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媒体世界
——评《网络传播概论》

2018-02-08 06:19杨小易
中国出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媒介理论发展

□文│杨小易 陈 薇

互联网的发展使人类社会从传播学意义上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移动互联网发展迅猛,社会化媒体平台崛起,传播与社会生活的深层互动日益彰显。结合新时代大背景与现实的发展来考察网络传播中的新现象、新模式、新思维,是新闻学者、传播学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清华大学传播学彭兰教授撰写的《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7月出版)正是一本凝聚作者多年研究心血,从传播、社会、文化等多重角度解读网络传播、展现当代网络传播发展全貌的教材。

宏观视野与微观考察的结合。网络发展日新月异,从门户网站到社会化媒体,从微博、微信到移动视频直播,热点现象层出不穷,但该书并不囿于对热点现象的解释性尾随,而是致力于探索不断涌现的新现象背后相应的媒介逻辑和内涵,通过对网络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传播形态的梳理分析和规律总结,推演趋势。作者立足时代发展和中国特色语境,从媒介层面的微观现象,到实践层面的中观过程乃至宏观社会变迁,依托对现实的深入考察,将有关网络传播的各种议题纳入讨论与建构的范畴之中,形成了逻辑一贯的理论体系。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作者对网络的认识和定位脱离了单一媒介属性的窠臼,充分重视网络的经营平台和社会属性,在网络传播与人、网络传播与社会、网络传播与文化的宏大视野中考察网络传播的影响,丰富了传播研究的理论内涵。

经典传播理论与新媒介环境的碰撞。美国《连线》杂志将新媒体定义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以此勾勒出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格局:昔日大众传播的受众嬗变为传播主体,网络新闻传播的泛在化、开放性使传统传播理论的适用性受到质疑和挑战。在这样的新时代背景下,作者围绕议程设置、沉默的螺旋、把关人等经典理论的产生情境、设问方式及研究路径等议题展开互动与对话,分析相关理论在网络新环境中的形成机制和作用机制,为经典问题的研究创设了新的解释框架。新事物与旧理论的冲击,个性化需求与群体互动的博弈,虚拟空间和现实社会的相融皆为学术发展创造了无限可能。该书对大众传播时代形成的经典新闻理念的反思,对于修正或重塑传播理论模型,使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媒介技术与社会及人的发展的思辨。该书不仅全面介绍了业界前沿的媒介技术和发展态势,更引入社会学的视角认识网络群体中的人际互动,辨析人与媒体技术的关系以及媒体变革对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伊尼斯曾说:“一种媒介的长处,将导致一种新文明的产生。”新媒介技术在重新定义新闻源、新闻分发平台、用户反馈等传播相关的各个环节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模式和互动方式。作者以“万物皆媒、人机合一、自我进化”来预言未来智能化媒体时代的特征,以发展的视角审视人、物、环境的连接互动,体现了敏锐的洞察力和高度的前瞻性。同时,作者也对新媒体所带来的困境作出反思,提出了“如何超越算法,坚守人的价值”的诘问,为未来的研究提供线索,指明方向。本书对新媒介技术如何影响人际互动和参与社会现实建构的考察,拓展了传播研究的学术空间,显著提升了研究对于社会整体发展的学术价值。

总之,《网络传播概论》既有对互联网演进历史的回顾与梳理,又有对现状问题的研究和未来趋势的判断;既有对新媒体技术的探讨,又有对网络作用于人从而构建新媒介社会的思考;既有宏观理论的高屋建瓴,又有实践层面的见微知著,对于业界人员、专业学生和新闻学传播学爱好者来说都不失为一部优秀的读物。

猜你喜欢
媒介理论发展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