵脚,举手投足之间尽显“大家风范”,措辞得体,语气感人,一看便知在贾府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红楼中人各有千秋,看《废艺斋集稿》,我们看到的是曹雪芹的宅心仁厚,积德为善;看《红楼梦》,我们看到的是曹雪芹那双洞明世事、看破红尘的眼睛。我愿与千万红楼中人一同携手,品味红楼中那般余味悠长的红楼韵语。endprint

猜你喜欢
凤姐红楼曹雪芹
势均力敌,也有友谊
红楼版非诚勿扰大型现场(一)
四大名著趣解
曹雪芹邀棋
乍然
人心买卖
一句话妙解四大名著
曹雪芹送彩礼
“凤姐”列传
曹雪芹捉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