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

2018-02-09 10:31李绍臣林辉李菁菁卞晓慧王桂艳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20期
关键词:臂丛高浓度罗哌

李绍臣 林辉 李菁菁 卞晓慧 王桂艳

有些上肢手术需要患者保持上肢自主运动,进行臂丛神经阻滞的时候要求无痛,保持自主运动[1-2]。术前局麻的浓度会影响麻醉的效果和恢复情况,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不同,此次就我院接收的患者开展了分组比较研究,现将研究结果表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接收的上肢手术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低浓度组、中浓度组、高浓度组,每组均为60例。低浓度组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为24~66岁,平均(38.7±3.5)岁;中浓度组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为25~66岁,平均(37.6±3.6)岁;高浓度组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为26~68岁,平均(39.2±3.2)岁。三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三组患者入室后均静脉给予2 mg咪达唑仑(国药准字H10980025)镇静,取患者平卧位,采用便携式超声系统对肌间沟臂丛神经进行扫描,使臂丛影像置于超声图像中间,将穿刺针从超声探头外侧进针,在超声图像的引导下调整角度和深度,进针时从臂丛的后外侧缓慢贴近臂丛神经,三组患者的浓度分别为0.3%、0.4%以及0.5%。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三组的阻滞效果、镇痛情况、恢复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个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于两组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ANOVA);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高浓度组患者的肌皮神经阻滞率为100.0%,桡神经为100.0%,尺神经为81.7%,中浓度组分别为93.3%、91.7%、71.7%,低浓度组分别为85.0%、86.7%及61.7%,三组的神经阻滞情况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麻醉患者的麻醉生效时间、持续时间、阻滞恢复时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罗哌卡因和其他局部麻醉药物相同,抑制抑制神经细胞钠离子通道阻断神经兴奋与传导来止痛麻醉。随着药物浓度增加,可以提升麻醉生效时间,延长阻滞时间[3-5]。

表1 三组患者麻醉效果和恢复对比情况(±s,min)

现代超声技术发展快速,经超声引导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能够更加精确的定位,麻醉的效率更高[6]。麻醉成功与否和操作有关,和浓度有关,浓度越高,麻醉效果越好,不良反应月底,安全性也较高[7-8]。但是局麻超过一定浓度就会引起不良反应,导致神经损伤,危及生命,所以麻醉药物的浓度至关重要[9]。根据庞刚等[10-12]研究,在0.25%~0.50%区间内,罗哌卡因的浓度越高麻醉效果越好。此次研究中,高浓度组患者的肌皮神经阻滞率为100.0%,桡神经为100.0%,尺神经为81.7%,中浓度组分别为93.3%、91.7%、71.7%,低浓度组分别为85.0%、86.7%及61.7%,三组的神经阻滞情况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麻醉患者的麻醉生效时间、持续时间、阻滞恢复时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患者的条件允许前提下,选择较高浓度的麻醉,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在0.3%~0.5%之间的浓度,随着罗哌卡因的浓度增加,阻滞效果也会提升。罗哌卡因的最高浓度为0.5%,视情况可以将其提升5.0%浓度。对于超过0.5%的浓度范围并没有进行探讨研究,有待于更多的研究来证实这一理论。

猜你喜欢
臂丛高浓度罗哌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细粒级尾砂高浓度胶结充填试验研究与工业应用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系列嵌段聚醚在高浓度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应用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高浓度竹制品废水
布托啡诺在臂丛麻醉患者中的镇痛效果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规范康复疗法在臂丛神经损伤中的应用研究
肌肉肌腱转位术用于晚期臂丛神经损伤功能重建
地佐辛复合局麻药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