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入职编辑的工作重点

2018-02-08 06:46姜汉忠
中国出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挫折感虚心书稿

□文│姜汉忠

近些年来,笔者经常应邀出席与编辑和版权有关的讲座。会后互动过程中发现,来听讲座的新手,特别是入职一两年的新手居多。在出版业,入职一两年的年轻人算新手,可是在战争年代入伍一两年以后的兵大概应该算老兵了。之所以入伍一两年的兵算老兵,主要是经历过战争洗礼,战争期间锻炼大,成长快。在出版业却不行,需要时间的历练,着急也不成。可是这种锻炼从眼下看似乎很少,年轻人做的比较多的还是一些辅助性的工作,比如初审书稿。至于选题,相当一些年轻编辑很难有机会参与组织,更不用说独立组稿。即便有机会独立策划一些选题,也极少有机会得到采纳。

入职初期的编辑新手难道就没有办法缩短这种进程吗?就没有可能赢得更多的实践机会吗?依笔者的经验,除了多审阅书稿,除了多跑市场,除了将书稿与市场情形有机对照,似乎真找不到能够立刻见效的方法。不过,如果新编辑某些方面的素质在入职前以及入职后的一段时间内注意加以改进、提高,相信这种过程能明显缩短。

第一,虚心学习。所谓虚心,就是觉得心里装的东西太少,尤其是真知灼见非常匮乏,还有很大的空间需要填充与学习。如果新编辑平时养成虚心好学的习惯,相信入职后其目光会非常敏锐,别人发现不了的东西,他能发现;别人觉得不算什么的地方,他觉得很值得学习;别人体会不到或者不知道需要多下功夫的地方,他能主动去努力体会、实践。这样在单位时间内进步的效率就高得多。原因很简单,他比别人虚心。就笔者的经验而言,很多年轻人在这方面相当不足,别说谦虚,就是实事求是有时候都做不到。正因这个缘故,笔者才把虚心学习放在首位来谈。

第二,注重沟通。虚心是一个条件,可是光虚心还不行,还要懂得与人打交道的基本要领。在与人打交道的一系列要领中,有礼貌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不过,有礼貌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而是有具体的内容。择其要点说几句。一个是请教之前先通报姓名、工作单位与职位。很多年轻人请教别人时舍不得通报这些信息,别人自然就不愿意给出指导,因为他对人缺乏基本的尊重与信任。另一个是请教之前把问题好好研究一番,弄清难点与不理解的地方,这样请教别人的时候才知道如何提问,怎样倾听。如果经常问一些大而无当或者需要实践才能解决的问题,是不会得到回应的,因为这也是不尊重人、没修养的表现。还有就是尽量按照人家的安排走,人家什么时候有空就什么时候去请教,即便有困难,也要想尽办法去克服,因为此时请教别人解决问题是一等一重要的事情。如果让别人随着自己的时间表,可以试想谁又会愿意提供帮助呢?现在一些年轻人入职前精力大多用在知识与技能学习上,入职后又没有人盯着与督促,在个人修养方面做得非常不够。可以这样说,一个不够知书达理的人,一个不懂沟通的人在业务方面是很难取得实质性的进步的。

第三,勤奋不怠。年轻人精力充沛是优势,善加利用就会取得很好的成效。这个善加利用就包括不偷懒,不耍滑。入职不久的年轻人凡事多干一些,多承担一些,只会使自己的才干增加而不会令其减弱,前提是要学会动脑筋。有人很会动脑筋,但是四肢懒惰,要做的调查不去做,要结交的同行不结交,要阅读的书籍不阅读,要聆听的报告不去听,如此一来谈何提高?笔者听一个退休的医生讲,一个口腔科的主任,面对慕名而来的患者,不去亲自诊断病情而是交给他人代劳。不知这位主任是怎么想的,照老医生的话讲就是“懒惰”。主任尚且这么懒惰,如何给年轻一代树立良好榜样?这种现象在社会中还较为普遍,编辑出版界也不例外。对编辑出版界的年轻人,懒惰更不可取,因为编辑出版当中的很多事情说起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换句话说,实践匮乏,编辑工作中的一些道理就不容易悟透。道理悟不透,做好工作就会成为空谈。简而言之,万事懒惰,前程肯定好不到哪儿去,只因没有一个有本事的人喜欢帮助懒劲十足的年轻人。

第四,善抓重点。如今人与人沟通极为方便,人与人的关系也呈现多样性。如此一来,这一天的时间往往被很多事情分割。如果缺少自律与自觉,一会儿让同学分去一两个小时,一会儿让老乡分去一两个小时,再一会儿让亲戚分去一两个小时。如果再面子薄,遇事有求必应,有问必答,笔者相信这个新编辑一天除了睡觉、吃饭,大概剩不了多少供自己支配的时间。笔者认识的一个年轻人就是这样,一年到头都是这样。同办公室的人都说,这位年轻人一年到头干不了什么正事。如此安排时间,这一辈子能成就什么事情?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重点。若要保证重点任务完成,就必须舍弃一些,也就是要做减法。初入职场或者尚未在职场站稳脚跟之际,新编辑的重点是什么?是学习,是提高,是开阔眼界,是广结人脉。除此之外似乎没有比这更急迫、更要紧的事情了。偶尔处理一下无关紧要的急事并无不可,千万不要使其成为常态,成为习惯;一旦成为常态,形成习惯,几年以后便会后悔。

第五,不怕挫折。现在的年轻人由于成长环境太过顺利,一旦遇到挫折、困难很容易后退,而且还很有挫折感。有点挫折感没有关系,如果挫折感太强,只会消磨自己的自信心。一旦挫折感生得过于频繁,做事就再也没有积极性了。如果这种情况成为常态,形成习惯,畏难情绪会伴随终生,这样一来什么事情都干不成,因为这世界上没有困难的事情多半没有付出巨大努力的价值,也练就不出本事。如果有可能,笔者倒是有个建议,那就是故意找点比较困难的事情做,故意找点艰苦的环境磨练一下。不论多困难、多艰苦,也许都无法与战争年代的困难、艰苦比拟,但是只要当遇到的情况需要一个人坚韧不拔,所处的环境很容易让人灰心丧气时,作为新编辑的你就要主动迎上前去,就要坚持下去,因为这正是你经受锻炼的大好时机。在这方面笔者是有深切体会的。如果没坐过四年多冷板凳,我还觉得自己很不错呢。那段经历真是我人生的巨大财富,是后来我不懈努力的力量源泉。坊间有这么一句话,挫折是上天带给人们的福分。要我看,挫折是我们锤炼才干必不可少的程序。少了这个程序,无论有多大的决心也是成不了才的,更取得不了什么成就。

以上这几个方面也许并不全,如果新编辑提前或者入职后初期在这几个方面有了良好的基础,笔者相信你进步的速度会比一般情况下快一些,能力提高会显著一些。谓予不信,请君试之。

猜你喜欢
挫折感虚心书稿
顾炎武谢鼠
数学说理,怎么说
大学生学业挫折感与抗挫折心理能力的相关研究
高职生学业挫折感现状调查研究
虚心乃成功之要
人可以承受挫折,但不能习惯挫败
地方普通院校大学生学业挫折感现状解析
科技书稿的逻辑性审查方法归纳
求知若渴 虚心若愚
巧布阵拜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