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科普了吗?

2018-02-10 01:40
家庭生活指南 2018年2期
关键词:美白牙膏蓝光

防蓝光眼镜不是“护身符”

长期对着电脑、孩子在家总看电视、整天抱着手机不放……消费者们选择防蓝光眼镜的理由各式各样。但是你的眼镜真的防得住蓝光吗?

专家介绍,现在市面上的防蓝光眼镜主要是通过特殊材质阻断或吸收蓝光来保护眼睛。然而,目前蓝光防护存在两个误区:一个是该防的地方不防,另一个是因错误防护导致的色偏而产生的视觉疲劳加重。

有研究表明,我们的眼睛对于400纳米~440纳米波段的蓝光最不耐受,因此现在的厂商在生产防蓝光眼镜时以阻隔这个波段的蓝光为主。但是我们现在经常接触的电子产品,其产生的蓝光波段却在450纳米 ~490纳米之间,而防蓝光眼镜在这个波段几乎没有防护。

同时,防蓝光眼镜属于框架眼镜,其镜片的质量目前无法达到临床上使用的人工晶体标准,国家也并未出台相关制造标准,所以导致目前防蓝光镜片的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因此,专家提醒大家不要把防蓝光眼镜当作“护身符”,佩戴后就毫无节制地用眼。专家指出,冬季空气干燥,即便不使用电脑、手机等产品,眼睛也会出现干涩的情况,因此合理用眼、保护眼睛,比佩戴防蓝光眼镜更加重要。(来源:科技日报)

女人方向感比男人差?

生活中确实有女人方向感特别差、男人方向感特别好的例子。可大家都是人,为什么会有“路精”和“路痴”的差别呢?能从概率上说女性普遍方向感不如男性吗?

有数据显示,男性和女性在视觉空间能力、心理旋转能力、空间旋转能力方面的确存在差异。但对此,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魏坤琳教授强调:“统计上有差异并不代表生理上有差异。”他直言,男女在认知能力上的差异没有那么大。“女性大脑和男性大脑的确存在差异,但同性之间的个体差异远大于异性间的平均差异。”

据魏坤琳教授介绍,不同的人对空间线索的依赖程度不同,有些人很清楚空间中的定位,东南西北分辨得很清楚,会使用比如“往北走200米再往西走100米”这样的方向加距离的表述;而有些人则更偏爱标志性地点,比如“向前一直走,看到路口的麦当劳就右转”。而男性和女性在认路的策略上存在一些差异,男性空间旋转能力强一些,更喜欢绝对方位,女性相对弱一点,就善于用地标等线索。“与其强调性别差异,不如强调个体差异。”

而对于“路痴有没有救”这个问题,专家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可通过神经调控的方法,进行精确度的加工,调节大脑的神经活动。功能神经外科也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深部脑刺激手术。此外,生活中的认知训练对辨别方向也有帮助,毕竟只是空间认知功能的下降,掌握特定技巧是可以有所提高的。”(来源:科技日报)

你的袜子也能用来发电了

如果细菌可以驱动生物电池,然后做成可穿戴的电子产品,那么我们的汗水就可以为电池提供动力了。纽约州立大学以及宾厄姆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生物电池,这种生物电池是由纺织品制作而成,由细菌驱动发电,而且可以像一块布料一样拉伸和扭曲。

在宾厄姆顿大学,有很多关于生物电池的电力研究,或与蓄电池有关,或是靠微生物驱动。研究人员早已开发出了好几种纸基的柔性电池,其中包括可以由唾液提供动力的电池,以及一次性的可折叠的纸质电池,后者能够为 LED灯供电20分钟。然而,现在这款电池是基于纺织品制作而成,所以集成到可佩戴的物品上就更容易些。例如,电池可以用你的汗水来驱动糖尿病传感器,另外,它也能被制成可穿戴的袜子或手套,甚至用来给跑步机供电。这种完全基于纺织品的、由细菌驱动的生物电池,在未来一定能被集成到可穿戴的电子设备中。(来源:蝌蚪五线谱)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超重?

目前我国青少年肥胖问题日益严重,但对肥胖的判定标准,实际上并没有得到统一。下面是一个比较普遍的评价标准——标准体重法:标准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5,实际体重与标准体重相比,超出 10%为超重,在20%~29%之间为轻度肥胖,在30%~49%之间为中度肥胖,大于50%为重度肥胖。

如果按照以上标准,测量出孩子体重超标,那么,就要加以注意,从饮食方面开始调理,将孩子的体重控制在标准之内,以免影响健康。营养专家表示,与肥胖产生相关的饮食因素有:喜食甜食,爱喝饮料,偏好油炸食品、西式快餐、夜宵。另外,丰盛的晚餐和晚餐后缺少锻炼、进食速度过快以及不规律的早餐也易导致肥胖。

除此以外,以下两种饮食干预也可参考。一、低能饮食。在满足每天最基本的能量需求的基础上,摄取尽可能少的能量。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基本占到全天总能量摄入量:脂肪<30%,碳水化合物 55%,蛋白质 25%;纤维素25g/d。在短期及长期影响中,低能饮食对 6~12岁儿童肥胖干预均有明显效果。二、低脂饮食。低脂饮食是指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食,将脂肪的摄入量控制在全天总能量摄入量的18%~40%。这种饮食方案在控制青少年肥胖中最为常见,且常单独使用。

目前,关于青少年肥胖的膳食干预研究很多,但从长期看均缺乏相关数据,也并没有得出一种公认的最佳膳食干预方案,不同人群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来源:科普中国)

长期使用一种牙膏会产生耐药菌?

最近,网传长期使用同一种类型的牙膏,会使某些有害的口腔病菌产生耐药性和抗药性,从而使牙膏失去灭菌护齿的作用。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使用牙膏又该注意些什么呢?

口腔医生表示,目前并没有研究证实一直使用某种牙膏会造成耐药菌的产生或者所谓的菌群紊乱。牙膏里的主要成分是研磨剂、保湿剂、增稠剂及发泡剂等,很多品牌的牙膏中所含的抗菌成分是相同的,即使更换牙膏品牌,抗菌成分依然没有太大变化。另外,牙膏的抗菌成分浓度很低,不会导致菌群紊乱。

那么,用美白牙膏刷牙能使牙齿变白吗?专家解释,普通牙膏中具有的去垢成分主要是摩擦剂,比如牙膏中所含的有机硅等成分就是一种摩擦剂,有机硅无毒、颗粒感强且能与水溶合,人们在使用牙膏刷牙的时候,牙膏中的有机硅会与牙齿表面进行摩擦,进而起到去垢的效果。而美白牙膏的原理与普通牙膏相似,但导致牙齿变黄的原因既有内源性因素,也有外源性因素,美白牙膏只会对外源性因素导致的牙齿变黄起作用。比如喝咖啡、抽烟等造成的牙齿变黄基本属于外源性因素,有可能通过物理摩擦的方法去除表面色斑,达到美白的目的,但四环素牙等内源性因素导致的牙齿变黄,就很难通过美白牙膏来改善。

此外,专家提醒,有超过 80%的中国家庭共用一管牙膏,其实这样很容易引发某些口腔疾病。每个人的口腔中都有很多细菌,这些细菌平时就附着在牙刷刷毛间隙中,若共用一管牙膏,口腔中的细菌会经过牙刷在牙膏管口堆积,增加细菌传播的概率。因此,一家人最好不要共用一管牙膏。(来源:科普中国)

“跳一跳”要有度当心引发腱鞘炎

最近,一款名为“跳一跳”的微信小游戏迅速蹿红。吃饭时、公交上、地铁里……不少市民一有空闲时间就刷记录、比分数。消遣的同时,人们并未意识到因长时间玩手机引发的手关节不适正在悄悄蔓延。

“手指固定在同一位置过度活动,使肌腱和腱鞘频繁发生摩擦,就会导致腱鞘炎的发生。”骨科医生介绍,人的手部由 28块骨头、24条长肌腱和18块手内小肌肉组成,在肌腱外包裹着一层纤维组织,这就是腱鞘。腱鞘具有维持手指正常屈伸和肌腱滑动的功能,当手部不断重复、过度活动时,肌腱和腱鞘之间就会发生机械性摩擦,出现局部的疼痛肿胀和手腕手指的功能障碍,产生腱鞘炎。

“出现腱鞘炎后,手部的肿痛不但会影响日常动作,长期以往,手部的慢性疼痛还会导致精神紧张和焦虑的发生。”因此,医生提醒当出现病症时,最好及时就医,对症治疗。(来源:科普中国)

猜你喜欢
美白牙膏蓝光
别被“抗幽牙膏”忽悠了
蓝光特别推荐
牙齿美白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蓝光特别推荐
修护美白
蓝光特别推荐
新牙膏
牙刷牙膏二合一
不再惧怕阳光
牙膏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