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推进产教研融合的策略研究
——以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8-02-09 07:48付昌辉屠群峰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教研融合学校

付昌辉,屠群峰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杭州 311112)

产教研融合是指企业、科研院和学校以科学技术研究为媒介进行深度融合,通过整合资源借助双方优势形成合力,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企业的科研实力。近几年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与交通运输行业企事业单位强强联合,在生产、科技、人员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提升了教师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使之成为学校知识革新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成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中坚力量,成为浙江省交通领域技术创新和技术服务的智库。

1 产教研融合现状与不足

1.1 产教研融合现状

1.1.1 从自发阶段向自觉阶段转变

通过近几年努力,学校产教研融合已从自发阶段向自觉阶段迈进,主要表现在:一是以项目为纽带双方融合已进入常态化,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教师主动参与意识不断在增强,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二是团队意识不断强化,通过跨学科团队的交叉互补,提高了对外承接技术服务的竞争力并提升了服务质量;三是合作企事业单位的员工来校兼课的队伍逐渐稳定下来,为学生带来了新技术和新工艺,为教师提供了行业发展新动态。

1.1.2 从认知层面向行为层面转变

学校为了加强产教研融合,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与尝试,修订了更科学更灵活的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办法,出台了有关充分发挥交通科创基地作用,加快推进科技协同创新的指导意见,从认知层面逐渐向行为层面转变。一是为多方产教研融合提供政策支持,为教师对外开展技术服务提供政策便利和业务指导;二是从只有个别教师有能力承接企事业单位的科学技术研究,到现在全员参与、全方位合作的局面,学校的科研经费到款额稳步提升;三是团队合作、多方融合已成为学校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的主流。

1.2 产教研融合存在不足

1.2.1 融合目的不相一致

尽管学校在产教研融合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不足与差距,主要表现在融合双方目的性不一致。学校主要追求人才培养和社会效益,而企业(科研院)主要追求经济效益和提升竞争力,两者追求价值观有明显区别,就意味着双方融合靠自发肯定行不通的,必须要通过一定的行政手段进行干预,包括健全机构、选人用人、分配激励等内容。因此,需要双方形成共识、明确目的、确定方向,并出台相应制度政策。

1.2.2 激励机制后劲不足

产教研深度融合除了出台相关制度外,如何调动人员参与积极性才是融合能否成功的关键,而通过激励机制是激发人员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学校升格高职院校之初,科研激励经费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科研取得了十分惊人的成绩。随着科研题量不断增加,学校用于科研激励经费后劲不足,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教师参与社会技术服务、产教研融合的积极性。

1.2.3 规章制度针对性不强

学校科研内部管理制度经多次修订,其职责分明、条理清晰、机制灵活,管理也越来越规范。但对与企业、科研院等单位的产教研融合并没有出台相关规章制度,对涉及的相关内容分散在学校其他制度中,如《专业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实施办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等,虽有涉及但并不适用学校与企业、科研院实施产教研融合方面的管理与实施,其针对性和操作性不强。

2 推进产教研融合的目的

2.1 提升科研协同创新能力

以重大科技协同创新任务为牵引,以体制机制改革为保障,汇聚学校、科研院、企业单位优秀人员组建创新团队,聚集各类科技资源,创新人才合作模式。通过深度交流,优化环境,提升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三位一体”科技创新协同能力,形成学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以协同创新引领产教研深度融合的良好局面。

2.2 提升校企创新创业能力

统一思想,形成合力,构建产教研融合新平台,成为学校成果创新的孵化器,企业技术革新的主阵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坚持产教研融合、协同推进,汇聚多方合力,建立集教学、科研、培训、服务于一体的创新创业基地,以及科研成果推广转化的孵化平台,成为融合多方的利益共同体。

2.3 提升成果推广应用能力

多方融合,紧紧围绕浙江省交通运输技术领域重点与难点进行攻关革新,提高成果创新性、应用性和实用性。集聚学校各学科专业领域骨干人才,结合企事业单位生产、研发优势,发挥集体智慧,选择应用性强、推广前景好、可持续的研究项目,提高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促进创新成果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通过多方协同创新提高成果转化的贡献率,成为交通行业科学技术革新和创新驱动的策源地。

3 推进产教研融合的对策分析

学校与科研院、企事业单位进行产教研深度融合,首先是人的融合,因此要转变观念统一思想,促使多方主动参与融合工作,构建一支适合深度融合发展的核心队伍。其次是利益划分,从短期发展来看,产教研融合最大受益者是学校,根据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此事理应由学校主导,设立相应机构,制定规章制度,拨出专项资金,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增强工作成就感和集体荣誉感,形成良性循环。

3.1 做好产教研融合的顶层设计

3.1.1 成立产教研管委会

根据合作承担职能,成立产教研管委会和工作领导小组,做好科技协同创新的顶层设计、宏观布局、统筹规划和经费投入等重大事项决策工作。实现认识理念一致、功能协调、步调统一、资源共享和程序规范,从全局出发,对各个层面、要素进行统筹考虑。一是拟定多方融合的发展方向、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规划、重点研究领域、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二是审议和监督多方融合过程中所涉及的分配方案和激励机制的实施;三是审议多方融合发展年度工作计划,包括承担理论与实践教学任务量、中青年骨干教师与科研人员培养;四是听取年度工作报告和财务决算报告,并提出意见或建议。

3.1.2 制订融合规章制度

事实证明,一套好的制度可以让平庸的员工变优秀,一套坏的制度可以让优秀员工变平庸。因此,修订和出台相关制度要慎重,通过制度激发人的潜能和成就感。就现阶段而言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由学校人事处牵头制定教职工到融合单位锻炼人员的推选程序、福利待遇,由科研处制定考核细则;二是由人事处制定中层干部到融合单位挂职的推选程序、福利待遇和考核办法;三是由教务处制定融合单位承担兼课任务考核办法,技术人员兼课条件和安排管理。

3.2 推动产教研融合迈向新高度

3.2.1 建立互助互联沟通平台

针对多方合作交流信息不畅的情况下,搭建沟通桥梁,利用网络平台、学术沙龙、座谈讲座等形式加强交流。一是通过搭建网络平台,不定期在网络平台上发布信息,包括科研项目人员招聘信息、专业领域科研能力要求,兼课教师的学历层次、专业水平和教学经验要求,供双方人员应聘与挑选;二是不定期举办学术沙龙活动,让不同专业、不同研究领域的专业人员为相同目标开展学术研讨,擦出新火花,形成新共识,组成新团队为新成果而共同努力;三是多方开展座谈会或联谊会,交换联系方式,增进情感,为下一步合作打下良好基础。

3.2.2 推进混合所有制办学

充分发挥合作企业在产教研融合中的优势,企业长期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教学改革、课程设置、实践教学、顶岗实习等任务,熟悉办学理念,掌握教育规律以及相关政策法规。在此情况下,多方合作推进混合所有制办学,一是让合作企业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学校合作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共建“创新创业学院”,深化产教研融合,共同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新模式,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人才需求,开设公路工程、工程设计、海上运输、汽车工程、智能交通等方面的交通人才培养;二是根据合作企业需求专门订制人才培养方案,提供符合合作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三是为合作企业提供在职人员再教育服务,制订培训方案,提升在职人员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并将成功培训模式进行复制和推广。

3.2.3 建立综合考核新机制

根据其参与产教研融合的程度,对不同的人员实施不同的考核,实施教学、科研成果互认、奖励政策互通和同工同酬政策。一是根据不同情况实施年终绩效考核差异化,对参与者的年度考核由对方进行考核,并双方认可其考核结果,记入人事档案;二是加强对参与产教研融合相关人员进行分门别类,使考核更能全面了解参与产教研融合工作具体成效,对其工作绩效做出客观评价,提高参与者的工作积极性;三是加强与产教研融合参与者沟通,建立面谈机制等,通过有效沟通获取参与者工作情况和个人期望值;四是通过对参与者的同事、上下属等有直接工作关系的员工了解,从侧面获取参与者的工作认可度、综合评价等,形成一种全方位绩效考核制度,充分真实地考核产教研融合参与者的实际效果和业绩。

4 结 语

产教研融合是高职院校实行校企合作深度延伸的一种方式,也是今后发展必然趋势,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因此,高职院校应对产教研融合进一步梳理与研究,从技术生产、师资队伍建设、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提升科研实力等方面去深度探究。一是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尽管当前学校对师资队伍有了相当大的投入和整体提升,但是具体结合到校企合作、产教研融合的实践工作中,与企业所需要人才期望值还有很大差距,这就要求学校的师资结构需要进一步完善,形成适应高职教育的教师队伍同时也适应企业需求的教科研师资队伍;二是学校在新时代产教研融合方面面临着巨大挑战,学校无论从内控体制机制、教育定位,还是与企业深度合作都需要创新提升,形成高职特色的产教研融合机制。

猜你喜欢
教研融合学校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学校推介
教师到底需要怎么样的教研主题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