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技术唤起学生的音乐“四觉”

2018-02-09 14:44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8年2期
关键词:触觉音乐课小学生

庞 玮

在信息技术发展多元化的今天,音乐的教学活动不再受限于单调机械的传统教学手段,而是可以借助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极具吸引力的信息技术手段,改变学生对于音乐课枯燥乏味、毫无兴趣的印象,提升学生的音乐课积极性,培养音乐的协调性。以下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唤起学生的音乐“四觉”。

一、打开学生封闭的音乐“听觉”

音乐课在小学阶段的意义,在于让学生懂得欣赏学会聆听,并逐步感受音乐的内涵。这不仅是小学音乐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决定小学音乐教学效果的关键。哪怕教师的教学能力、组织能力再强,面对学生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也会对教学的效果感觉到无力。通常在这个阶段,小学生对于音乐的概念比较模糊,无法从成人的角度直接感受音乐,只能被动的跟随教师进行课堂活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合理的引入信息技术,如动画、视频等,以生动具体的方式调动学生对于音乐、节奏的听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突破传统音乐教学的框架限制,达到提升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声音的强和弱”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先让学生听一首节奏强弱较鲜明的乐曲,领会其中的强弱变化,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详细的总结和讲解,使学生对声音的强弱、高低加以区分。

再如,一年级中《小动物唱歌》的教学,这首歌曲的有两句旋律“i 5 i 5 3 2 2”与“i 5 i 5 3 2 1”十分相似,区别在于末尾音。因此在学生反复“听”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用手的高低位置表示音的高低,经过这样的听和内心感受,很准地辨别出后一句的音落的低。

二、集中学生分散的音乐“视觉”

根据很多的教育成果和研究表明,小学生的记忆和理解,相比于听到的,直接看到的效果要更好,小学音乐的教学也可以充分运用这个特点,让学生从更加直观的角度,感受音乐的魅力。信息技术的最大优势也在于可以将抽象的音乐直观化,让本来单一的音乐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同时也在有限的音乐课堂之中,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轻松的学习更多的知识,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教师的积极性也会随之提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欣赏“牧歌”的教学,按教材中的文字或教师叙述,学生无法真正体会到“牧歌”中的“蓝天白云、风吹草低见牛羊”等美丽景色,这时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呈现动态的一望无际的美丽大草原,加上流动的音乐旋律,真实立体的视觉画画,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了牧歌的多维形象,帮助学生理解了“牧歌”所表达的内容。

再如,《彼得与狼》的欣赏教学中,针对其许多拟人状声的音乐旋律,学生不容易捕捉其刻画的形象,可以将《彼得与狼》的内容辅以动态的视觉画面展示,“小鸟”“狼”“鸭子”“猎人”等形象将声音旋律更加深刻与具体化,既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形象思维,又达到了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

三、加强学生浅层的音乐“触觉”

音乐也是触觉的艺术。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通过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触感,达到化难为易的目的。但目前个别音乐课的教学,教师常常要面对抽象、较难讲解的知识点,传统的授课方法只考虑了知识的传达,并没有考虑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更没有考虑到学生的音乐“触觉”,从而使音乐教学的方式方法存在单一性,常常导致了小学生丧失了对音乐的兴趣,这是任何教师所不希望的。借助信息技术,将音乐所具有的一些属性,皆可以冷热、轻重、软硬、跺脚、拍手等身体律动,作用于学生的触觉,不仅能够避免传统音乐教学的弊端,更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学习机会,让抽象乏味的音乐课充满魅力。

例如,在训练歌唱技巧时,一方面让学生双手撑腰,深深地叹口气,体验腰部的一紧一松,轻轻吹起手中的一张纸条,如同闻花香的吸气等;另一方面借助信息技术,出示相应的画面,提示、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操作。以这些简单的具体的操作,替代音乐的“气保持下沉、头部张力”等发声技巧。在聆听《天堂》歌曲时,可以让学生亲手触摸马头琴,动身跳下蒙古舞,体会“天堂”的宽广悠长;在学习“京剧”时,可让全班和学生涂涂京剧脸谱;在《千年敦煌》时,让学生手捧黄沙,敲响驼铃,体会古老的敦煌;在欣赏江南音乐时,让学生撑起雨伞,跳一曲清香的舞,感受江南音乐的柔美、委婉……当触觉让学生动起来时,音乐课的教学目标即达到了,触觉让音乐从虚到实,从意识到物质,让学生真实体会到音乐的魅力。

四、充实学生空白的音乐“感觉”

通过对小学生音乐课堂表现的观察,笔者发现对于很多小学生而言,音乐课就是用来休闲娱乐的时间,而处于这一阶段的小学生,对于“什么是音乐”“音乐的乐感”等内容没有具体的概念,也就是说,有许多小学生没有“乐感”,没有音乐感觉,就体会不到音乐的魅力。因此,借助信息技术,充实学生空白的音乐感觉,提高音乐课教学效果,是当前音乐教学的必须。

例如,在声乐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声音与音乐表现同等重要,不要抱有“先搞好声音再谈表现”的做法。因此,对于将要学习的每首音乐作品,教师要适当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帮助学生认真分析、理解歌曲的内容,把握歌曲的思想感情,既包括歌曲节奏、速度、音准的变化,也包括歌曲的语言和学生思维能力等,从而让学生保持良好的歌唱状态,获得良好的音乐感觉。

再如,适时运用“比喻”方式,启发、充实学生的音乐感觉。利用信息技术,指导学生体会歌唱时打开喉咙的“把声音喝进去”的感觉;展示流淌的小溪画面,让学生用“徐徐流淌的小溪”体会自己声音的连贯等。

五、结语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丰富音乐课堂的构成元素,唤起学生的音乐听觉、视觉、触觉和感觉,让音乐课堂充满自信、和谐、欢快的音符,增强音乐的感染力,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果。

[1] 徐丽丹.多媒体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大众文艺,2013(1):247-248.

[2] 张瑞.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J].读与写,2010(12):152.

猜你喜欢
触觉音乐课小学生
亚里士多德的触觉科学辨析
唤起人工触觉 实现“意念控制”的假肢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食的触觉
钢琴演奏教学中视觉、听觉、触觉的协同研究
我是小学生
我的成长之路——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上好音乐课的三点思考
观“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众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