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功能无创检测临床研究进展

2018-02-09 06:45吴亚男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8年21期
关键词:中膜脉搏传导

吴亚男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广东广州510030)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生活压力与日俱增,如今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突发事件不断增加,受到国民的日益关注。心血管疾病已经严重威胁着国人的身体健康,其中动脉血管硬化是大多数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础[1]。由动脉硬化病变引起的组织缺血、损伤甚至坏死可导致冠心病、脑卒中、下肢血管闭塞等疾病。早期筛查动脉硬化病变是提高心血管防治水平的关键环节。

当前临床上常用的评估动脉血管功能的检测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动脉结构和动脉功能,常用的检查包括超声成像、CT、磁共振成像、动脉硬化检测仪等。

1 动脉内-中膜厚度

临床上常采用超声检测手段测定动脉腔-内膜界面与中膜-外膜界面的距离,测量动脉内-中膜的厚度[1]。一般来说,体表所有的大动脉的内-中膜厚度均可测量,但是颈总动脉比较容易采样,在临床中应用相对广泛,且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是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2]。研究显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每增加0.1mm,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性即增加11%[3]。

2 踝臂指数

踝臂指数在临床中常用于诊断下肢动脉疾病,常采用胫后动脉或足背动脉和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来计算,是一项简单、可靠、易操作的无创检测技术[4]。其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和总的准确率均很高[5]。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6-7],踝臂指数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可作为其风险评估的重要指标[8]。因此,踝臂指数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于动脉硬化疾病高危人群的常规筛查。

3 脉搏波传导速度

心脏在规律收缩的过程中,持续向大动脉射血,这此过程中形成的向末梢传出的波动,即脉搏波,脉搏波的传导速度即脉搏波传导速度。目前临床多通过测定脉搏波传导速度颈-股动脉和肱-踝动脉的脉搏波传导速度。

脉搏波传导速度是反映动脉僵硬度的早期敏感指标。健康成年人一般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小于900毫米每秒,其增大代表主动脉变硬。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小于1400毫米每秒,其增大代表大动脉和外周动脉变硬[1]。研究[7]显示,脉搏波传导速度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患者整体心血管危险程度密切相关。

4 脉 压

脉压就是收缩压减去舒张压得到的数值,也可以作为评估血管硬化程度的指标之一。脉压增大可导致动脉血管弹性降低,血管变硬,功能下降。但是,现在认为脉压作为评估动脉弹性功能的指标还不够敏感,准确性也欠佳。

动脉血管硬化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血管病变,其早期检测、早期干预是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前提。无创性动脉功能检测便宜、有效,操作简单,可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猜你喜欢
中膜脉搏传导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心电图异常和冠心病的关系研究
神奇的骨传导
充分发挥银行在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用心感受狗狗的脉搏
《今日评说》评今日浙江 说时代脉搏
光电式脉搏波检测系统的研究
基于51系列单片机的穿戴式脉搏仪的设计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血管中膜与主动脉夹层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中药水提液真空膜蒸馏过程中膜通量衰减及清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