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 创新管理推动自贸步入发展“快车道”

2018-02-08 15:56泸州市编办
中国机构编制 2018年10期
关键词:快车道人才制度

● 泸州市编办

自贸区是制度改革创新的试验田。2017年4月,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正式建立。四川省泸州市紧扣制度创新这一核心,优化协同高效配置职能,筑牢机构“四梁八柱”,充分发挥政策制度“杠杆”作用,激发自贸区内生发展动力。

一、强化制度设计,着力打造运行顺畅高效的管理模式

(一)建立“市区一体+三区合一”组织架构。成立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领导小组和改革开放创新发展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全方位参与,初步构建起市区一体、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创新行政体制,自贸区、长江经济开发区党政主要领导均由龙马潭区党政主要领导兼任,强化统筹协调,确保政令畅通;龙马潭区区政府20个相关部门增挂自贸区相关机构牌子,实现行政区、开发区、自贸区“三区合一”。

(二)建立“清单制+责任制”推进机制。推行自贸区清单管理制度,编制自贸区总体方案责任分工清单、实施方案责任分工清单、首批改革试验任务清单等,逐一细化分解试验任务,将工作完成情况与年终目标绩效挂钩,构建分工合理、责任明确、运转高效的运行机制。强化督查督办,建立自贸区网上督查督办系统,实施定期例会制度,实行“每月通报、每季考核、半年兑现”,坚持用制度机制推动工作落实。

(三)建立“自主管理+事后备案”管理模式。探索机构编制管理创新,在不突破机构编制限额的前提下,赋予自贸区管委会自主使用空缺编制和调整内设机构设置权限;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编制和干部职数总额内,允许其自主选聘、调(转)任符合自贸区发展的高端人才和调配内设机构领导干部,通过创新管理方式,激发人才干事创业活力。

二、推进放管服改革,着力打造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一)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环境。一是组建行政审批局。设立自贸区行政审批局,集中行使市级部门下放、委托的235项审批权限。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规范办理流程,实现“一表申报、一窗受理、一章办结”。建立“一口受理、接办分离”审批机制,推行“统一收件、内部流转、联合审批、限时办结、统一发证”的企业注册模式,通过精简办事流程、优化办理环节等,企业注册时间由原来的20个工作日减少到1个工作日。二是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实现了1035项办理事项“最多跑一次”,占总事项数的97.6%。推进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移动审批客户端建设,实现审批办理“只跑一次”或“一次都不用跑”。积极探索新增电子证照、全程电子化系统和地图导航系统等功能,更加方便快捷地服务办事群众。三是探索推行“容缺受理”机制。对不涉及公共安全、生态环境保护、生命财产安全,无需现场勘验,通过事中事后监管能够达到事前审批的事项,建立容缺审批清单目录,实行容缺受理。

(二)打造宽松平等的市场准入环境。一是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围绕公共卫生、城市管理、食品经营等领域的99项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方式,着力解决“先照后证”实行后市场主体办证难的问题,降低企业创新创业门槛。二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创新“多证合一”“异地互办”“集群注册”“政银直通”“名称直核”等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建立“政银授信系统”,大力推行企业注册、开户、刻章、办税、社保、招聘登记“1小时办结”。截至目前,共集中办理企业注册登记等441件。全面推行简易注销登记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同城通办机制。

(三)打造规范审慎的政府监管环境。探索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整合部门行政执法监管职能,建立市场综合监管体制和事中事后综合监管平台,目前有16个市场监管部门进驻平台,200名执法人员参与综合监管。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全面实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实现多领域数据共享、联动执法、联合惩戒。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企业信息公示平台,依托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提供信用信息“一站式”查询服务,实现执法监管与信用约束“两手硬”。

三、强化聚智聚才,着力打造人才洼地成就企业发展高地

(一)实行编制统筹管理制度,着力保障自贸区的用编需求。建立人才专项编制使用制度,设立300名高层次人才专项编制,专门用于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发挥编制使用的最大效益。

(二)设立人才工作局,聚集发展所需人才。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创新的第一资源的理念,在自贸区设立四川省首个人才工作局,开设人才工作站和人才服务专门窗口,集聚发展所需各类人才。设立泸州市高端人才服务中心,建立众创空间、“双创”基地、海外人才联络站等重点人才平台,协调推进人才及项目的引进落地、服务对接、综合保障等。出台了《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实施办法》,对高层次人才户籍办理、医疗保障、子女入学、家属随迁等实行“一对一”服务,建设好人才生态环境。

(三)推行岗编适度分离改革,创新薪酬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打破身份、级别、地域限制,选派200余名优秀专业管理人才和领导人才到自贸区任职、挂职或兼职。推行符合不同职业岗位特点的薪酬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实行自贸区发展、机构设置与个人职务晋升、薪酬待遇双挂钩制度,实现内部动能向发展动力的转化。出台了《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集聚高层次人才十二条措施(试行)》,明确给予高层次人才10万元至300万元资助标准,特殊人才“一事一议、上不封顶”;建立首期规模10亿元人才创新创业股权投资基金,与泸州市人才发展基金形成“双基金双驱动”模式。截至目前,自贸区共引进人才800余名,其中,国家级和省级高端人才55名,形成了人才洼地,推动了自贸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快车道人才制度
高速公路,让中国驶入快车道
人才云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推进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驶入“快车道”
人大“评议+询问”:助推漯河转轨发展“快车道”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品质工程驶入快车道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