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徽州园林的艺术特色研究

2018-02-10 12:53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徽州书院园林

丁 娟

(安徽新华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1)

引言

徽州园林充分代表着自然风景园林艺术,有着鲜明的地域特征,同时也是徽州当地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徽州园林将自身的美渗透到了文化当中,体现了徽州文化深厚的艺术内涵及丰富的文化底蕴。在高速发展的当代社会,深入研究徽州园林的艺术特色、积极传承优秀民族文化,自觉保护地域特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继承并弘扬徽州传统文化,并不是单纯的粘贴与效仿。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应最大限度保护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徽州园林文化,同时也要积极创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其与现代园林建设及时代环境相互结合。

一、徽州园林的构成要素

徽州园林的典雅精致主要是因为其拥有丰富的资源,古人能够充分运用这些宝贵资源积极去创新、去开发。设计者根据地域文化底蕴,迸射出奇思妙想,来创造多姿多彩的古典园林。此外,也因徽州商业稳固的经济基础,为其园林的建设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由此能够看出,徽州园林的建成主要包括三方面要素:

1、良好的区域环境

徽州风光秀丽,风景如画,趋于自然又高于自然。徽州紧靠江浙地区,古代被成为新安,其中新安江则是徽州当地最为壮观的江河之一,四季皆清如明镜,江面水光潋滟。白天沐浴在阳光的照射下,演绎着两岸高山所发生的美好故事,使得前来观赏的游客们仿佛看到了栩栩如生、丰富多彩的风景油画。画面中能够清晰的看见江河两岸的山峰、环绕在山群周围翠绿的树林、随风摇曳的竹林以及辛勤劳动的徽州人们。伴随着轻快的鸟叫声,仿佛让人置身于仙境之中。

2、深厚的文化底蕴

徽州历史悠久,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设计师将结构、造型以及颜色、装饰均进行了有机结合,为徽州园林的建设提供了诸多奇思妙想,真正做到了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完美融合。徽州百姓高度重视优秀人才的培养,对创办院校有着极高的热情,他们深刻的意识到只有拥有了文化学识,才能不断进步及发展,才能进一步提高社会影响力与地位。在徽州当地,无论家庭物质条件是否良好,都会大力支持孩子的教育,鼓励孩子到书院接受系统化教育,在村落间就能够听到孩子们稚嫩的读书声。徽州书院的建设与徽州商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徽州商人会为当地的教育事业提供物质保障,积极创办学院,建设不同规模、不同等级的书院。优秀的学习环境加上徽州人强烈的求知欲望,造就了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与积极乐观的态度,因此诞生了许多具有辉煌成就的历史人物。

3、强大的经济实力

徽州商业的良好发展,增强了当地整体的经济实力,为徽州园林的建设的提供了稳定充足的经济资源。早期的徽商借助徽州先天的的自然优质,利用丰富的树木资源,通过种植茶树、采集草药、种植桑树等,让当地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进而从事商业活动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

二、徽州园林的艺术特色研究

1、依山傍水、师法自然

徽州园林大部分建设在山水周围,设计者及建设者利用充足的水源,茂密的树林加以装饰。并在其基础上进行精细雕琢,最大限度的发挥自然资源的优势,建构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园林。自然景观作为徽州园林显著的特征之一,在欣赏的过程中有着较强的实用性,当地人利用树木制作成各种精美的工艺品,将水资源引入到住宅建筑的水池当中,既美观又实用。徽州园林是虽然由工匠师傅巧夺天工的进行构造,但却宛如天开,充分的体现出了人们对于大自然的感悟及理解。

2、善于引荐、视野开阔

徽州园林有着独特的形式,与庭院内园林景观有着明显不同。他们虽然有围墙相隔,但却借助外围景观来拓展视野,恰到好处的将临近的素材引入到建构中,让园林艺术景观与外围中的自然风景彼此呼应,相互衬托。并依据自然优势,利用对自然优美景色的高度凝练及创新,为人们展现出了“虽由人为、宛如天开”的艺术效果。无论从哪个角度去欣赏,都巧夺天工、美不胜收。《园治》当中所提到的借助景物,实际上指的就是园林在结构设计上应努力打破自身原有界限,积极运用周围自然环境资源,选择合适的欣赏角度,延续并拓展视野的深度及广度,让园林内外景色彼此交融。此外,也有超出庭院范畴的徽州园林的,他们往往融入到大自然当中,比如著名的艺术乡村——安徽夥县的宏村,就属于自然景观中的园林艺术,空间得到了无限拓展,视野开阔,利用山水及树林的优势,基于人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力,构筑出了风景如画的园林。

3、以小见大、意境深远

以小见大的创建方法,主要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无限的空间效果,其中“小”实际上是客观性的,主要指的是园林的实际面积,而“大”则是主观性的,指的是人的真实感受,大根据小来充分体现。只有真正做到简单极致,才能最大程度的剩余出更多空间供人们自由发挥想象,引发人的更深层次的思考。而园林中的意境则是根据其景观而引申出来的意象,园林创造设计之前必须要明确其主题。

徽州园林通常都是小中见大的形式,虽然整体园林面积不大,但该有的景观却一样不少,诸多园林建构者们将丛山峻岭的山峰引入到园林景观中,虽然从外形上并未充分体现出山峰的巍峨,但却强烈的突出了视觉上的效果,在平面的园林中呈现出立体空间的意境。园林中的大与小始终是相对应的,但并不是绝对性的,无小也就无大,同时无大也就无小。园林空间越是划分整齐,其显得空间整体面积就越大,变化也就随之更多。将自然环境中多姿多彩的景色特征加以凝练与创造,有效应用在较小的园林中,能够达到在有限的面积上构建出无限的空间。比如夥县的宏村中的剑琴榭,仿佛巴掌一般的面积,但走入园林映入眼帘的确是丰富多彩的秀丽景色。建筑分布与边界之处,园林中所建造的山水,构成主体空间。在这一空间的外围布局仅次于局部狭小的空间,各个空间预留出与较大空间相互连接的接口,利用先抑后扬的设计方法将各个空间有效衔接到一起,这样不仅主次分明,同时又各自具有不同的特色,在小空间中也仍旧能够感受到无限空间的深远意境。

4、空气清新、居住理想

人们在物质条件得到提高与满足后,就会不自觉的想要追求高层次的精神需要,更加注重生活的品质。在徽州园林的建设中就能够充分体现出人们对于精致生活及其环境的深度追求,例如建筑与周围景色的有机融合,园林中各种植物之间的组合与搭配,在确保生态环境系统稳定的同时,让人感受到温暖与幸福。宏村的碧园,山水格局以适合居住为前提条件,人们喜欢在园林中建构水池,让流动的自然之水透过围墙汇入到池内,用于养鱼观赏。建构造型别致的假山群,可供休闲放松时游玩,在植物的类别上更加注重品种的多元化,种植许多能够优化空气质量的温湿绿植,以便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而凉亭廊坊的设计,全部是以人最为舒适的角度出发,最大限度营造出清新芬芳的氛围,打造适合居住的世外桃源,为人们提供更加舒服的居住环境。

5、风雅精致、文化悠久

徽州园林的建设充分展现出了浓厚的徽州文化特点,园林中的石窗,以及凉亭中雕刻惟妙惟肖的神兽,都与当地的风俗文化有关。园林的整体设计是经过了缜密的思考,陈设更是十分考究。比如其中的书院园林,是为广大学子而创建的,流露出浓厚的文化气息,不管是从整体的结构上还是实际的使用当中,都能反映出设计师及建造者的聪慧才智。徽州书院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书院是历史儒家学派文人墨客的经常聚集的主要场所,与官学及私塾累的教育系统有着较大区别。徽州逐渐构成了“十户之村、不废诵读”的教书风格,全面推动徽州书院教育事业的高速发展。徽州古典书院园林基于文人园林,贯彻了徽州古代的传统文化的风土民情,有着自身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徽州古代书院对外部环境的建设高度重视,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自然与人文环境两大方面。而书院的创建地址选择更加讲究,充分运用了自然地理条件及优势,形成了带有浓厚地域色彩的文化景观。

三、结语

当前,西方文化正在以强劲的势头涌入我国,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地位。对徽州园林艺术特色进行全面研究,能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提高人们保护传统优秀文化的意识,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传承及保护的自觉性。徽州园林所蕴藏的文化底蕴,能够为当代人提供宝贵资源,对当代园林建设提供更多可参考性建议。因此,对于当代园林设计来说,应积极学习徽州园林建构方法及思想,更要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融入现代元素,最大限度地发挥及运用自身的设计语言,创建出能够体现传统文化的新时代设计。

[1]虞金龙.徽州园林文化的传承与应用——以九华山涵月楼酒店及度假村为例[J].中国园林,2017,(05).

[2]吴强,董祖权.苏州园林与徽州园林的异同及文化互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7).

[3]应丽霞,张奇才,王建森.徽州园林的特色与艺术设计[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07).

猜你喜欢
徽州书院园林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徽州春雪
朵云书院黄岩店
徽州人
清代园林初探
宁波大爱书院样板间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江阴介居书院成立祝词》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