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例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临床分析

2018-02-09 10:31姜军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20期
关键词:挫裂伤脑组织颅脑

姜军

在神经外科临床中,重型颅脑损伤为常见的一种急重症,尤其是近几年汽车数量的增加,更是增多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数量[1]。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危重,病情可迅速的发生变化,预后情况差,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关键性的作用[2]。本研究以本院救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为临床救治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7年1月—2018年2月接收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7例,女15例;年龄21~75岁,平均年龄为(41.8±6.5)岁;致伤原因:交通车祸伤24例,硬物打击伤11例,高处坠落伤7例;受伤至入院诊治时间1.5~10.0 h,平均(4.2±1.6)h;伴有瞳孔放大21例,其中单侧16例,双侧5例;闭合性损伤35例,开放性损伤7例;硬膜下血肿伴脑挫裂伤28例,单纯硬膜外血肿7例,硬膜外血肿伴脑挫裂伤5例,脑内血肿伴脑挫裂伤2例;合并伤:血气胸7例,骨盆骨折3例,脾破裂2例;GCS评分<6分16例,6~8分26例。纳入标准:符合重型颅脑损伤诊断标准,经CT等检查确诊,患者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

1.2 方法

1.2.1 急诊处理 (1)院前急救中,患者呼吸道要保持畅通,呼吸道阻塞物及时清除,气管插管及早进行,立即吸氧,伤口如为开放性,清创缝合及时开展;向医院平安的、迅速的转运患者,入院后颅脑CT扫描立即开展;(2)以CT检查结果、患者病情为依据,选择具体的治疗方式,即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3)根据患者合并的多发伤类型,邀请相关科室共同进行处理,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患者。

1.2.2 颅脑手术及术后处理 患者行手术治疗时,手术方式按照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包含去骨瓣减压术、脑室外引流术等;患者如为开放伤,伤道内的异物要彻底清除,颅内压及脑水肿要积极的降低、消除;患者如合并呼吸障碍,或预计会长时间昏迷,气管切开要尽早进行;实施亚低温治疗,使脑组织耗氧量降低,保护脑部功能;颅内压有效控制,预防消化道等部位发生出血;静脉及肠道内营养加强,注意保护重要脏器功能。

1.2.3 恢复期处理 稳定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且患者意识恢复后,专科综合治疗积极开展,措施包含中药方剂内服、针灸、高压氧舱治疗等,且神经功能锻炼要有计划的开展。

1.3 观察指标

(1)评价治疗效果,利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进行,5分为恢复良好,缺陷轻度存在,但生活可正常进行;4分为轻度残疾,生活可独立进行,工作在保护下也可开展;3分为重度残疾,患者清醒,但无生活自理能力;2分为植物生存;1分为死亡。(2)观察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2 结果

(1)治疗效果:42例患者经救治后,恢复良好11例,占26.2%;轻度残疾7例,占16.7%;重度残疾8例,占19.0%;植物生存1例,占2.4%;死亡15例,死亡率35.7%。

(2)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共28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14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发生率50.0%,肺部感染5例,应激性消化道出血3例,严重水电解质紊乱3例,脑积水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

3 讨论

3.1 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

人体中,大脑属于重要器官,对意识、生命体征进行控制,发生颅脑损伤后,意识及生命体征会被直接影响而产生改变,尤其颅脑损伤为重型时,会剧烈改变人的生命体征,导致低血压、休克症状出现,且可造成意识丧失,引起昏迷。据报道[3],重型颅脑损伤具有30%~35%的死亡率。

3.2 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救治

(1)急救措施迅速、有效实施[4]:重型颅脑损伤救治过程中,首要工作即为保持呼吸道畅通、抗休克治疗,患者伤后会出现昏迷,咳嗽无法自主进行,或呕吐后食管内流入返流的胃内容物阻塞呼吸道,此时,需将口腔、鼻腔中的分泌物,或呕吐物及时清除,避免呼吸道被堵塞,保持畅通,预防窒息,必要时,气管切开及机械通气及时开展,预防出现低氧血症。

(2)影像学检查及时开展[5]:通过CT、MRI等,可明显的诊断颅脑损伤情况。相应急救处理开展后,病情许可情况下,CT或MRI检查要立即开展。

(3)手术治疗[6]:①颅内血肿和挫裂伤坏死脑组织具有占位效应情况下,手术清除要尽早开展;小血肿位于幕上,20~30 ml,颅内压升高症状并不明显,或中线移位不足3 mm,未压迫基底池时,可采取保守治疗方式,并密切观察;对于血肿较大,未明显升高颅内高压患者,手术要尽早开展,以改善患者预后;②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伴有严重的脑组织损伤程度,脑挫裂伤会存在多处,脑内多发血肿多数合并,脑组织伴有明显的重症,早期时脑疝易形成,为使减压彻底的开展,颅内血肿及挫裂伤坏死脑组织清除后,大骨瓣减压可考虑开展,预防脑疝的发生,降低患者死亡率;③术中麻醉时,插管全麻应为首选,保证能够获得快速、平稳的麻醉效果,预防患者发生呛咳、躁动。

(4)药物治疗[7]:①应用脱水剂:血压正常情况下,应给予患者脱水剂治疗,使颅内压快速、有效降低,减轻脑水肿,甘露醇、速尿、人血白蛋白为常用的且效果良好的消除脑水肿的脱水剂[8];②解除脑血管痉挛药物早期使用:颅脑损伤发生后,因脑部缺血缺氧,导致各种继发性病理情况产生,危害患者生命安全,尤其是脑血管痉挛,因此,解除脑血管痉挛药物要及早应用,川芎嗪、尼莫地平等均为主要药物;③脑细胞营养药物、催醒药物:促使患者意识尽早恢复,保护脑细胞功能[9]。

(5)早期插胃管及全身营养支持[10]:昏迷影响下,进食无法自主进行,再加上疾病导致增加机体耗能情况,插胃管鼻饲要在早期开展,使机体需求的能量有效补充,促进机体抵抗力的提高,且并发症发生率能够降低,神经功能也能更好的恢复[11]。

综上,临床救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时,要坚持综合性的原则,及早的实施各项治疗措施,促进患者康复,并改善患者预后[12]。

猜你喜欢
挫裂伤脑组织颅脑
针对双额脑挫裂伤的治疗策略的研究
CT“李琦岛征”和“黑洞征”对脑挫裂伤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芒果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人脑挫裂伤早期HMGB1的表达变化特征
67例颅脑疾病神经介入的诊断及治疗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山楂叶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2,4-二氯苯氧乙酸对子代大鼠发育及脑组织的氧化损伤作用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