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应用实践视角浅析智慧教育持续发展的可行性
——以宁波市探索实践为例

2018-02-08 16:47
中小学电教 2018年3期
关键词:讲师团宁波市宁波

(宁波市学校装备管理与电化教育中心,浙江宁波 315010)

一、引言

宁波,教泽绵长,人文荟萃,堪称“文教之邦”。为了促进教育公平均衡发展,助力教育改革深化,近年来,宁波智慧教育抓住教育信息化推广应用中“剃头挑子一头热”这个痛点,“建设和应用”并举,“创新与落地”共存,通过顶层设计、机制创新、应用驱动、促进融合等方式,上线运营“甬上云淘”、开设名师网络直播课堂、组建智慧教育培训讲师团,较好地解决了信息技术手段在基层教师和日常教学中应用普及难的问题,为智慧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效、可行的路径。

二、当前教育信息化推进的难点和痛点

经过数十年的建设和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已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教育信息化2.0已经蓄势待发。但是在推进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根据笔者实践,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一)理念认识乱,发展不平衡

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不断深入发展并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在教育领域亦是如此。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对信息技术如何在教育领域应用推进、具体要应用到什么程度?信息技术是教育教学变革的辅助手段,还是真的能起到支撑引领作用?对于此类理念性问题,目前不同地域、不同学校的教育管理者仍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认识。而仅通过对宁波地区的调研笔者发现,不同区县和学校对信息技术的定位和需求的差异都很大,这也导致了当前全国各地、各校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程度极不均衡。

(二)重复建设多,互融互通少

在全国各地都响应和兴起教育信息化建设热潮的当下,缺乏统一和合理的规划,导致了一座座“信息孤岛”不断产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90%以上的区县(市)已经建有资源平台,80%以上的学校建有自己的管理和应用平台,而这些平台功能几乎差不多,更为关键的是这些平台或应用项目几乎都“各自为政”,互不相关。这样的现状不仅造成建设资金极大的浪费,也对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下一步大数据的积累、分析和挖掘的有效性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三)经费投入大,应用推广难

尽管国家层面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已经有足够的认识,并致力于通过教育信息化的推广促进教育的公平均衡发展,各地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也积极推动,投入大量经费用以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和推进普及,但在具体推广过程中,则出现了“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尴尬局面,这也是教育信息化工作中的最大痛点。在基层教师中,对于已经建成的各项智能化应用并不积极配合使用,而以行政手段推动的方式,也让广大教师产生逆反心理并最终以应付交差了事。在家长方面,则表现出了一定的质疑和担心。

三、宁波智慧教育发展历程和应对的方式

造成教育信息化应用推进难的原因多而复杂。但有两点最为关键:一是缺少科学完整的顶层设计;二是缺乏持续有效的运营保障机制。为了克服这些问题,让教育信息化的高额投入产生应有的效益,促进教育教学发生有意义的深层次变革,宁波市用数年时间,历经三个阶段的不断摸索和实践,采取了针对性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第一阶段:课题引领,资源积累

第一阶段是2012年至2013年(即宁波智慧教育1.0版),主要是以课题研究为引领,初步提出总体建设方案思路,面向不同学习者,建成了宁波“人人通”学习平台、终身教育学习平台、数字化阅读平台三大平台。通过对平台的打造,积累了大量的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

(二)第二阶段:顶层设计,机制突破

第二阶段是2014年至2016年(即宁波智慧教育2.0版)。针对缺乏科学的顶层设计的现状,制定了宁波智慧教育三年建设方案,提出了“一个门户、三大平台、五大体系”的建设目标,并顺利建成智慧教育门户网站和学习平台、云平台、公共服务平台,还将1.0版的三大平台统一整合到学习平台中,实现资源和数据的整合。五大体系(即常态化运维体系、资源交易与供给体系、基础数据共享体系、多元经费保障体系和政府合作推进体系)则为智慧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此阶段最具有特色、也最具突破性的点是建成并上线运营了教育资源网络商城——“甬上云淘”,在确保教育公益性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市场化运营方式,在机制体制上进行了重大的、革命性的尝试。

(三)第三阶段:应用创新,融合推进

第三阶段是2017年至今,随着《宁波智慧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发布,标志着宁波智慧教育3.0的起步。宁波智慧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对未来五年宁波教育信息化的建设目标和推进方式做出了较为明确的规定,争取以新技术运用为契机,以教学模式和运营模式变革为突破,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实现从“重硬件”到“重应用”、从关注“物的建设”到关注“人的感受”两大转变,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实际紧密融合。同时通过“行政”和“市场”两手抓,全面、深入、持续推进全市智慧教育建设、应用与可持续发展。

四、宁波智慧教育的两大应用创新

在近几年的探索和建设过程中,宁波市投石问路,且行且试,通过统筹规划和集思广益、在大量需求调研和项目试行的基础上,逐步摸索出一条符合宁波建设需求,又具有一定复制推广意义的新路子,并涌现了许多有特色、有价值的应用项目,本文仅以两个创新式应用为例。

(一)推进“甬上云淘”市场化运营

前文提到,教育信息化的最大痛点,在于政府高度重视,但基层却不冷不热。这种“剃刀挑子一头热”式的不对称,导致应用推进不如人意。为了紧紧抓住这个痛点,以突破难点,宁波市在确保教育公益普惠的基础上,提出“政府主导、企业运营、责权共担、利益共享”的建设思路,力争通过探索市场化运营机制,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甬上云淘”是宁波市推进智慧教育市场化运营、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其定位为教育资源的“淘宝网”,通过在线交易课程、软件、应用乃至教育类实物等各类教学资源,打造成教育资源的网络商城,以此促进教育资源的公平均衡和共建共享。

1.“甬上云淘”商品交易模式

“甬上云淘”在满足教育公益属性的基础上进行市场化运作,现有商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基础性的课程、资源商品,由政府买单,师生、市民可以“零元购买”,满足教育公益化需求;另一类是特色化、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实行市场化运作,平台收取相对低廉的费用,用户直接买单。通过推出此种规范的教育资源交易平台,弥补单一依靠行政手段分配资源的不足,让更多用户能共享质优价廉(乃至免费)的学习资源。同时,激励机构、学校、特别是教师个人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从而激发广大学校和教师应用信息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活“一潭死水”。

2.“甬上云淘”商铺入驻对象

“甬上云淘”鼓励机构和企业入驻开店,现在有70多家单位已经入驻,不仅有武汉天喻、中文在线、新华书店、新东方等国内知名网络教育企业,还有宁波市教育系统内的机构,如“江北公开课”、“慈溪智慧云课”、“电大公开课”等,提供师资权威、内容丰富的视频课程。

“甬上云淘”的核心是培育大量的优秀学校和个人空间。除了机构和企业,有一项革新意义的突破就是:允许个人在云淘上提供在线教育服务,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个人”包括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员,可以是教师、医生、工程师、文艺工作者,只要课程有市场,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即可开店。下一步,宁波市将针对智慧教育学习平台上的优秀个人空间,探索将更多的空间转化成教师个人店铺,让教师在分享优质资源的同时获取一定报酬,实现教师、学生和教育事业的多方共赢。

3.“甬上云淘”实际运营成果

“甬上云淘”是宁波智慧教育探索“公益”+“市场”的重要尝试,运营近一年,已经初见成效:上架应用商品1800多个,点击量超过600万,独立访客近230万。成交量突破10000笔,评价12000多条,交易额达200多万元。这些数据表明,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公益”+“市场”模式具有强大生命力。

(二)组建智慧教育培训讲师团

关于上文提及的“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原因,除了某些项目本身的问题外,更主要的是教师对新技术存有畏难心理,惟恐额外增加工作量。而在实际的项目推广培训过程中,学校往往直接邀请企业的技术人员对教师进行培训。由于这些企业的IT工作者大多不是师范院校出身,不懂教育教学法和听众心理,所以培训效果往往不如预期。

为了让基层教师切实感受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调动他们应用新技术开展教育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去年宁波市组建了“智慧教育培训讲师团”,让已经掌握信息化教学方式的一线优秀教师深入学校和教研组,面向同类学科教师开展交流培训。这种让一线教师培训一线教师的方式,使更多基层教师克服了对信息技术应用难的错误认识,基层教师能够尽快掌握实用的信息化教学工具,并切身体验到新技术带来的便捷性和高效性,大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1.讲师团成员的筛选及培训方式

为了选出热心教育信息化事业的骨干教师,宁波市以教育局的名义发布《关于组建宁波市首批智慧教育培训讲师团的通知》,在全市普通中小学在职教师中征集讲师,要求申请的讲师具备三个条件:一是需获区县(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及以上的教学水平;二是要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对信息化教育充满热情;三是任教学科为小学、中学主要学科。经过严格筛选,共选出了43位优秀教师成为首批培训讲师团成员,其中有省特级教师和宁波市的名师,均对信息化教育充满热情,勇于尝试。

为了提高讲师团成员自身素质,给基层教师带去更有效的培训,负责组建讲师团的宁波市教育装备电教部门注重对讲师团成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如听取专家讲座、实地观摩课堂,实施“教学助手、互动课堂”等工具的技术辅导、到周边地区和学校考察交流等。通过多种形式的“上岗培训”,拓展了讲师团教师的视野,提高了讲师团成员的信息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2.讲师团半年工作成绩单

为了提升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讲师团工作实行包片制,将43位讲师分成7个小组,分别为高中文科、高中理科、初中文科、初中理科、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综合,每组确定一名教师为组长,负责与其他成员一起分片区、分学科进行专业引领培训活动。

讲师团从2017年暑期开始分组前往全市各中小学校,和一线的同类学科教师面对面进行交流培训,帮助基层教师利用省、市平台资源,掌握并运用新技术。半年多来,已经在30多所学校开展培训,使数千名教师受益,同时也使讲师自身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得到提升。不少基层教师已经开始熟练利用平台提供的信息化工具开展日常教学。截至2017年12月底,全市累计在浙江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使用智能教学工具100次以上的教师人数,从350人快速提升到1225人,平台活跃度也从219.21提升到549.74,这些数据均表明,基层教师已经开始较为常态化地利用平台和使用新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也证明以讲师团模式推广信息技术的有效性。

组建培训讲师团,深入学校开展信息化应用培训,打破了以往由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介绍产品效果不佳的僵局,让一线教师能结合本学科教学,直观、具体地体会到智慧教育和新技术整合带来的变化。这种新模式也有助于实现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由少数用转变到普通用、从展示用转变到日常用、从课外用转变到课堂用,最终实现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创新的目标。

五、结束语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宁波智慧教育五年规划的应用落地之年。智慧教育是一个不断探索与实践的过程,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以“市场化、智能化、个性化、特色化、趣味化、人性化”为标志的宁波智慧教育,将探索教育信息化未来更大的可能性,为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提高教育质量做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讲师团宁波市宁波
河北省党委讲师团系统理论宣讲大赛决赛在邯郸举行
一图读懂宁波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
重建宁波市图书馆记忆
扶贫攻坚必须准确把握“四对关系”
——关于精准扶贫的调查与思考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宁波市中城小学
喜相迎
忱忱育德志 殷殷百老情:记上海百老德育讲师团团长戚泉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