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院前急救措施

2018-02-09 16:23陶莉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15期
关键词:心梗恶性心肌梗死

陶莉

急性心肌梗死和恶性心律失常均属于临床治疗中的常见病,若不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抢救和治疗,将会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通过为患者实施院前急救和介入治疗,能够消除疾病威胁,挽回患者生命,从根本上提高临床治疗效果[2]。所以,必须要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抢救。为了明确院前急救对于急性心梗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实际治疗效果,本研究选择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本院于2009年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0例急性心梗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并且自愿参与本研究。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将30例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中,男性8例、女性7例,患者年龄为70~90岁,平均(73.93±7.91)岁;实验组中,男性7例、女性8例,患者年龄为73~90岁,平均(76.78±7.93)岁。将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一般资料开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急救治疗,包括心电监护和药物治疗等。对患者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心脏停搏以及恶性心律失常。

实验组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治疗,具体步骤为:首先,接通紧急救助电话,医生、护理人员组成急救小组,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并且在赶往现场的途中给家属打电话了解患者实际情况和基本情况。其次,到达急救现场以后,立即为患者开展心电图检查,协助患者取平卧位,给予患者吸氧治疗、吗啡镇静,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为患者应用扩血管类的药物进行治疗。再次,为患者开展抗凝治疗,为患者应用阿司匹林(包装规格:300 mg/片,国药准字J20171021),为患者嚼服300 mg,严格监测患者呼吸、血压、规律、脉搏等生命体征,及时、准确记录异常情况。为病情严重患者开展除颤和心肺复苏治疗,为患者运用盐酸胺碘酮片(包装规格:200 mg/片,国药准字:H41021027),在10 ml葡萄糖与150 mg胺碘酮相融合,对其进行充分稀释,而后为患者实施静脉注入,保证10分钟内为患者输注完毕。最后,急救完毕以后对患者病情进行观察,为患者转入我院进行继续治疗,为患者开展常规治疗,包括药物应用、心电图监测等。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判定,若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并且生命体征正常,患者心动过缓、低血压等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则判定为治疗显效;若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生命体征好转,心动过缓、低血压等症状有所改善,则判定为治疗有效;若患者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心动过缓、低血压等没有改善或变化,则判定为治疗无效[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15例患者中,共计8例患者治疗有效,其中,4例患者治疗显效,4例患者治疗有效,其余7例患者治疗无效,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53.33%;实验组15例患者中,共计14例患者治疗有效,其中,9例患者治疗显效,5例患者治疗有效,其余1例患者治疗无效,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4,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一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严重时发病形态,该疾病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了严重威胁[4]。恶性心律失常又被称为致命性心律失常,患者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以及心室颤动[5]。通常情况下,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发病后6分钟内即可出现脑细胞不可逆性死亡[6]。因此,必须要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院前急救是重要的抢救手段和方法,通过院前急救能够保证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救治,避免贻误病情。在开展院前急救过程中,医护人员第一时间了解患者具体情况,明确患者病史等实际情况,给予患者准确、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提前准备抢救仪器,避免错过最佳抢救时机[7-8]。此外,合理、正确应用药物也是抢救成功十分关键的因素,本研究院前急救过程中为患者应用胺碘酮药物具有良好的效果,胺碘酮对钠、钾、钙离子通道起作用,对于严重心功能不全以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具有很好的效果,因此,成为院前急救过程中的常用药物[9-10]。近些年来,院前急救得到了医学界的认可,为急性心梗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开展院前急救措施对于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11-12]。

本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为急性心梗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开展院前急救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是一种有效的急救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建. 恶性心律失常院前急救治疗的有效性评估及分析[J]. 医药论坛杂志,2017,38(12):100-102.

[2]王艳. 急性心梗的院前急救与全程无缝隙护理[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68):13388,13390.

[3]赵瑞海,王丽宏. 浅谈心律失常院前急救的体会[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7,17(19):160.

[4]曹英慧.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对预后的影响[J]. 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6):2304-2305.

[5]郭瑞峰.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药物干预及其对预后的影响[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6,10(5):364-366.

[6]刘东虎. 规范急救流程对急性心梗患者疗效的探讨[J]. 宜春学院学报,2015,37(9):66-68.

[7]张静. 2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的院前急救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5(6):60-62.

[8]田民,朱福君. 恶性心律失常的院前急救治疗研究[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22):106.

[9]李幸,周乐山. 老年人心理健康与运动处方干预[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23):6957-6959.

[10]王大华,肖红蕊,祝赫. 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模式探讨——社区层面的实践与解析[J]. 老龄科学研究,2014,2(12):59-65.

[11]顾淑芳,孙娜. 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衔接的研究进展[J]. 中华护理杂志,2017,52(4):474-476.

[12]邹萍萍,龚纯贵,邹建锋,等. 我国院前急救体系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分析[J]. 卫生软科学,2013,27(10):616-618.

猜你喜欢
心梗恶性心肌梗死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心梗猛于虎
诱发“心梗”的10个危险行为
卵巢恶性Brenner瘤CT表现3例
心肌梗死常规检查漏诊率高,近2/3患者被遗漏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24例恶性间皮瘤临床分析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