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探索研究

2018-02-09 21:54张坤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8年17期
关键词:集团化职教职业院校

◆张坤

1 前言

我国职业教育由于制约因素的多重性,导致模式选择的多重性。国外职业教育模式的核心是解决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问题,而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不单单是校企合作问题,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亟待建设一个平台,而在目前的背景下,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因此,我国职业教育届探索一条合适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已经刻不容缓。

2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发展历程

通过梳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历程,可以将我国职业教育的集团化办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萌芽阶段(1986—1992)据相关文献记载,20世纪80年代,河北省成立县级职教中心,该县级职教中心为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资源整合提供了一个思路、平台和模式,被公认为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萌芽标志。

第二阶段为探索阶段(1992—2005)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了一定的提升。在此背景下,1992年,北京蒙妮坦美发美容职业教育集团组建成立,这是我国第一个职业教育集团,它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进入探索阶段。此后,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行业企业开始探索组建相关的职业教育集团。

第三阶段为发展阶段(2005年至今)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社会的发展,到了2005年,伴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经济发展提速明显。在此背景下,国务院颁发《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为进一步推动公办职业学校的资源整合与重组,提出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路子,首次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提高到国家层面。同年,教育部根据《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精神,出台《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并明确指出:开展集团化办学是我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是提升治理能力,完善职业院校治理结构,健全政府职业教育科学决策机制的有效途径;是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多样化成长渠道的重要载体。至此,我国职教集团已由“院校自主”上升为“政府主导”,截至2017年,各类不同的职业教育集团近1500家,涵盖了我国各个不同行业。

3 国外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比较

截至目前,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较有影响力且很成功的模式有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美国的“合作职业教育”模式、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澳大利亚“TAFE”模式、英国的“三明治”模式(工读交替)和日本的“企业职业教育”模式。

1)德国“双元制”模式。所谓“双元制”,就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培养人才的教育制度。“双元制”中的一元是职业学校,它的任务是实施文化和与专业理论知识的教育;另一元是企业等实训场所,职业院校根据企业对人才的具体需求,组织岗位、职业技能方面的培训。

2)美国“合作职业教育”模式。美国“合作职业教育”模式具体是指职业院校和工商企业界的合作。美国的职业学生一部分时间在职业院校进行相关的理论课程学习,其他时间在相关的工商企业界做相关的具体工作。

3)新加坡“教学工厂”模式。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借鉴了德国的“双元制”模式,以学院为本位,以工业和科技项目为载体,学院整体为一个大“教学工厂”,这个大“教学工厂”包括众多的小“教学工厂”。

4)澳大利亚“TAFE”模式。“TAFE”是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的缩写,即“技术与继续教育”。该模式也是政府占据主导地位,然后与企业、行业紧密合作,具备统一的培训标准、教育。澳大利亚“TAFE”模式充分体现了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模式。

5)英国“工读交替”模式。英国“工读交替”职业教育模式也是职业教育届公认的一种成功教育模式,该教育模式实质是“理论—实践—理论”的人才培养模式,又被业界称为“三明治”模式。该模式重在实践,提高了教育质量,加强了与经济界的联系。

与这些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相比较,我国职业教育的制约因素则呈现多重性。国外职业教育模式的核心是解决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问题,而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不单单是校企合作问题,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教育行政部门无法精细化施政,以及中高职衔接、师资队伍建设、专业群建设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亟待建设一个平台,而在目前背景下,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因此,综合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发展环境、发展背景,可以得出我国职业教育由于体量极大、人数众多、专业门类繁多,一般的职业教育模式难以很好地统筹我国的职业发展,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则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矛盾和难点,是我国职业教育最大特征与现实性选择。

4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模式探索

目前,职业教育界研究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的理论成果、实践成果较多,且业内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模式分为不同类型,其中影响较大的分类模式有:

1)曹晔提出,我国职业教育集团按性质划分应分为三类,即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专业性职业教育集团与复合性职业教育集团;

2)王明伦从不同主体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的角度,将职业教育集团模式进行划分,分别是行业(产业)主体型职业教育集团、职业院校主体型职业教育集团与政府主体型职业教育集团;

3)李茹楠在王明伦的研究基础上,提出行业主体的混合型职业教育集团;

4)匡瑛根据主导实体与联盟的实体构成,将职教集团分为五类,分别是政府主导型职业教育集团、院校主导型职业教育集团、企业/行业主导型职业教育集团、自愿联盟型职业教育集团和中介主导型职业教育集团。

上述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的分类站在各自的角度,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然而这样的分类方式并不能揭示职业教育集团的办学内涵、功能及社会作用。综合上述职业教育集团应该承担的六大作用和职能,本课题组认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基本模式应该是政府搭台、院校主导,企业参与、服务行业,多元投入的责任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

1)政府搭台。在我国当前背景下,职教集团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和部分职能转移,将很难有所作为,因此,政府支持是职教集团生存的基础。

2)院校主导。职业教育集团的核心是职业教育,其建立的出发点是培养职教人才,因此,职业院校必须占据主导地位,方可保障组织建设的方向不会发生偏离。

3)企业参与。职业教育集团不是一个学会,它是培养职教人才的一个组织,所以必须让企业参与进来。

4)服务行业。职业教育集团的核心是职业教育,而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服务、保障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此外,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和职教集团的最终目的是相统一的,就是服务行业的发展。

5)多元投入的责任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政府搭台,院校主导,企业参与、服务行业”明确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的构建机制(政府搭台)、构建主体(院校主导)、构建形式(企业参与)和构建目的(服务行业),缺乏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的运行机制,而职业教育集团要长期生存发展,必须构建参与方责任共担、资源共享的长效运行机制,进而实现多元投入的责任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

因此,政府、院校、企业、行业是职业教育集团办学的多元投入的责任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而这四大主体的责任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则体现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六大作用,即:促进我国不同区域职业教育的平衡发展,实现职业教育的共同进步;促进企业和职业院校的紧密合作,强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促进同类别职业院校联盟,实现相关专业的学分互换与学生流动;促进职业教育的集约化发展,引导职业院校的专业群建设;促进教育行政部门科学施政,主动承担教育行政部门的部分职能。因此,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作用,就是探索政府、院校、企业、行业四方的责任共同点和利益共同点。

5 结语

我国职业教育经过近20年的飞速发展,在面对“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革命推广与运用的关键时期,面临第二次创业,职业教育的再定位、专业体系的再重建、课程体系的再重组、教学内容的再改革、实验实训设备的再提升、师资队伍的再培养、教学模式的再改革,都在考验职业教育管理者和参与者的智慧。在此背景下,确立我国职业教育的基本模式刻不容缓,而综合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及现实需求,职业教育集团化无疑是适合我国职业教育基本需求和未来发展需要的。因此,亟待教育行政部门确立并推动职业职业教育的集团化模式,再次实现职业教育发展的大繁荣。

猜你喜欢
集团化职教职业院校
甘南藏区学前教育集团化发展的实践探索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打造集团化医疗航母
集团化 分级诊疗的催化剂
集团化 分级诊疗的催化剂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教要做好迎接“慕课”挑战的准备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
职教中心“被托管”带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