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托里县博孜阿特15号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

2018-02-09 11:06杨莹
新疆有色金属 2018年3期
关键词:石炭含金金矿

杨莹

(新疆博轩矿业有限公司 乌鲁木齐 830000)

1 区域地质背景

博孜阿特15号金矿位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中的准噶尔微板块北缘陆缘增生褶皱带,三级构造单元属准噶尔弧形西翼的玛依勒-扎依尔褶皱带的扎依尔-达拉布特复向斜东段之北翼。成矿带属于玛依勒-扎依尔金、铬、铜(铜多金属)成矿带,带中已发现一系列金、铬、铜(铜多金属)的矿床、矿点、矿化点。

1.1 地层

区域出露地层主要为下石炭统希贝库拉斯组(C1x)、上石炭统包古图组(C2b)及上石炭统太勒古拉组(C2t),此外,在山间沟谷及地势低洼、平缓处发育有第四系。

下石炭统希贝库拉斯组(C1x):主要分布于喀腊阔依阔腊断裂和大碱滩断裂之间,分布范围最大。岩性主要为砾岩、含砾砂岩夹砂岩、粉砂岩、凝灰质砂岩等。

上石炭统包古图组(C2b):主要分布于大碱滩断裂以南。岩性主要为泥质粉砂岩、硅质粉砂岩、硅质岩夹砂岩、细碧岩、放射虫硅质岩等,普遍具有由粒度递变层、交错纹层、水平纹层等所组成的鲍马序列。

上石炭统太勒古拉组(C2t):主要分布于大碱滩断裂以北及喀腊阔依阔腊断裂以南,其岩性主要为硅质粉砂岩夹泥质硅质粉砂岩、细砂岩细碧岩,中下部和底部见有角闪安山岩等中基性熔岩夹层,层理不发育。

第四系:主要为全新统(Qp)松散堆积物,岩性主要为冲、洪积、残坡积砂土、含砾砂土、岩石碎屑、碎块等,厚度不大。

1.2 构造

1.2.1 褶皱构造

区域背斜构造形迹主要有北部的灭特拉依特向斜、中部偏北的阔巴什阔腊背斜、所特克阔腊向斜、恰克巴克博格特背斜等,其轴向均呈近东西向展布。

1.2.2 断裂构造

区域性断裂构造主要为喀腊阔依阔腊大断裂,断裂总体上均呈近东西向展布,次级的北东东向、北西西向及东西向断裂极为发育。喀腊阔依阔腊断裂位于喀腊阔依阔腊一带,断裂线近东西向展布,走向75°~90°,倾向 165°~180°,倾角 65°~75°,为逆推断层。断裂带宽10~50 m不等,具不同程度的硅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等蚀变。带内及两侧裂隙或次级断裂中多见石英脉充填,脉体规模变化较大,常呈脉状、透镜体状产出,具不同程度的金矿化,有较多的金矿(化)点产出。19、15号等金矿(化)点即赋存于该断裂北侧的次级断裂中。

从区域成矿情况来看,断裂为金的成矿提供了充分的含矿热液运移通道和存储富集空间。

1.3 脉岩

脉岩主要为石英脉,主要发育于矿(化)点内,分布较为广泛,其规模相差悬殊,分布密集程度各处不一,局部地段集中产出。

石英脉一般均含金,但金的富集程度差异较大。含金石英脉主要分布于喀腊阔依阔腊大断裂两侧,并受其次级断裂严格控制。脉体通常呈单脉状产出,个别地段呈复脉状产出,规模不等,一般宽几毫米至数十厘米不等,长在数米至数十米之间。脉体多数为北倾,少部分南倾,走向以近东西向和北西西-南东东向为主。石英脉一般具不同程度的黄铁矿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硅化等蚀变,褐铁矿化发育。

石英多为他形-半自形细粒、中粒结构,因蚀变程度不同而具有乳白、灰白、青灰、烟灰、褐红、杂色等色调。

一般来说,石英脉的蚀变强度愈大、蚀变类型愈复杂、所显示的颜色愈深,金矿化程度就相对愈高,同时,脉中的硫化物愈发育,则含矿性也相对愈好。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下石炭统希贝库拉斯组(C1x),而山间沟谷中则发育有第四系冲、洪积物(为砂土、砂砾石、腐殖土等的松散堆积)。

主要出露地层为下石炭统希贝库拉斯组中亚组(C1x2),较大面积分布于矿区的中部、西南部,为一套粗碎屑岩组合,岩性主要为中-粗粒砂岩、中-细粒砂岩、细砂岩、粉砂岩、硅质粉砂岩等,递变层理及水平层理等发育,块状构造,局部条带状构造发育。自北而南,岩石粒度由粗递变为细。地层总体走向北西-北西西,倾向多为南西、南南西、南南东,少数倾向北北东、北北西,倾角52°~81°,产状变化总体上比较大。区内可见厚度在200 m以上。15、19号矿点即赋存于该地层之中,近矿围岩主要为细砂岩、粉砂岩,次为中-细粒砂岩。

2.2 构造

区内以断裂构造为主,褶皱构造不发育。

断裂构造在成矿前期和后期均较为发育。

成矿前期主要断层均是喀腊阔依阔腊大断裂的次级断裂,总体走向北西西-南东东向,北倾,属压性断层,总体呈羽状近于平行排列。断层是15、19号点等金矿(化)点各矿(化)脉的主要控矿断层,这些断层多数已为其后的含矿石英脉侵入所充填,其本身已不具断层特征,但从矿(化)脉与围岩的接触面上可清晰的看到断层面,断层面具较明显的压扭性特征和轻微滑动特征。成矿前期节理主要有两组,一组走向为北西-南东向,倾向南西,倾角55°~70°,一组为北东-南西向,倾向南东,倾角65°~75°。节理的发育增强围岩蚀变、矿化的强度和规模。

成矿后期断层主要有两条(编号分别为F2、F3),对矿脉(体)均有一定的破坏作用,但影响不大。影响的主要矿(化)脉为L2号和L3矿(化)脉,断层性质为压扭性。

F2断层:总体走向75°~110°,倾向南南西至南南东,倾角56°~74°,长近700 m。断层通过处,形成明显的破碎带,探槽中见其宽度为0.3~0.7 m,具右行扭动的特征。

F3断层:断层总体走向120°~125°,斜向切穿了L6、L5、L4号矿(化)脉,总体上对各矿(化)脉影响不大。该断层在走向上延伸较大,向南东方向已延伸出工作区,图面控制长度900余米。外在表现是断裂所过之处,形成一个明显的长沟,但因第四系覆盖的缘故,关于断层的其它特征资料未收集到。

2.3 脉岩

矿区内脉岩均为石英脉,石英脉呈细脉状,一般断续延伸数米至数百米以上不等,厚0.05~1.0 m,宽窄不一,大部分较为窄小。绝大多数沿成矿前期断层贯入,其中一部分形成矿(化)脉。走向大多为南西西-北东东向或近东西向,少数走向为北西西-南东东向。石英脉一般具不同程度的黄铁矿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硅化等蚀变发育。石英一般为他形粒状,呈乳白、灰白或杂色。

3 矿体特征及找矿标志

3.1 矿(化)体特征

主要是含金石英脉,其次为含金破碎蚀变岩,金品位最高可达上百克吨,沿走向变化较大。金品位呈断续、高低互现,局部有特别富集的含金透镜体。厚度变化大。金矿化由地表向深部有逐渐加强的趋势。在施工的探矿钻孔显示品位大大增高,厚度亦有变大趋势。

总的来看,该矿脉金矿化较连续,地表及深部品位变化较大,且石英脉的厚度变化也较大,值得注意的是蚀变围岩中金的含量有时较高。

3.2 找矿标志

⑴石英脉是直接的找矿标志。

⑵近东西向的断裂构造形迹也是本区一个比较明显的找矿标志。区域性近东西向的断裂及其次级断裂很可能为成矿提供了容矿空间和矿浆(或含矿热液)的运移通道,并为矿浆(或含矿热液)提供了储存场所。

⑶细粒黄铁矿的发育也是本区的一个较好的找矿标志。目前的资料显示,本区各主要含矿性比较好的石英脉,其内所见的黄(褐)铁矿粒度均很细,呈浸染状、星点状不均匀分布。

⑷古人开凿的老窿为我们提供了最直接的找矿线索。

4 找矿前景分析

从Google Earth图片与区域地质图上可看出,博孜阿特15号金矿与哈图金矿、包古图金矿都位于达拉布特大断裂附近,且受三个石炭纪钾长石花岗岩体控制,三个岩体成三足鼎立,恰与三个金矿的分布一致。从成矿机理上分析,花岗岩体受大断裂带控制,且是含金石英脉的母岩,即含金石英脉受花岗岩体控制。为此钾长石花岗岩体附近是找寻含金石英脉的有利耙区,所以博孜阿特15号金矿正是处在金矿化的有利地段,具有较大的找矿远景,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有可能实现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

5 结论

博孜阿特15号金矿处于区域内重要成矿带,矿区内地层简单,构造复杂,矿化明显,地表及深部均见到了高品位并具一定规模的金矿体,确定了找矿标志、赋矿岩性与含金载体等重要信息。通过对矿区内地质特征和矿化特征的研究,初步认为该区金矿体埋深不大,建议在该区对金矿体进行较为系统的深部工程验证,在该区寻找一中小型金矿床的可能性较大。

[1]刘连登,颜秉蓬.中国金矿地质研究与评述[J].黄金,2000,1.

[2]刘连登,陈国华,等.我国浅成热液金矿的分类探讨[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1999,7.

[3]杨莹.新疆托里县博孜阿特15号金矿年度总结报告.新疆博轩矿业有限公司,2015,10.

猜你喜欢
石炭含金金矿
某难选金矿物工艺矿物学研究
降低铂钯精矿含金的生产实践
中国十大金矿排名
加纳Amanforom矿区Ⅲ号隐伏金矿带的发现与评价
Premier金矿公司简介
西岭金矿——中国最大单体金矿
新疆富蕴县扎河坝凹陷石炭—二叠系烃源岩特征及生烃条件分析
牡丹江地区侏罗纪砾岩型金矿特征浅析
中国东部含金矽卡岩矿床成矿流体特征
银—额盆地上古生界油气勘探地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