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育人构建交通运输技术技能人才工匠精神培养体系

2018-02-09 07:48李海民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工匠育人精神

赵 静,李海民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 261206)

0 引 言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有担当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立德树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工匠精粹的时代风尚,营造以文化育人的氛围,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整体功能。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高等职业教育技能是立身之基,文化是立人之本,既要重视显性教育,也要重视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文化浸润、感染、熏陶。作为新常态,高职院校必须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教育全过程,讲好新时代故事,讲透新时代思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由此,深入研究行业和产业文化育人路径,构建技术技能人才工匠精神培养体系,对高职教育来说,十分迫切和必要,且具有时代特征。

1 现代职业教育应大力探索文化育人的基本规律

1.1 文化育人是新时代高职院校职责的应有之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新理念必然有新指向。教育的本质就是通过传授知识、提高品德、启迪智慧,培养促进社会发展的人才,是提高每个人的生命质量、提升生命价值的重要途径。新时代新征程,高等职业院校要向教育本质回归、向办学本位回归和向自身行业回归,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坚持以文育人,增强师生文化自信,既是高校履行职责的应有之义,也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要求。社会上不同思想文化在高校交流交融交锋,部分教师和青年学生面临多元文化价值的影响日益明显,特别是青年学生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如何坚持以文育人,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增强师生文化自信,是摆在高校面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面对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改革进入攻坚期、各种矛盾相互叠加、社会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的新形势,加强文化建设,增强文化自信,激发精气神,汇聚正能量,不仅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尤为重要,而且也是高校坚持以文育人、培养人才的迫切要求。

1.2 工匠精神是长期价值激励形成的深层次文化形态

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品质,一种追求和一种氛围。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正式提出“工匠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那就是坚定、踏实、精益求精。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强调职业教育要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着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大力探索文化育人的基本规律,挖掘并发挥文化育人的最大功效,通过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碰撞与交融以化解人的文化身份焦虑,提升社会整体的文明化水平。

从新的产业形态看,工匠精神还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重要推手,也是提高全民就业创业能力、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引导立足本职岗位劳动创造,切实提升技术技能素质,不断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的有力抓手。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职业精神养成的独特作用,倡导“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促进优秀产业文化、企业文化和职业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强化培养学生的职业到理想与职业精神;坚持以文育人,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师生“树魂、立根、打底色”。高校必须运用好这三大文化资源,使之有机融入课程、活动和校园环境中,融入到师生日常生活中。

2 专业教育融合行业文化是有效的文化育人路径

2.1 在夯实专业知识中融入行业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坚持正确的育人方向,坚持全员育人理念,拓宽文化育人平台和优化文化育人环境,是强化和实现大学文化育人功能的重要路径选择,构建融入人文素养、职业精神、职业技能为一体的育人文化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推进优秀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是文化育人的重要手段和举措。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凸显工匠精神的培养,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敬业,就是对所从事的职业有一种敬畏之心,视职业为自己的生命;二是精业,就是精通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技艺精湛;三是奉献,就是对所从事的职业有一种担当精神、牺牲精神,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不急功近利、不贪图名利。

2.2 优秀的行业文化为文化育人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交通运输行业文化是在长期的交通发展实践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的,体现行业价值理念的各种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是交通事业发展的重要成果,是行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依赖于以交通、交通资源、交通技术为支点的信息活动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山东省交通运输事业一直引领全国交通运输发展。山东特色交通文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交通运输发展总体规划,加强对“山东公路与时代同步,与文明同行”、山东道路运输“依法行政,高效便民”、山东港航“诚纳四海,信达五洲”、“情满旅途”、“红飘带”、“阳光交通·和谐之旅”等现有文化品牌的宣传推广,充分发挥其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精心打造一批内涵丰富、特点突出、体系完备、质量过硬、辐射带动力强的交通运输文化品牌,逐步形成以全省交通运输行业统一服务品牌为核心、以各子行业服务品牌为辐射、特色服务品牌为补充的山东交通运输文化品牌体系,形成品牌建设的群体优势。

山东高速集团在多年探索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总结、提炼、整合公司的优秀文化要素资源,逐步构建形成独具特色的“和畅”企业文化体系,充分体现出山东企业的地域文化特色,提出的企业价值观是传承、创新、超越,传承体现了鲁文化注重传统继承的特征,创新体现了齐文化变革开放的特征,在公司未来立足山东、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发展进程中,继承与弘扬,是齐鲁文化的特征之一,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事业,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奉献,凝聚齐鲁文化精华基因的“和畅”文化为公司发扬光大齐鲁文化,不断实现超越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2.3 行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对高素质教育提出新要求

2016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对交通运输工作做出新的重要指示,提出了“十三五”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发展、服务水平提高和转型发展的黄金时期的重大判断。同时,“十三五”时期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黄金时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正在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和交通运输发展“两个黄金时期”的叠加效应,形成了交通运输职业教育的战略机遇期。交通行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同时也是一个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总量大、专业多、工种全,良好的交通大发展态势和旺盛的交通运输人才需求,对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旺盛。

3 以工匠精神为内核构建文化育人培养体系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以产业文化育人的内容选取和载体建设为路线图,制定了“1234”文化育人培养体系,着力构建融人文素养、职业精神、职业技能为一体的育人文化,推进优秀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课题,探索行业文化培育工匠精神的路径。

3.1 构建1个全校文化育人机制

通过深入挖掘办学历史和办学特色,弘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的“马棚办学”精神,深度凝练“一训三风”。系统培育以交通文化为内核的“大道”文化特色品牌,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培育学生的职业精神和价值认同,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学校优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重构为契机,依托交通行业产业文化和文化成果资源,围绕立德树人、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交通运输技术技能人才一个目标。对交通运输的汽车、道桥、物流、航海等主干专业,进行广泛的专业调研,明确专业知识、能力、素质规格要求和培养目标,开发并形成具有“德技兼修、工学结合”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赋予了交通职业院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新的目标内涵,使教育教学全过程极具人文性、价值性和思想性,助力学生持续成长、实现职业生涯优质发展。

3.2 推行文化育人机制中的2个融合

将专业教育与行业文化融合,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融合。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一是将专业教育与行业文化融合。探索文化交融机制,企业文化进校园,在学生管理、教学、实习实训中引入企业管理制度,使学生较早融入企业,认同企业,切实体会“安全、成本、效率、质量”的物流行业文化,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设计融入行业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优化素质教育必修课及选修课,从思想政治素质、身心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及职业素质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物流行业文化融入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全过程,培育学生的专业特质,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二是将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相融合。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坚持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的统一,将人文素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教学设计中,结合行业标准和岗位任职要求,通过“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举办校内职业技能大赛,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开展“企业文化体验”活动。利用专业认知教育、阶段实训等活动,带领学生到企业去,参与到企业的生产活动中去,切身体会“安全、成本、效率、质量”的物流行业文化,培育学生的专业特质。

3.3 实施文化育人的3条途径

通过第一课堂,加强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用工匠精神引导学生静心学习,刻苦钻研、开拓创新、精益求精。加强教师的匠心文化建设,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携手,思政教师积极参与顶岗锻炼,深入行业一线、企业车间,汲取优秀企业文化中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营养;将优秀的企业文化和能工巧匠的案例用于思政课教学中,将道德的力量和工匠精神融合起来。通过第二课堂,开展大国工匠和劳模精神进校园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广泛弘扬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通过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师工作室、交通行业劳模工作室等举措,传承弘扬工匠精神,并通过开展能够展示工匠精神的比赛活动,激励学生的工匠精神实践和养成。通过社会和企业课堂,在学校的引导下利用寒暑假、课余时间进行实践活动。如适当的兼职、“三下乡”或者社会考察、志愿者服务,学习职业技能,培养个人素质;大三与企业结对子、顶岗实习,进行专业实践锻炼,在实践中培养敬业、踏实、严谨、创新、专注、拼搏的工匠精神和职业操守。

3.4 建设开发4种行业文化育人资源

在融入人文素养、职业精神、职业技能为一体的育人文化机制初步形成的基础上,建立思政课教学平台,建立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四种资源,打造集校园文化、企业文化于一体的特色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成长成才成功;整合资源、创新载体、搭建平台,不断探索育人规律。做好传统阵地与互联网阵地的融合。线下全面出击,主动在企业、实训基地、社区加强交通文化的融入,拓宽多元文化交融路径,提升学校“大道文化”的辐射能力;线上借助智能校园建设,实现同思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服务等多面融合,发挥“互联网+”对文化传播的支撑作用,建设“大道文化”网站,实现微信群矩阵分布,丰富文化的解读与诠释,提升网络文化育人效果。

4 结 语

我国现代高职教育发展历史只有不到三十年,高职教育的文化普遍尚在雏形。但我们必须认识到,高职教育发展一定要有自己的文化,树立文化自觉、自尊与自信。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的重点已经转移到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上,文化育人、文化建设正是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高职院校有必要采取各种措施加强文化育人的力度,保证文化育人的质量能够满足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猜你喜欢
工匠育人精神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90后大工匠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工匠风采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工匠神形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