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实物教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思考

2018-02-09 21:54李娜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8年17期
关键词:教具实物顶点

◆李娜

1 前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实物教具辅助教学,可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促进学生把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从而加深理解,促进探究,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注重实物教具的应用。下面以“长方体的认识”教学为例,笔者谈一下这方面的认识与思考。

2 实物教具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优势

生活性强实物教具来源于生活,符合“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生活化原则,有利于把单调枯燥的数学问题转变成活灵活现的生活情境。如“长方体的认识”一课的教学,生活中的长方体物品随处可见,而且不需要加工,随手拿来就可以直接运用,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直观性强实物教具可触可感,符合直观化教学的原则,有利于学生通过真实的感受,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概念,从而化难为易、加深理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操作性强数学教学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是基本的要求。实物教具取用方便,应用灵活,因而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3 实物教具在“长方体的认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的内容,教学目标是通过学生的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的基本特征,理解面、棱、顶点之间的关系,经历探究的过程,体会立体图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利用实物教具进行观察,认识长方体的概念观察是认识数学概念和发现数学问题的基本方法,一般都融合学生积极的思维,通过思考和分析,发现数学知识的本质和内在的联系。因此,观察是数学活动的前提,数学活动离不开观察,数学教学必须重视学生观察力的培养。如本课的教学,上课开始时可先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实物(如火柴盒、文具盒、粉笔盒等)让学生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等概念;然后引导学生对概念进行概括,明确长方体的面就是长方体上平平的部分,棱就是长方体中面与面相交的地方,三条棱相交的点叫作长方体的顶点。这样既能使学生对长方体产生一个整体的感知,又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

利用实物教具进行操作,探究长方体的特征动手操作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因此,在学生整体感知后,下一步就要指导学生通过操作,具体了解长方体中各个概念的特征。

1)认识“面”的特征。这个步骤的教学,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数一数,然后交流讨论,互相补充,得出长方体有六个面的结论。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学生有序地数,如先数右面一个面,再数中间四个面,最后数左边一个;或按照上下、左右、前后的顺序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同时要引导学生观察各个面的特点,如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一般情况下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面是正方形。

2)认识“棱”的特征。这一步骤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算一算”“量一量”等方式,得出“长方体一共有12条棱,3条棱相交于一个顶点。这12条棱可以分成3组,每组内4条棱的长度相等且互相平行”等结论。

3)认识“顶点”的特征。采用同样的方法,通过“摸一摸”“议一议”,发现长方体一共有八个顶点,从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出三条棱。

这样,利用实物教具可观、可摸、可数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一个动手动脑的机会和思路,有利于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在此基础上再引出长、宽、高等概念,就水到渠成了。

对照实物教具进行思考,加深对长方体特征的认识这个环节的教学可利用教材中“做一做”栏目进行。教材中“做一做”栏目,要求学生先剪下本书附页上面的图样,并按照要求完成四个问题:把图样中完全相同的长方体涂上同样的颜色;用这个图样做一个长方体;量一量所做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观察这个长方体,最多能看到几个面?教材设计上面的系列问题,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长方体特征的认识,解决对长方体有关知识的认知问题。例如:思考第三个问题,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测量、观察能力,而且能为后面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做好铺垫;第四题和观察物体相呼应,可加深学生对“观察长方体实物时,从一个方向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的认识。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发挥了实物教具的作用,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和操作,让学生经历了探究的过程,促进了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对实物教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要注意以下几点。

实物教具的选择要合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供使用的实物教具很多,但不能随便选用。只有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才能使实物教具更具有针对性,更好地服务教学。

1)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实物。数学与生活关系密切,因此要尽量选择那些最贴近学生生活的实物,以便学生激发兴趣,充分感知,从中发现数学信息。如本课的教学,选用学生常见的火柴盒、粉笔盒等实物作为教具,有利于学生调动起头脑中与新知联系的相关经验,让学生充分认识长方体的外部特征。

2)选择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实物。数学实践证明,直观形象的东西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更具深刻性,使记忆更加牢固。因此要注意选择比较直观形象的实物,以便学生获得更为清晰的认识,为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创造条件。

3)选择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活动的实物。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而教具的选择要有利于帮助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如本课教学中所选用的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和长度不等的小棒等,有利于学生通过摸一摸、数一数、比一比、量一量等操作,乐于参与、积极参加。

4)选择安全卫生的实物。实物教具虽然经济实惠、容易找到,尤其是在农村学校,能用来教学的材料如石子、泥巴、木棍、树叶、植物种子等随处可见,但在选用时要注意安全卫生,保证教学任务能够顺利完成。

实物教具的应用要合理实物教具虽然对辅助教学具有积极作用,但在实际应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明确应用目的。在使用实物教具时,首先要明确应用的目的,坚持“为教学服务”这一原则,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确知道教学内容的要求和所要掌握的重点。如本课的教学,利用火柴盒、文具盒、粉笔盒等导入新课,目的是在上课之初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促进学生观察,加深对长方体特征的整体认识。如果学生不了解观察的目的而随意观察,就不容易找到观察的切入点,难以达到观察的目的。

2)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应用教具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借助教具进行自主探究,因此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动手操作,自主发现问题。如长方体特征的探究,通过自主操作,学生不仅发现了长方体的很多特征,也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加强教师的指导。教学中虽然学生是主体,但也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对教具进行改进和加工,以增强教具的直观性;另一方面,教师在学生进行操作时要适时点拨,恰当引导。如关于面、棱、顶点之间的关系,教学时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长方体有几条棱?几个面?几个顶点?你能看到多少?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注意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之间的关系,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4)要适时适量适度地使用。实物教具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不能将其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由于小学生心理发展还未成熟,缺乏较强的自控能力,因而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如果不能控制好使用时间,就会适得其反。这就要求在应用时既不能走形式,也不能草草收场,正确的做法是适时、适量、适度,通过观察和操作,促使学生完成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

5)要注重与现代信息技术的配合。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动静结合,有利于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知识的变化。因此在学习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处,要注重信息技术的配合。如在“从一个方向观察一个长方体”这个环节的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学生理解“最多能看到三个面,最少能看到一个面”的原因,同时演示在画长方体的直观图时,实线和虚线的用法。

6)要鼓励学生自制教具。自制教具既可以弥补教具的不足,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要鼓励学生积极自制教具,为教学提供充分的直观材料。

5 结语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以上对于长方体特征的教学探究,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指导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由此认为:实物教具是一种高效率的教学辅助工具,只要恰当地把握其与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灵活运用,就能发挥其最大功效,提高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教具实物顶点
带你学习实物电路图的连接
过非等腰锐角三角形顶点和垂心的圆的性质及应用(下)
自制玩教具《拼拼乐》
初中物理自制教具应用探讨
关于顶点染色的一个猜想
当手绘遇上实物
基于Arduino控制的半实物模拟驾驶系统
实物与宣传不符,卖方担责吗?
数学问答
一个人在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