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高端人才引进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8-02-08 13:05张楠王颖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8年14期
关键词:新区人才培训

张楠,王颖

(河北工业大学人文与法律学院,天津300401)

1 雄安新区人才需求分析

1.1 功能定位与未来规划

雄安新区顶层设计的出台,是中国经济和社会转型的破题之作,标志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雄安新区为中国制造业和高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雄安新承载着许多的功能定位,包括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和开放发展先行区。雄安新区计划到2020年初步呈现出一个新的雏形,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布局框架基本形成,2018-2020年为雄安新区的重点建设年。在新区的起步阶段,需要对新区展开各方面的排查工作,如文化、产业、气象、生态、地质、人口等方面,工作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文化创意人才、企业家、气象勘探人才、生态环境人才、地质勘探人才、人口统计人才等;需要管理和整顿雄安新区各乡镇的诸多事宜包括新区建设的宣传工作、党建工作、群众的拆迁工作等,[1]需要一批吃苦耐劳、敢于扎根一线的党政人才;雄安新区规划建设需要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大量创新要素的转移、建设智慧城市的高新技术,因此,需要建筑设计人才、城市规划人才、地理测绘人才、物联网人才、大数据人才、云计算人才。

1.2 人才基础

雄安新区经济发展主要以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为主,第二产业主要以小型、轻型的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为主,第三产业主要以旅游、餐饮、物流等较为低端的服务业为主,三地人口受教育程度偏低,劳动力大多集中在农业等第一产业、小型、轻型工业以及低端服务业上,受人口、教育、经济结构的综合影响,劳动力形成了“素质低、结构单一的特点[2]。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雄安新区功能定位及未来发展规划与当地人才结构不匹配,引进外来人才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如何将现有资源利用好、将人才发展成长环境塑造好,引进一批素质全面、适应性强、专业性强的人才,用体制创新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是新区发展设计的关键所在。

2 雄安新区复合型创新人才引进的SWOT分析

2.1 引进人才的优势分析

自身条件优越:在经济基础方面,雄县、容城县、安新县三地的经济基础较好。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集回收、电解、线缆加工、精密仪器制造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废旧有色金属集散地。在生态方面,雄安新区自身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拥有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白洋淀。正在努力打造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这将是雄安新区区别于其他地区的最大亮点。

2.2 引进人才的劣势分析

①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紧缺,学术研究氛围不浓厚。而雄安新区目前的教育现状令人堪忧,安新县只有一所省级示范性中学,容城县只有一所重点高中,雄县只有一所河北省示范性高中,雄安新区内尚无一所国际机构以及教育部批准、省教育厅批准的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也没有一所高考招生的大学,学术交流机会少,学术类活动较少,学术研究氛围稀薄,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成长。②人才引进渠道单一,中小企业参与率低。雄安新区人才引进渠道主要为政府和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在引进人才方面的贡献率低。

2.3 引进人才的机遇分析

国家政策扶持:自2017年4月1日国务院决定要设立雄安新区以来,雄安新区先后出台了《雄安新区就业创业培训实施方案》、《雄安新区劳务对接协作行动方案》等相关政策文件,鼓励用人单位对培训机构提出培训需求,当地政府支持开展培训计划;开展多种模式的培训,创新培训方式,满足不同层次培训需求。

2017年10月10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出台《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支持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本着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原则,推进工商和市场监管事业改革发展。河北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化工业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为加快全省工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工业体系,建设制造强省,打造雄安新区高端高新产业发展核心区。在住房保障方面,贯彻十九大精神“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理念,实行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以租为主的住房保障制度,构建公共租赁房、机构租赁房、共有产权房和商品房等多元化住房供应体系,保持房价稳定可支付,实现住有所居。

2.4 引进人才的威胁分析

在各地经济体制、人才机制变化的背景下,国内人才之战将越来越激烈。全国大部分大中城市都制定了引进人才的相关政策,纷纷进行制度改革,从工资、购房补贴、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以及提供科研助手等方面给予了很高的条件,人才对于工作的选择也逐渐多样化趋势。雄安新区高端创新人才是当前以及未来都会面临的威胁。

3 雄安新区人才引进的对策建议

3.1 政府不断完善人才政策,提供资金支持

雄安新区在政策制定与实施方面,政府要根据雄安新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制定人才引进政策法规,加大户籍制、人才的配偶子女安置、人才待遇等政策的执行力度,在政策实施之后加强对政策执行者和执行过程的监控,对政策可执行度进行实时评估,确保政策能够高效执行。雄安新区在发展房地产的同时试行房屋共享、以公租房、廉租房,制定保障房准入和退出的相关政策,使房价总体保持稳定。

政府应以为本地劳动者提供待遇的标准,根据外来人才对本地带来的价值,对其提供相应的资金补贴,营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鼓励新区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业氛围。

3.2 发挥各高校的人才凝聚力

高校是人才聚集之地,如何更好地加强高校人才建设,提升高校的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以及人才吸引力,是改善人才发展环境的需要,积极对接京津优质教育资源,承接国内外一流高校到雄安办学。加快推进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教育规划建设工作,三地教育部门间形成常态化联络机制,深度开展交流合作。高校要建立竞聘上岗、能上能下的人事制度改革,实施能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的用人和分配制度。加大财政投入,促进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实验室、图书馆等,不断改善和提高人才成长和发展的工作环境和生活待遇。

3.3 使企业成为创新型人才的聚集地

企业要与高校、科研机构进行有效的联系和整合,将大学、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应用于企业生产,为企业持续输出人才推动产业发展。企业要加大对有意愿成为企业员工的人才的培训力度,有针对性地为人才提供指导和服务,为劳动力量身制定培训计划,提供实习的基地,使人才深入到企业内部“零距离”的接触企业文化。

3.4 调整产业结构,探索创新驱动发展模式

雄安新区应发展绿色产业,积极引进高新产业,严格监控企业排污量。把创新力作为发展的根本动力,积极吸纳创新要素与资源,打造合作新平台和对外开放新高地。同时,应当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开发的新模式、建立长效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和创新投融资体制改革等。与北京、天津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新区人才培训
人才云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雄安新区的期许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