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幼儿情绪特点,引导幼儿克服入园的“分离焦虑”

2018-02-09 17:07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14期
关键词:来园分离焦虑入园

(青岛市市北区第六教工幼儿园)

一、家访是克服幼儿“分离焦虑”的必要前提

3~4岁幼儿入园后产生的不良情绪化反应是幼儿对新环境不适应的必然反映。3岁以前幼儿的生活主要依赖于成人的照料,3岁以后自我意识开始萌芽,有了社会化交往的意识,但由于其身心发展的水平较低,尤其是3岁左右的幼儿能力发展(包括自理能力)较差,所以进入幼儿园集体生活,一些基本的生活自理活动的完成都有一定的困难的,如大小便不会脱裤子,吃饭时不会正确使用小勺子等。来园后,孩子会产生不安全感和恐惧感。因此,在开学初,教师应尽可能通过家访了解每位幼儿的家庭背景,及幼儿成长抚养方式和幼儿能力发展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尽可能有效地帮助幼儿克服不良情绪反应。例如,在我们班,有一个叫小龙的小男孩,在家访时我问他:“你愿意上幼儿园吗”?“不愿意”。他斩钉截铁地回答我。而当我陪着他搭积木、玩游戏、看DVD动画片之后,他喜欢上了我,而且不肯让我走。这时,我告诉他:“过几天到幼儿园来,我再和你玩,好吗?”几天后的清早,他高高兴兴地来幼儿园了。他的妈妈高兴地说,以前一说上幼儿园他就不高兴,弄得妈妈也很犯愁,而自从那天我从他家走了之后,他就天天盼着来幼儿园了。从不愿意来园,到盼着来园,这其中的缘故该是这次家访时建立的感情,留下了好印象吧。

二、温馨的物质环境是克服幼儿“分离焦虑”的重要条件

在《纲要》中,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对新入园儿童来讲,拥有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开学前,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墙壁上布置上美观、有童趣、具有儿童化、能引起幼儿感官兴趣的图画,增强班级的吸引力。另外,还在活动室里摆放各种各样的玩具。因为小班儿童好模仿,他们看到别人玩什么,自己就玩什么;看到别人有什么,自己也要有什么。所以,我在准备玩具的时候,注意到了在玩具在种类上不多。但同样的玩具我多准备了几套,以免小朋友因争抢玩具而不愉快。

另外,我还让幼儿自己从家里带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来幼儿园。因为,幼儿在家里的玩具是每天陪伴着他的,幼儿已经和玩具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如果幼儿把自己的玩具带到幼儿园来,就会克服幼儿的陌生感,有了自己心爱的玩具的陪伴,幼儿感觉到幼儿园就像自己的家一样。

总而言之,我在工作中,不断更新环境的设置,让幼儿始终对活动区活动保持着期盼的心理,在活动中有欢乐的情绪。尽力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吸引小朋友高高兴兴来幼儿园。

三、良好的心理环境是克服幼儿“分离焦虑”的理想方式

根据安斯沃思的研究,3岁的幼儿正处在依恋的成熟期。入园前,母亲在幼儿的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母亲是幼儿生活的核心因素,是心理发展需要的直接满足者,促使幼儿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情感依恋。幼儿入园初,也就是将他们依恋的对象由母亲转换为老师。这就要求老师像妈妈一样用亲切的态度对待他们,从而稳定他们的情绪,感觉到老师也像妈妈一样喜欢他,爱他。

在和小朋友相处时,我要求自己做幼儿生活中的母亲,悉心地照顾他们,注意他们的一举一动,对每个孩子以平等的爱,像妈妈一样,用温柔的声音讲话,像妈妈一样,眼睛充满了慈爱。这样,孩子们情绪会很稳定,也愿意和我讲话。对于新来的孩子,我能够在他来园时,抱抱他们,亲亲他们,让他们放松自己的情绪,逐渐克服焦虑的心理。经验告诉我:老师的笑脸、温柔的声音可以使幼儿平静、愉快、提高与人交往和说话和积极性,可以促使他们更快地将依恋对象由母亲转为老师。

3~4岁幼儿认知和行为中具有强烈的情绪化色彩,积极的情绪能引导幼儿更好地发展。所以,从另一方面讲,小班幼儿的情绪较易受老师语言和相应有趣的活动情景的感染,由消极变为积极。因此,我在一日生活中除要搞好日常工作外,还注意积极主动引导班级产生良好愉快的情绪氛围,让良好的情绪气氛起主导作用,来影响幼儿,感染幼儿。

由于小朋友年龄小,有意注意的水平仍然很低。有意注意的时间很短,当我发现小朋友的注意力分散或转移的时候,我便给他们唱歌,刚才还在哭着想妈妈的小朋友听到我的歌,便随我一起拍手或表演动作,把想妈妈那回事忘得一干二净。就这样,我一会儿组织他们听故事,一会儿组织他们学唱歌,再过一会儿带着他们做游戏,不断地变换着活动的内容。孩子们的注意力被我所吸引,思维紧紧地围绕着活动的内容,使他们不知不觉地参入到集体活动之中,而没有空闲去想妈妈。在活动中,我和小孩子、小朋友和小朋友、小朋友和幼儿园的环境逐渐熟悉了,彼此喜欢,小朋友中的哭闹声渐渐地少了,小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张可爱的笑脸。

四、和谐的家园关系是克服幼儿“分离焦虑”的重要内容

幼儿在3岁以前一直在父母的身边,一切生活行动随随便便,在幼儿园,要服从集体生活活动规则;在家里,孩子稍有表示,成人会马上满足其要求,而幼儿园很难做到这点;在家里,孩子几乎可以占有自己想要的一切,而在幼儿园需要分享和轮流使用,同时需要一定的自理能力。作为家长,可以提前来园了解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常规,积极配合幼儿园的作息制度。通过与教师的交谈,了解老师的教育方法。

例如,我们班有一个叫张唐雅的小女孩,她的父母在她入园的前两个星期,每天都和她一起熟悉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活动。早晨,当我们做早操的时候,她妈妈就和她一起来到广场上,看我们做早操。开始的几天,张唐雅只是站在远处远远的看,紧紧的拉着妈妈的手。过了几天,我邀请她也来做早操,她竟然高兴得接受了。我们的活动区活动和户外活动,她都和妈妈一起参加,这样她对幼儿园生活的陌生感降低到最轻。当她正式来幼儿园的时候,她适应环境的能力就明显的比其他小朋友快。

同时,作为家长,还要注意应该让幼儿养成坚持天天来园的好习惯。家长切忌不能因为幼儿刚入园有哭闹的情绪,而放弃来园;或者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做,不但不能让幼儿养成良好的来园习惯,还容易让幼儿产生一种依赖心理。时间长了,幼儿抵制来园的情绪会越来越强烈。所以,家长首先要和老师建立和谐的关系,和老师能够及时沟通,让幼儿感觉到家长和老师的关系很亲切,久而久之,幼儿也会放松自己的情绪,逐渐养成来园的好习惯。

另外,家长可以和幼儿通过以下方式让幼儿逐步克服“分离焦虑”:你可以让孩子从小能够接触同伴;经常让他到大自然中去;让他和其他成人接触;入园时向教师详细介绍孩子的特点和情感表现,和教师合作帮助他克服分离焦虑。这样,他就会逐步成为友好集体的一员,在集体中培养发展出来的独立性更具社会价值。

在了解了幼儿情绪特点地基础上,我通过以上的方法,基本解决了我们班幼儿初入园哭闹的难题。小朋友入园时哭闹现象明显减少,情绪比较稳定,入园成为我们班小朋友喜欢的一件事情。现在,我们班的小朋友在各方面的能力上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幼儿在集体生活中,展示了自己的才能,他们的自信心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来园分离焦虑入园
督学入园,指导促发展
如何挖掘“来园、离园接待工作”中的教育价值
迎来送往,妙趣横生
小签到 大作用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生活组织探析
缓解新生入园分离焦虑的策略
帮助缓解幼儿依恋行为初探
幼儿分离焦虑的原因和应对策略
一例“分离焦虑”儿童的个体辅导案例分析报告
东阳10家电镀企业被整合入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